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生 禾
内容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由中国首先提出决非偶然,这一决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本文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诉求,有利加深对和谐决定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实施的自觉性,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中华文化 兼容 结合 必然 老子思想 和 爱民
公 上善若水 慈 俭 不为无下先 无为 无不为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和谐决定》),四海嘉许,万民欢欣,意义巨大,谋体高评。本人愚钝,尤赞三点:一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直奔全面小康;二可带领形成世界关系新秩序;三可送台湾同胞—份精神厚礼,慢慢受益。
现在要问:这个划时代的新创举,为何不是首先发生在老牌发达国家,而是发生在发展中的中国?乍看偶然,细究必然。这个必然,除有改革开放以来创下的物质、精神条件外,还有国际国内诸多矛盾的促使,还在于有五千年延续未断的、不停融合优选的、烙进十几亿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暖孵。常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实际”,首先是中国人脑子里具有传统文化思想的实际。譬如“实事求是”是朱熹在岳麓书院的题词,毛泽东学了马列后就在自己的哲学著作里多次把它作为了马列的精髓来提。因此,“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化的马列,又是马列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暴出诸多前进道上的矛盾。如何解决?一是向马列讨教,二是向中国文化寻智。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中 华文化”)?现学术界已经公认:是儒道互补为主,兼融诸子百家,再融儒教、马列等外来文化,代代淘渣选优后的精粹。这种文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譬如,当中国人看到社会不和谐时,就自然地会想到老子的“冲气以为和”、“ 上善若水”;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爱非攻”……自然地诉求社会和谐。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世界大同、人类大团结。这正好和中华文化相合。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和谐决定》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在融入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决不是一种偶然。那些先进国家也有优秀文化,但它没有这样集中的尚和诉求,自然也就难以首先作出这一决择。
若想从中华文化中找到对《和谐决定》的有力支持,儒、墨等家的理论不胜枚举。这里仅选比孔子 先20年的老子为代表,反视中华文化对和谐社会的诉求。希能通过这种探讨,看到渊源、人心,提高执行《和谐决定》的自觉性,进一步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下更好地弘杨中华文化。
《和谐决定》内容很多,这里仅挑出五个重点,对应寻找文化渊源。
一、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和谐决定》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民所想。现看老子名言。
老子(公元前571—471),根据郭店楚墓等出土文物确定,老子姓李名耳,养父姓老,又名老聘,春秋时周灵王朝柱下史(特许可靠在柱下记事的史官)、守藏史(管图书、文档之官)比孔子长20岁,道家创始人,尊称“老子”,著有《道德经》。现《道德经》在西方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呈现了道学热流。运用老子思想指导建国,在中国曾出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不妨大胆预言,在今天还可借鉴其思想,构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将劝诫执政者的老子言论节录于后,并谈谈个人见解。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里的“无为”特指不违反规律主观妄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霸占)。(第10章 以下不写“第”、“章”只写章的番号)
知常(客观规律)容,容乃公(有为公思想),公乃全(周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16)
这里提出了“爱民”、“治国”、“公”、“全”,多么响亮。
鱼不可脱于渊(领导不能脱离民众),国之利器不可以示(用来威慑)人。(36)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这里也可看到生态平衡)……故贵(领导者)以贱(民众)为本,高以下为基。(39)
圣人(好领导)常无心(无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想民所想)。(49)
圣人欲上(领导)民,必以言下(谦)之;欲先(带领)民,必以身后之(把己身利益放后)。(66)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好领导)之道,为(奉献)而不争(争利)。(81)
这里从“鱼不可脱于渊”、“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百姓之心为心”、“上民”、“先民”,反复强调了不能脱离民众,要想民所想,尊重民众,不与民争利。
始制有名(制定了制度、官职、规划),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止可以不殆(亡故)。(32)
执大象(大道),天下往 (向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这就达到了和谐)。(35)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不扰民);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
以正治国(如按规律发展经济、实行法治、德化),以奇用兵。(57)
治人事天(自然、环境),莫若啬(谨慎)。有国之母(根本,正确方略)可以长久。(59)
这里讲了执政为民就要按规律、有制度、有制约、重谨慎,一切为了“和”、“无事”、“安平太”。
