|
|
|
|
|
略谈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动向
|
略谈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动向
(在长沙市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南大学哲学系 吕锡琛 一、适应时代要求,深入研究和发展道教教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来发展道教教义,是自民国以来道教界有识之士的宏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适应时代的要求来阐扬和发展道教教义的任务才真正被提到议事66程上来。注重对道教教义的研究和现代诠释成为当前道教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点。2002年1月,香港青松观和国际道联举办了“道教教义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xx、韩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60余人深入探讨道教教义及其现代发展。2003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召开了“道教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英国、xx、加拿大、中国等国的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会议邀请的卿希泰等10余名中国学者因非典的影响而未能赴会,但他们皆围绕“道教与现代社会”这一议题而向会议提交了论文。陈鼓应教授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拟将“道教与现代生活”作为近期(第21期)的主题。 2002年11月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市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在上海召开《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一次会议。重点探讨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议题包括:一)道教教义与信仰体系,二).道教教义与道教的发展;三)道教教义的现代转换。2003年11月,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道教协会、泉州市道教协会、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在泉洲召开《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围绕“神仙与道”这一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核心信仰问题,对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次会议重点探讨了神仙信仰的现代诠译、神仙信仰的创立、发展变化及其特点、道教信仰的功能、神仙信仰与人文、科技的相互关系。神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资源成为学者们关注热点。提交会议的主要论文有詹石窗《道教 神仙信仰及其伦理教化精神》、吕锡琛《论道教神仙信仰的道德动力机制》、张兴发《道教神仙与道德之关系》、袁宗善《试谈神仙信仰与奉道培德之浅见》、张凤麟《神仙道教的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等,他们对道教神仙思想信仰体系中的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做了较深入的发掘。认为道教神仙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伦理道德资源,道教中的神仙有不少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而随着肉体成仙被精神成仙理念所代替,神仙理想实际就成为推动人类不断积德行善,修养身心的内在动力,因此,神仙信仰在当代社会依然有借鉴价值。另外,刘仲宇从神仙学说看道教法术与教义义理的内在联系;史孝进论述神仙信仰与斋醮仪轨的相互影 向;孙亦平以杜光庭的仙道多途思想为例,考察道教神仙信仰的法术内涵。这些文章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道教神仙信仰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剖析神仙信仰中的科技文化意蕴也是本次会议所瞩目的课题。在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盖建 民《道教科学思维方法论》、郭德才《浅释道教咒语中的科学原理》、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 爆炸宇宙论》、谢清果《道与中国科学文化》等。他们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对道教神仙思想体系中 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认识到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在一定层次上是可以互相契合的。宫教授将无极图与现代大爆炸宇宙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认为无极图沟通了易学、道学与儒学、哲学 、 宗教,它超越了东方和西方,过去和未来。盖建民指出,道教之道, 既是宗教神仙之道,又是 自然之道,其蕴涵了丰富的科学之道。力图挖掘出道教神仙之道」背后所蕴涵的某些有现代价值和意义的「科学之道」。谢清果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层面探讨了“道”与中国科学文化的关系。 会议还讨论了「道教思想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方面取得共识。王卡教授指出,道教思想的现代化诠释关键是话语问题,应该从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王宜娥等人认为,从历 史看,道教思想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二十一世纪中,道教思想与时俱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道教思想精华不仅属于道教信众的,而且属于中华民族的。教内外的 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爱国爱教的道教众都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观点,在道教思想的研究和弘扬问题上体现时代精神。(参见詹石窗《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总结》) 二、对于道教各教派、道教断代史或著名人物的系统研究逐步展开。 卢国龙先生的《中国重玄学》,张广保先生的《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2002年6月在江西召开了道教净明道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的学者和道教界人士8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净明道的教理教义、净明道创立、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净明道的社会教化功能、净明道与儒家和佛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黄小石先生还出版了《净明道研究》的专著。 