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录摘)
      鬼的观念:从而下堕即为鬼。鬼者归也,故“鬼”字从田而下行,凡神散归于地称谓“鬼”,。
   
   人秉天命而生,人的生命即天命,与天地鬼神上下通者即为神<坡注:一些“气功师”,就有这能力,是为“人神”,佛祖当年住有余涅磐、留形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也就在这种状态罢>。散归于地,不能上下通者便为鬼。
   
   能生万物而非万物之所生,能使神而神,鬼而鬼的即是道,归结来说:(1)形而上的全能本体谓之“道”。(2)形而下的事物法则亦谓之“道”。<坡注:注意,这“道”即是宇宙万物之本源,亦即万物本身,是一切,这与大毗卢舍那佛、大梵、上帝、安那等概念实为同体异名,这一伟大的理论出发点,超出了凡人的想象范围,的确为得道者才能悟出。比如说说现代科学认为宇宙系由很久很久以前的大爆炸产生,现在亦在膨胀之中,那么我们反问一下“在大爆炸发生以前就没有宇宙了?这发生爆炸所在的空间被称为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后世道教称黄帝学道于广成子,所谓“广成”这名号,有集其大成的意义。<坡注:注意广成子,乃是上古时候修道成就人物,因道家往往奉老子为其始祖,故有忽略广成子等更久远之修习成就者倾向。>
   
   《穆天子外传》所称穆王有八骏之马,可以日行万里,西至昆仑之巅而去会见西池王母的传说,虽然后世学者多半疑作是伪造的文章,视为不经之谈。但衡之以情理,当归之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流传故事,要是一笔抹煞,未免有欠考虑。《竹书纪年》称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见西王母,其年王母来朝,宾昭宫,似乎亦非凭空捏造,唯所谓王母也者,究竟是神或是人,事当另需研究。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昔日的事实,没有被列入当时经史之内!<坡注:有意思的是,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也有宙斯阿波罗雅典娜等等天神常常降临人世的记载,大概是当时人类还行为良心比较好,所以人世亦为天神偶尔可居之所罢,而今随着西方工商业文化如洪水一般泛滥成灾,地球已是千疮百孔,人亦无恶不作,整个人世在天神看来臭气熏天,已完全沦为地狱,所以天人降世之事已不可闻了。>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西汉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坡注:这种搞法有些象劝别人都学雷锋,而我先缓一缓。>
   
   由上古“祝由”巫术、咒语的流行,配合原始象形文字,及会意文字等的“图腾”观念,以与印度婆罗门教、瑜伽教派等流传的咒语、法术共同交流,就变为精炼精神作用,可以影响事物的符录(上加竹头)。以斋醮<坡注:音jiao>告天为祈祷天神的仪式;以披发仗剑,画符念咒为神通的妙用,从此深入民间,更由民间反应到上流社会,遂使汉末自恒帝、灵帝以后,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神秘的色彩。<坡注:道家画符念咒、请神驱鬼、呼风唤雨之类的法术,形式神秘,且多有装神弄鬼之人混迹其间,故颇难作出鉴定。现代科学体系往往以“封建迷信”之类,一杆子扫掉,决非良策。>
   
   道教的初创时期,当推在东汉明帝时代,较为可靠。以后历汉末、三国、魏、晋各朝,随时均有发展。直至北魏时代,才为正式定型的时期。
   
   到汉末恒帝、灵帝时代,有沛国人张道陵(初名陵),本是太学诸生,博通五经,及其晚年,忽然感叹读书无益于年命之事,遂学长生之道<坡注:发此生死大事之一念并紧抓不放,乃智慧者得救之关键出发点。此念头在多数聪明人心中亦会时时出现,但往往都被习惯性地压制掩盖下去,最终遂自愿老老实实地向死神投降,并将自己一生努力奋斗之所得奉上。时代愈“进步”,人日渐聪明,而智慧便日益退化。>,自称得黄帝九鼎丹法,因无资财合药,闻蜀人纯厚,易于教化,乃与弟子入蜀,居郜(右半为鸟)鸣山中,著作道书二十四篇。
   
   “五斗米道”。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后来张氏子孙,又迁居于江西龙虎山,自宋元以后,历代封号尊之为天师,与山东曲阜孔氏世家媲美千古,。
   