老子对如何“执政为民”讲得何等的全面、深刻。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正是遵循这些准则在执政么?不仅提出,而且实施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发扬民主”、农业免税、扶贫低保……显然,今后只要能进一步落实做好,构建和谐就有了保证。
二、以民为本 造福全民
《和谐决定》强调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合理分配、公平正义、全民幸福、全面小康……这在老子那里,也可找到如下教诲。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扶贫、挽救失足的人,不抛弃人,讲人道主义);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环保,生态平衡的原始思想)(27)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善待)之;不善者,吾亦(仍然)善之,德善(德化使身善)。(49)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不计亲疏、利害、贵贱,一视同仁,公平正义,就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尊重)(56)
以上反复强调了对人要善,要救,要助,要一视同仁,这就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
我无为(不主观妄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不浮躁)民自正; 我无事(不扰民),而民自富;我无欲(贪欲),而民自朴(纯)。(57)
有国之母(根本、民心) ,可以长久。是谓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59)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汇聚的地),以 其善下之 (居下方),故能为百谷王。(66)
以上三段讲了治国、为民造福要做到不妄为、不扰民、合民心、善下之。
天之道,其犹(如)张弓与?高者抑下(压低),下者举(抬高 )之,有余者损(减)之,不足者补之。(济贫、公平、同富思想)。(77)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有德的人保留借据不逼债,无德的人催款如逼命。提倡恤民,济贫)(79)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和谐社会。但今日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比这要美满得多)(80)
这里讲了造福全民,就要减有余、补不足,就要行德政,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生在春秋战乱时期,目赌民众因受压迫、剥削、战乱而饥苦难耐,所以极为提倡:“以百姓之心为心”、“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都启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靠执政当局能为民造福,使民教化。今日之《和谐决定》,正反映了这样的诉求。
三、化解矛盾 协调关系
《 和谐决定》指出:“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决定》强调要协调人与人,政府与企业、人与自然等多种关系。老子从揭示他目赌的矛盾出发,指示了一些协调化解的方法。
朝甚除(朝廷腐败),田甚芜(荒 ),仓甚虚(空),服文采(统治者着华装),带利剑(凶器),厌(过饱)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强盗头子)。(53)
民之饥,以(因)其上(统治者)食(征、占)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胡作非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不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追求享受过份),是以轻死。(75)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百姓被压迫到不怕威慑时,就会造反)。无(不要)狎(干扰)其(百姓)所居,无厌(堵塞)其所生(生路)。夫唯不厌(堵、压),是以不厌(所以民众才不仇恨统治者)(72)
天下多忌讳(限制过多),而民弥贫(穷);人多利器(凶器),国家滋昏(生乱);人多伎巧(取巧),奇物滋起(怪事、劣品泛滥);法令滋彰(过严酷),盗贼多有。(57)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民众)矣。(31)
以上是老子对春秋时社会矛盾的揭露,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剥削者的恨。今天社会制度虽已刷新,但仍要惕防近似矛盾的产生,仍要看到化解矛盾的必要性、紧迫性。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因它一切运作不为自己),故能长生。(7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愿去的地方),故几于道。居,善地(不碍人);心(胸),善渊(宽容);与 (交往),善仁(真诚、友爱、无私);言,善信(守信);政、善治(为民造福);事,善能(发挥特长);动,善时(把握时机)。夫唯不争(不争名、利),故无尤(过错)。(8)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暴不能持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不重诚信,就会失信)(23)
知其荣(显贵),守其辱(卑微),为天下谷(低下)。为天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回归纯真)。朴散则为器(素材经加工为栋梁),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官之长),故大制不割(所以,完善的政治重视顾全大局)。(28)
善有果而己(取得成功不再有奢望),不敢以取强(强取)……物壮则老(催促事物盛壮就加速走向衰老),是谓不道(不合规律),不道早已(亡)。(30)
我有三宝,持(坚持)而保之:一曰慈(爱),二曰俭(朴),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享受不争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大方);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领导者)。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是死路)。(67)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这里特指老子看到的人间劣迹)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穷人供养富人)。孰(谁)能有余以奉天下(民众),唯有道者(为民谋利的好领导)。(77章)