对于道教全真道的研究是道教各流派研究中最为充分的。作为全真道的重要发源地和活动地区,山东大学成立了全真道研究中心,香港青松观开展了全真道系列研究,陈耀庭、卢国龙、郭武等先生成为首批进入系列研究的学者,他们的研究任务正在顺利进行,全真道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备建立之中,拟于2003年12月2066至2266召开研究中心成立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牟宗鉴先生所进行的全真道的历史及人物研究已经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对于丘处机的评价问题也在争论中走向深入。 开展道教断代史研究是道教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继80年代胡孚琛教授撰著《魏晋神仙道教》之后,2003年由李大华、李刚、何建明教授撰写的《隋唐道家与道教》上下册已经出版,该书在香港图书市场上还被列为畅销书之一。 同时,对于著名道教人物的研究也逐步开展。2003年11月866至1066,由浙江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道教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会议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学术论文120余篇,会上还初步商议了成立葛洪文化研究会的有关事宜。 四、从学科交*和实际应用的层面上展开研究。如何针对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从学科交*和实际应用的层面上发掘道家道教文化中的现代价值,成为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另一个新趋势。这种研究在社会、个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层面都有所展开。 从社会的层面来看,学者们分别从管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发掘道家道教的文化资源。不少人认识到,道家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凸显出合理性,道家强调“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贵必以*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无为而治”,“人各有性”等,与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发展个性等要求有着较多的一致之处。吕锡琛的《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王泽应的《道家伦理思想研究》、姜生、王志忠的《元明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等著作陆续出版,明年的“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拟将道教与伦理道德建设列为会议主题。李生龙、张松辉教授出版了《道教与文学》、《道教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杨启亮先生出版了《道家与现代教育》等专著。 从个体身心健康的层面来看,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问题为人们所66益重视的现代社会,道家道教的医学、养生和心理健康思想等方面的研究66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盖建民出版了《道教医学》,张钦出版了《道教炼养心理学引论》,著名精神医学家杨德森将老子的养生思想与西方心理治疗法相结合,创建道家认知疗法,吕锡琛所进行的“道家哲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研究”亦被列为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从人与自然的层面来看,道家道教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环境保护思想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如张继禹等撰蓍了《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李刚、陈霞等教授正在进行教育部重点课题:道教与生态环境;姜生教授等专家担任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道教科技史》的第一册已经出版。 四、关于新道家的动态。受到“当代新儒家”的启示,一批从事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弘扬道家道教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有必要组合“当代新道家”这一文化群体,建构当代新道家理论体系。当代新道家是指认同“道”的理念,努力对传统的道家道教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和运用,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积极为当代社会服务的文化人群体。董光璧的《当代新道家》、胡孚琛等人的《论道学的八大支柱》、《道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战略》等论著,为新道家的创立发挥了鸣锣开道的作用。在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就新道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进一步明确新道家的时代意义,创建其理论体系,深入开展研究,武大哲学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湖北省道协、川大宗教所拟于2004年4月在武汉召开首届新道家学术研讨会。 五、道家道教的其他文化活动情况。在深入进行道教研究的同时,种种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活动也在举办。如,1998年新加坡举办了道教节,2000年香港举办了首届香港道教节,此后成为定制年年举办。中国道教协会、香港蓬瀛仙馆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三次道教音乐会。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借助于这一高科技手段弘扬道教文化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香港蓬瀛仙馆建立了道教电子资料库、台湾洪百坚先生主持了道教资讯网站,还有道教仙学网站、新建的长沙道文化网站等,从中可以查阅道家道教资料、论文及相关学术动态,已将《道藏》扫描并制作出光盘,中国道协组织一批专家进行的令人瞩目的重大项目——《道藏》点校本亦将出版,为深入研究和传播道家道教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只是对近期道家道教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由于本人掌握的资料有限,挂一漏万,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
点击数:816 录入时间:2011/4/8 【打印此页】 【返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