   至于东汉期间,便有吴人魏伯阳,认为《周易》及老、庄之学,与修炼丹药而成神仙的方术,原理互通,彼此原为一贯,乃援《周易》、老庄、神仙丹道三种学问,融合贯通而著《参同契》一书,以说明修炼神仙方术的不易原则,而使丹道修炼方法,成为有体系、有科学基础的哲学理论。于是神仙丹道之学,由此大行,《参同契》一书,也成为千古丹经鼻祖。后世道教与神仙家,尊崇魏伯阳为“火龙真人”。
   
   东晋时期,许旌阳在江右以道术整治南昌、九江间的水利,提倡传统文化的孝道,创立净明忠孝教,其平生行谊,丰功伟绩,永铭人心,《神仙传》中记载,称其功成德就之日,拔宅飞升,犹如汉代传奇淮南王鸡犬飞升的故事。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被尊为历代仙班中数一数二的富贵神仙,对于后世道教的影响极大。。。。成为民间习俗所称道教中的江西庐山道法。
   
   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其道功修炼的方法,并重男女夫妇双修,具房中正统的法术。据《净明忠孝录》所载,真人虽有主张男女双修之说,但谆谆告诫,如非具大功大德者,切勿妄图,否则必致身败名裂,下堕泥犁。<坡注:可见这双修之法,如同佛家密宗的一些无上密法,修得好则收效事半功倍,但危险也很大,绝不是可以普及于大众者。>
   
   其(《抱朴子》)自序云:洪体乏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陵厉元宵,聘(左为马)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欲X(左上口下耳,右戈)劲翔(左为隔右半)于鹪晏(右边加鸟)之群,藏逸迹于跛驴之伍,。
   
   葛洪所著《抱朴子》传述的丹道,以炼服药物而成神仙为主,以栖神存想为用,实为传统方士派的正统学术,并非后世道家专主身心内景,以性命双修为炼丹宗旨,故葛洪亦擅长医药,尤精于外科。所著《抱朴子》的外篇,又包括立身处世、政法策略与兵书军事等思想,可以媲美《庄子》、《淮南子》等道家名著。<坡注:由此可见,炼外丹药物服食以成仙的丹道派,亦有成就者。只是这种方法相当麻烦且危险,搞不好就会中毒而亡,所以后世道家渐渐放弃了它,而采用了类似佛教密宗修色身成就的内丹道法。>
   
   大凡言中国学术思想或哲学史者,对魏、晋人的“清谈”与“玄学”,皆列为中国文化演变的主题。
   
   由汉末、魏、晋以来张道陵所创的教法,以及神仙道士的丹诀等,一到北魏寇谦之时代,遂加以变更,成为正式的道教,从此捧出教主“太上老君”的称号,同时又改变张道陵以来以中国名山大泽的名胜洞府做为教区的传统,转移其神仙管理人间的治道,一变为人、鬼、天、神互相交通,建立天上人间一体的道教系统的雏形。
   
   史称:当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五月,据太原起家而称帝的时候,因晋州人吉善行<坡注:积善行>,自言在平阳府浮山县东南羊角山(一名龙角山),见白衣老父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吾尔祖也。”因此便下诏在其地立老子庙。及唐太宗当政以后,便正式册封老子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从此唐代宗室宫廷,虽都信仰佛教,亦同时信奉道教不辍。
   
   太宗与玄奘之间,虽是君臣,而情犹师友,甚之他想要说服玄奘还俗来作宰相,并且亲自为之制作著名的佛教文章-------《圣教序》。
   
   无微不入
   
   宋代大儒欧阳修,虽其平生反对佛教最切,但对于一行禅师的生平,敬服备至。
   
   名山岩穴之士,隐迹仙人
   
   (钟离权)谓洞宾曰:尘心难灭,仙才难值,吾之求人,甚于人之求吾也。<坡注:如《楞严经》中普贤菩萨言“一切诸佛菩萨忆念众生如母忆子”。又有云: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又有云:高功夫是师父找徒弟。>
   
   洞宾再拜曰:岩之志,异于先生,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坡注:此言与观世音菩萨类似,若真如此,则吕祖显灵记载当很多才对。>
   
