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从天水延伸到河南周口

  收到中国晚报协会与周口晚报“全国晚报记者看周口”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的邀请函后,和大多数晚报同行的反应是相同的———这是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于是赶紧上网搜索。周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等。中国道教鼻祖老子是周口鹿邑县人,那里保存着太清宫、老君台等文物古迹。于是不禁想到,甘肃天水是羲皇故里,为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周口与之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带着疑问与意欲探究的好奇,收拾行囊,我们一路向东,沿着当年伏羲帝的足迹,出天水、过潼关、经洛阳、停郑州,在沉沉的夜色中抵达周口。夜色中的周口喧嚣退却,这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她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她期盼着所有来周口的人掀开那看似神秘的薄纱,展露出瑰丽炫目的文化珍宝。《兰州晚报》

  淮阳:伏羲文化在此延伸

  金秋十月,暖暖的秋阳一早儿便毫无保留地将光芒倾洒在黄淮平原上,一如热情迎客的周口人。来自全国50多家晚报的70位老记开始了探访周口之旅。驱车离开周口市,大家前往淮阳县拜谒太昊陵。据当地人介绍,6000多年前,伏羲氏率领他的部落离开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一路向东寻找更适宜居住的地方,最后到达宛丘(即现在的淮阳)这个土地肥沃、河湖交织、水草丰美的地方,并在此建都。和在甘肃流传已久的一样,豫东大地上也传颂着许多有关人文始祖亘古不变的故事,他作网罟、养牺牲、造甲历、画八卦、定姓氏、制嫁娶,奠定了中华远古文明,以其功绩和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迈出了东方文明的第一步。大业统一后,需要新的图腾,太昊伏羲氏就取各个部落的图腾特征:鳄之头、龙之眼、鹿之角、鲸之须、蛇之身、鹰之爪、鱼之鳞等组成了新的图腾,这便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龙”的形象。此后,中华民族便成为龙的民族,中华儿女便成为龙的传人。

  汽车停在气势恢弘的太昊陵建筑群前,记者们拿起相机拍个不停。进到内里,人们发现它是依照先天八卦的数理建造,分内城、外城、紫禁城3座“皇城”,10道大门,九进院落。道道大门洞开,面北而望,可以拜望到太昊伏羲的陵墓,所以有“十门相照”的说法。

  据介绍,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历代帝王均颁诏加以保护与修建。但历经战乱,宋以前的建筑仅留一块巨型墓碑。我们现在看到的陵群格局形成于明代洪武年间,据考证是仿照南京明故宫建造的,开阔、通畅。太昊陵为什么要仿南京明故宫而建造呢?淮阳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传说:元末,朱元璋率兵起义打了败仗,被元军追至伏羲庙内,看到伏羲塑像,他便跪拜:“人祖爷呀,你若能保我平安,今后夺了天下,我一定依照皇家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话音刚落,便有一只蜘蛛在庙门口飞快地结起了蛛网。元兵追到庙前,看到蛛网封门便向别处追寻,朱元璋因此躲过一劫,后来,他得天下后便依照自己的皇家宫殿重修了太昊伏羲陵。

  近些年来,周口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制定了太昊陵的保护规划,太昊陵的扩建保护工程也正加紧进行当中。时间、动乱能毁掉建筑、石刻,但磨灭不了人文始祖的功绩,改变不了中华儿女对他的敬仰之情。如今,来淮阳拜祭伏羲的人越来越多,太昊陵也成为最能代表当地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走出太昊陵,迎面就是烟波浩淼的万亩龙湖,当地人传说这里是伏羲始画八卦的地方———画卦台。龙湖面积达16000亩,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比杭州西湖要大许多。泛舟湖上,碧波荡漾,一望无际,茂密的蒲苇在微风中摇曳,据说曾是孔子“陈蔡绝粮”的充饥美食。时至秋令,莲叶渐枯,想像春夏之日莲叶青青,莲花嫣红,这里是何等的美丽。难怪当地人要用“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来形容中原水城的独有景色。现如今龙湖也成为周口旅游项目中游客必往的一道风景。

