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话语喧哗中的孤独老子

2011年04月07日 13: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江苏茅山老子塑像(资料图片)

■丁国强

    余世存的《老子传》是一本不好定义的书。它有点像小说,又像哲学笔记。它以自由的语言、小说的笔法还原了老子的人生和心路历程,可谓老子思想的新画像。

    对老子其人其文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老子》五千言实质上是中国最经典的思想谜语。在我看来,余世存的《老子传》或许应算是老子的思想传记。给中国历史上这位惜墨如金、言简意赅的哲人作传,这一行为本身似乎就会让老子感到好笑。老子的洞见是语言难以描述的,但是我们除了语言,别无他法。

    余世存认为老子是在把人生的道理掰开揉碎地讲出来。他把老子描绘成骑着青牛在大地上闲庭信步的思想者。老子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懂得他的人生见解。余世存这样刻画老子的孤独:“众人熙熙攘攘争名夺利,就像在享受最丰盛的君王般的宴席,就像春天登台观看美景。我独自视之无所谓,不去分辨什么征兆。我心荒凉啊,它没有尽头。”(《老子传》,第23页)老子的孤独不仅仅是人生选择的孤独,更是思想的孤独、语言的孤独。

    老子充满形而上的智慧,他的话语直逼事物的本质。老子的终极关怀不仅超越了儒墨,而且也超越了当时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他发现了“道术为天下裂”的凶险,因而拒绝云山雾罩、牵强附会的解释。学者大多认为老子对现实人生是缺乏足够兴趣的。其实老子并不是人生的旁观者。他对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认识得比谁都清楚。面对乱世和苦难人生,老子致柔守静,能屈能伸,保持从容淡定。

    余世存的《老子传》将老子设定为一个慢条斯理地讲玄远大道的哲人。他的五千言成了绵延两千多年的思想河流,浸润了中国人的心灵。对于老子的学识,虽然史传甚少,但是,文人们却一直不敢对他小瞧。

    在《老子传》中,老子是一个对王室讲道不感兴趣的智者。他压根儿就不喜欢为帝王师。他看倦了王室的争斗和人心的躁动。在恶浊的乱世,独守清白的唯一办法就是清静无为。一参与,就是作恶,不是伤害别人,就是糟蹋自己。李石岑认为,老子的“无为”“不是要我们不去努力而是要我们去努力,愈努力,对自然界法则的认识便愈真切。”(《中国哲学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认真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从不郁闷的明白人。

    余世存笔下的老子生活得健康充实,父母死得早,妻子早逝,这使得老子与熙熙攘攘为利往来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也因此有足够的智慧、精力和心情来替大家思考,领悟天地大道。老子的思索恰好弥补了庸人们的思想空白。人们为利禄而忙碌,无暇去思考那些遥远的问题,更不愿去掂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老子的静观本身就是一种反叛。老子的隐建立在整个世道人心都浅薄势利的前提下。在衰败的世道里,沉默与出走未尝不是一种责任的表现。老子之所以没有道德之累、理想之重,是因为他看清了“仁义”后面的虚伪。“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希望人们能够像婴儿那样纯净,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想法,没有那些故作姿态的虚伪。老子的理想至今无人能真切地了解。何新曾指出,老子的社会理想虽然看似荒谬,却是“哲学史上对于人类异化所发出的第一次抗议呼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抗议越来越显得必要和迫切。

(《老子传》,余世存著,海南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数:3412  录入时间:2011/4/8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