   宋初开国时期,阴受道家思想影响甚大,就中关系最深的人物,当推华山隐士陈抟(希夷)。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恬(目旁)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他的易经象数的“太极图”、“河洛理数”等学说,数传到后来的邵康节,而成就一位象数易学的千古通儒。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
   
   陈抟,字图南,。
   
   宋朝由真宗开始以神道设教为政治目的,自己假托梦寐,捧出神仙赵玄朗作为道教的圣祖,利用群众心理,使举国上下,醉心宗教情绪,籍(草头)此掩饰对北方军事外交上的失败。真宗即此一念种因,产生后来徽宗沉缅道术,迷信巫师们假托鬼神的扶乩<坡注:音ji1>邪术,想靠天神的保佑来阻止敌国的侵略,终至身为俘虏,国破家亡。由此可见,历史事实的教训:凡是利用宗教作为愚民政治的治术,其后果如何,不待辩而可知。<坡注:凡人的事还须凡人管,政教合一对于宗教和政治往往都不是好事。>
   
   积非成是
   
   北宋时期。。。张***。著有《悟真篇》行世,。“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坡注:最后一句精辟至极,颇有正宗禅味。>
   
   乃著《悟真篇》授处厚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坡注:修习者著书,大抵皆由此慈悲之意。>
   
   弟子火烧化,得所谓耀金姿者千百粒,大如欠(上加草头)实,色皆绀碧。<坡注:可见舍利子并非佛门所专有。>
   
   《陕西通志》云:
   张用诚,号***,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即至,与***雅志契合。一日,***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僧曰:“可,原同往扬州观琼花。”于是同处静室,相对瞑目趺坐出神。***至时,僧已先至,绕花三匝<坡注:注意,这“遁术”亦有速度快慢之分,最快者即无速度,立刻移动即至,净宗往生净土,就是如此去的,没有坐UFO过程>。***曰:“可折一花为记。”少顷欠伸而觉。***曰:“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乃拈出琼花,与僧把玩,弟子问曰:“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无复形影,谓之阴神,神不能动物也。”元丰五年夏,趺坐而化,寿九十有九。<坡注:这阴神阳神之分,颇有泄露天机之感。佛说意生身,不知也分这两类,身外分身,同样有形有质,这在佛菩萨境界,应该也不属难事罢。>
   
   白玉蟾隐于福建武夷山潜修<坡注:当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之日众。其时朱熹亦正在武夷讲学,彼此师弟之间,互有往来。朱熹外示儒术,内慕道法,屡次想从白玉蟾处讨教丹道,都被白玉蟾婉转拒绝,犹明代王阳明问道于道人蔡蓬头,几遇呵斥,如出一辙<坡注:又如孔子问于老子,也碰橡皮钉子。历史上可没有佛道两家人物请教于儒者被斥的>。朱熹晚年化名崆峒道士邹析(言旁),竭力研究《参同契》而无所获,引为终身遗憾,后来虽有白玉蟾的启示,却碍于一代儒学宗师的身份,不能诚恳谦虚请教,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陶弘景所谓:“神仙有九障,名居其一。”甚矣,名心之难除,良可概叹!<坡注:朱熹老先生的参究生死大事之迫切心,可比禅宗的惠可祖师差远了,所以“多藏必厚亡”。>
   
   明、清以后的道教,即以全真道为其中坚骨干,是为开北宗龙门派的翘楚。全真道的学理与方法,完全近于禅宗北宗渐修的路线,而且又富有儒家与宋代新兴理学家的精神。
   
   王重阳。。。不久,便遇吕纯阳化身的点化,就修道了。
   
   本传又说他此后五年中秋,再遇吕纯阳于醴泉。“师趋拜之。众笑言曰:是害疯。安得识真仙师?。。。”
   
