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老子的管理智慧是超群的,他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老子《道德经》讲:“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悔之”。就是说,一流的管理者认为应该对下属充分地放权,让下属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应该怎么干。所以,他很少干预下属的事情,很少做工作,很少作为。虽然他的工作效果是最好的,但下面人并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只知道有他这个人。二流的领导愿意亲近百姓,注意用受欢迎的方式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赞誉他,愿意亲近他。三流的领导认为必须有威严别人才能听从他的命令,所以下面人很畏惧他。四流的领导认为必须用残酷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才能昌盛起来,所以下面人憎恨他。

使用残酷手段的统治者往往出现在战乱时期。他们有极大的雄心抱负,如二战时期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日本的东条英机等,他们妄想着统治欧洲甚至统治世界。他们为了实现巨大的目标实行残暴的统治,结果在人民中激起强烈的反抗,掀起了工人运动、民主运动,共产主义运动等,争取人民大众的权益。统治者对人民运动进行残酷镇压,结果受到人民的极大憎恨。残暴的统治往往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灭亡。有威严的领导往往也有相当大的目标。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想让组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强行让别人听从自己。这时就激起很多矛盾,使领导工作越来越困难。

二流领导的目标比有权威的领导更小一些。他们为了获得成绩,注意采用受人欢迎的方式。他们工作积极肯干,注意关心下属和人民,这样就受到了很多称赞。

一流领导的目标是最小的,因为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知足。他认为国家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时好有时坏,好结果和坏结果他都能接受。所以,他很少干预或者不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作为或者根本不作为,但他的工作效果是四种领导中最好的。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少作为的统治者往往在社会大动乱结束之后出现。因为这时候人们看到,残酷的统治是造成社会大乱的直接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出现大乱以后,都是道家人物站出来,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国家。他们对国家事务很少干预、很少作为,让国家得以休养生息,国家就逐渐复兴了起来。

国家复兴之后往往又转为儒家思想治国,国家中流行着仁义、礼貌的思想。在国家大乱时往往是法家思想治国,统治者手段残酷,社会上仁义、礼貌的思想已经很少,普遍流行的是强硬的思想。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产生很大的矛盾冲突,造成社会大乱。动乱结束之后,又开始用“无为”的思想治国。中国历史就是在这三种思想之间不断地循环向前发展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基本也是这个规律。一流的领导因为很少作为,所以工作是最轻松的,但工作效果最好。四流的领导治理国家非常艰难,而且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结果是国家大乱。可以说,领导者干得越轻松,结果越好,越费力结果越差。

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物极必反,管理严厉到顶点之后就会往减少管理方向发展。到时会发现:不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不作为,是最好的作为。这个道理只有对现状感到知足的人才能理解。

我们再看一看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无为”的其他论述。

老子《道德经》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就是说,统治者不作为,人民仍然会按照自然的规律向前发展;统治者是个清清静静的人,民风自然就会端正;统治者不做事,人民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干,自然就会富起来。老子《道德经》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在高智慧者看来,治理一个国家和烹饪一条小鱼是一样的简单。用这么简单的方法治国,指的就是很少作为或者不作为的领导者,也就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者。

老子《道德经》讲:“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就是说,越是用智慧和技巧去追求国家昌盛,国家越乱。根本不用智慧,根本不用技巧,统治者很少作为或者根本不作为,国家会发展得更好。

根据我的理解,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不作为。因为“无为”者知道生活就是好与坏并存的。如果尽力地追求好事,避免坏事,结果反而会更糟。只有减少追求好事,生活中才能减少坏事。如果不追求好事,生活中就不会有坏事。认识到这点的人就会减少自己的作为,最后达到不作为,只做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成为“无为”的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老子“无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点击数:6203  录入时间:2020/2/1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