  鹿邑:老子不老的传说

  离开淮阳,采访团赶往鹿邑追寻老子的踪迹。说到老子,很少有人知道周口鹿邑县是老子故里,人们印象中,更多的是《西游记》中炼仙丹的太上老君,骑着青牛飘然而去无影无踪的神仙以及他的著作《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诞生在鹿邑县的太清宫镇。传说他的母亲怀孕81年后生下他,而且一出生他就是白须白发,所以取名老子。成年后老子做了周朝的“守藏史”,管理王室藏书,并在朝堂上做大事记录,期间,他博览群书,讲学问、修道德。后周王室内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无心做官,就回到故里修炼。周朝衰落后,老子离家去过隐士生活。传说他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位老人就是老子。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之后,老子出关隐居。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使人们对《道德经》的产生过程发生了不少兴趣,如果没有小官吏尹喜的执著,是否还有流传至今的《道德经》呢?无论这个故事是传说还是史实,《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皇家对老子的尊崇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唐高祖李渊把老子奉为李姓始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并且亲自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两度谒拜“老子庙”,又将名字改为“太清宫”。

  在鹿邑,人们以老子为自豪,谈及老子更是倍显尊崇。我们所见到的太清宫,气势不同凡响,当地领导向记者团介绍,老子文化是鹿邑走向世界的金钥匙,他们规划投资1.2亿元用于太清宫的开发,一期现在已经完工,站在开阔的太清宫殿前,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历代皇帝祭祀老子时鼓乐喧天的盛大场面和气势。

  2500多年来,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谦下贵柔”、“以百姓心为心”的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并渗透到他们的思维和人生哲学中。《道德经》从16世纪开始,被先后译成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在国外广为流传。

  开放的城市开放的胸怀

  在周口,还有很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也曾出过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

  它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也是中华文化、根祖文化和道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诗经·陈风》里为我们描绘了古宛丘(又称“陈”)鹭羽婀娜飞扬的奇妙美景。平粮台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此弦歌七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东晋政治家与军事家谢安、文学家谢灵运,抗日英雄吉鸿昌皆为周口人;清官包拯在此放粮赈灾;位于项城的袁寨,袁世凯在这里出生,并从这里走进了风雨交加的历史。

  拥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周口这个昔日农业大市又打出了文化品牌,他们迫切地渴望让世界、让国人了解周口、熟悉周口、认知周口,让周口以崭新的风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他们让周口走进央视,他们邀请全国各地晚报的记者,他们举办姓氏文化节,让周口敞开胸怀接纳来周口的旅游者、祭祖者、投资者,使周口的名字令人不再陌生。在周口采访的短短几天中,各地晚报的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周口人渴盼被世人关注和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开放的胸襟。

  周口市委书记董光峰在向晚报采访团的记者介绍伏羲文化时,提到伏羲生于甘肃天水,紧接着他就问到:“有没有来自甘肃的记者?”当他看到本报记者的桌签后脱开讲稿谈到,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伏羲不属于哪个省、也不属于哪座城市。他告诉大家,周口市曾专门派人赴天水进行文化交流,共商打造伏羲文化带的事宜,对待伏羲文化,大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做大文章。此番讲话深受晚报记者好评。据资料介绍,由伏羲文化做纽带,周口已与天水结为友好。相信随着双方的共同努力及伏羲文化带的形成,伏羲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行走周口,既感受着深厚的历史,又感受着发展的节奏。历史与今天,今天与未来,相互撞击着、融合着,奏出最强的音符,唱响在中原大地上。

  周口,这片创造过无数神话的土地,在今天,在未来也一定会演绎出新的更加精彩的故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业绩。在太昊陵中,有这样一联:古殿千年祀,秋风一瓣香。而周口浓郁的文化香气必将从这个秋天开始散发得更为久远。(朱智莉周晓菲)

“全国晚报记者看周口”活动·记者笔下的周口之十九

点击数:2945  录入时间:2011/4/7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