   初宜甫<坡注:马丹阳>梦其南园一鹤从地涌出,师至,同师择地立庵,师指鹤起处,命名全真。全真之名,始于此矣。
   
   到金大定十年正月四日坐化,享五十八。<坡注:重阳祖师的走法与佛家最流行款式颇相似。>
   
   他临殁<坡注:音mo>的时候,嘱戒弟子勿哭,自己作颂说:“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疯。来时长日月,去后任东西。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这都是他师父王重阳真人为他取的名字<坡注:这赐予慧命的师父,当真恩德赛过父母>。。。重阳当时赠以诗曰:“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食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后来他便独居于蟠(石旁)溪、龙门七年,专志修道,备尝难苦。后世道教的龙门派,俗称北派的,就宗于他修道于龙门而定名。他在这几年中,对于修道的心得,随时作成诗歌,因此流传开去,声誉便逐渐隆盛起来。因金朝的京兆统军夹谷公礼请,遂还归终南,弘扬全真道。。。又说:富贵骄淫,人情所常。当兢兢业业,以自防尔。诚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远。橘(言旁)诡幻怪,非所闻也。
   
   在我们的历史上,当六朝的时期,前秦苻坚为了迎接高僧鸠摩罗什东来,专为他发兵七万征服龟兹国,才得到了罗什大师。后秦王姚兴,而且又为了大师,于弘始三年(公元四零一年)派兵灭了后凉,他才到了长安。在此以前,苻坚为了争取道安法师,及习凿齿等学者,也不惜用兵十万,进攻襄阳,硬把他们俘去。
   
   可是人们却遗忘了当成吉思汗武功鼎盛的时期,他远自印度边境,也为了一位学者道士,派兵东来中国,迎接丘长春。而且更忽略了丘长春的先见之明,他不辞辛苦地到了雪山以南,是为得预先布置,保持民族国家文化的传统。这是多么可歌可泣,而且含有无限悲愤的历史往事!
   
   翻开历史的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来,并唐、宋的帝王,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丘长春以全真道的大师,成吉思汗呼为神仙而不名,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成神仙的法术了。事实上,并不如此。他教给成吉思汗的,却都是中国正统学术,儒、道两家忠孝仁义的话。尤其谆谆劝其戒杀而治天下。
   
   据道佛两家历来相传的观念,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站在道教立场来赞扬佛家的解脱。《封神演义》的作者,是站在佛教立场来赞成道家的精神。但无论如何,明代以后,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观念,以及对道、佛两教的认识,都由于此二书而来,乃至一般知识分子,亦附会因袭,始终不加深究,故对宗教思想,产生许多可以发噱的误解。<坡注:尤其是《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更混淆进了佛教寺院,抢了四大天王的不少镜头,还有《西游记》中红孩儿与善财童子的混淆等,这些小说对正统宗教的有效影响,说来十分有趣。>
   
   明末清初,,。。有伍冲虚、柳华阳师徒为主的伍柳派,专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内功丹法,以断欲而修证身心气脉,幻出化身以成神仙正果,其说似是而非,不胫而走,不久即普遍流传民间。自清初以至现在,几已掩没数千年来正统道家神仙方士所有的学术,实为正统道家的枝指,不及详论,但一二百年以来,凡言道家修炼的丹法,莫不奉之为金科玉律,仙才衰落,辩正无人,殊可叹息。至于师承不同,各立宗旨,凡此各派,因限于篇幅,亦不详论。<坡注:南师在此对伍柳派一棍打倒,此说可存疑。道家修法,并非如佛家系祖师说法多如牛毛地传下来,而是多有小乘倾向,写书也多用隐语怪话,故修成功者大多带有很多自悟成份,当然也有老子吕祖等上师直接点化者,所以道家大人物往往推陈出新自创宗派和修法,相互差别会很大。伍柳派是否为金丹大道,只有靠其神仙来说明了,好比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其中新说法颇多,因其肉身不腐坐在那儿,凡人就难以将其道理推倒了。现代大陆的“道家气功”,若只能如表面看来的那样治治病,出一些“特异功能”,就这些小花样,而不能得道成仙,那也只能算是末流了。>
   
   十九世纪以来,正式代表道教的胜地观宇,举其茔茔(下为牛)大者,如北京的白云观、成都的青羊宫、甘肃的崆峒山、陕西的华山、山东的崂山、四川的青城山、广东的罗浮山、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天台山等处<坡注: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道何尝不占>,虽然还保有道教观宇与若干道士,仿效佛教禅宗的丛林制度,各别自加增减,设立规范,得以保存部分道教的形式,但已奄奄一息,自顾不暇,更无余力做到承先启后,开展弘宗传教的事业了。

点击数:1994  录入时间:2011/3/23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