以上讲了领导者在化解矛盾上不要为已,要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要知荣守辱、顾全大局。
老子不仅带着忧愤,揭露了民饥、田芜等问题,还指出了众多原因中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剥削者的苛酷所致。他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提出了领导者要慈爱、俭朴、享乐在后,要损有余以奉天下。今天的《和谐决定》全包含了这些精神,且高于这些精神。中华文化的诉求产生了《和谐决定》,而《和谐决定》更超越了这些诉求。
四、科学发展 天人和谐
《和谐决定》针对当前建设中出现的城乡、结构、环境、能耗等不谐现状,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协调好城乡、就业、区域、环境等关系。这些道理,2500年前的老子讲不出来,但是他讲的“道”,却朴素地道出了处理矛盾、协调关系的规律。
道冲(“道”很抽象),而用之或不盈(作用无穷)。渊兮(深呀),似万物之宗(起始,主宰)。(老子的“道”是哲学概念,表物质,表世界本源,表客观规律)(4)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不是很像风箱么)?虚而不屈(虚空但不是无用),动而愈出(越鼓动风越多)。(这很可用来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证明发展是硬道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道先要发展经济)(6)
执古之道(把握历代治国规律),以御今之有(用来处理现实的矛盾)。能知古始(能认识社会发展),是谓道纪(这叫掌握了道这客观规律)。(14)
保此道者,不欲盈(不自满)。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正因为不自满,就能破旧立新)(15)
以上讲了自然、社会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领导者应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能保此道就能破旧立新。
人法(遵循、效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具有客观必然性)。(25)
道常无为(不固执妄作)而无不为(无事不是它起作用)。侯王(执政者)若能守之(按规律施政),万物将自化(按自身规律繁殖演化)。(37)
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对立、斗争中形成新的和谐、统一)(42)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名言,美国总统里根,曾在就职演说中加以利引用。原意是治大国和烹小鱼是一个道理,烹鱼要讲原料、配料、程序、调控、火候,特别是不得乱翻腾。治国也要把好这些要领。)(60)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漏)。(大自然很像一张大网,包罗一切,但不漏失。常用来比喻:“法网难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破坏了要遭报复”。)(73)
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逻辑地推出了人法自然,这就强调了人应与天、地、自然相和諧,强调了阴阳相和、疏而不失、象烹小鲜一样治国。
老子多角度论了“道”,讲清了合道(合规律)事成,不合道事败。科学发展观讲的是遵循客观规律谋发展,实则就是合道。这是异曲同工。但是,说着容易,做着艰难。那些盲目上项目,重复搞建设,贷款建政绩工程,强迫农民统一建新农村等“好心”的做法,按老子说的都是“有为”,即主观妄为,是不道,不道早已。看来,多学老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也着实有效。
五、提高素质 强法重德
《和谐决定》强调了健全民主法制、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的道德建设。老子虽讲不了这么新、这么高,但他富于哲理的教诲,于领导、于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极有益处。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守不住);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自留灾祸)。功成身退(收敛),天之道也(合自然规律)。(9)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珍奇物品,诱人出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重温饱不重享乐)。(12)
强梁(暴)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施教宗旨)。(42)
宠辱若惊(受宠受辱都手足无惜)贵大患若身(把宠辱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故贵以身为天下(如果珍视身体是为了服务人民),若可以寄天下(治国重任可寄托于你)。(13)
以上几段是对容易使人腐败、蜕化的境遇的警示,无论是领导、是民众都要引为鉴戒。
见素抱朴(保持本色),少私寡欲(控制私心、贪欲。这是老子最重视的)(19)
曲则全(委屈反得保全),枉则直(矫枉才得直),洼则盈(低洼利充盈),敝则新(旧了就会更新),少则得(少取反多得),多则惑(贪多反失信)。(22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处民众之下)。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纯真)。(28)
圣人(有德之人)去甚(极端)、去奢、去泰(过头举措)。(29)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强取。果而勿矜(持),果而勿伐(夸),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逞强)(30)
圣人不病(道德高尚的人不犯错误),以其病病(因他仇恨错误)。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坚持)者有志。不失其所(本分)者久。死而不亡(精神不朽)者寿(永垂 )。(33)
以上警句讲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特别是要有坚强的意志。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最大音似无声);大象(形象)无形。(41)
不言之教(身教),无为(不违反规律妄为)之益,天下希(稀少)及之。(43)
(美德)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纯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54)
圣人被褐(穿粗衣)而怀玉(揣宝王)。(70)
这里讲出了道德修养的意义,以及为之奋斗的境界。
老子尊道重德,身教胜言教。如按他的教诲让领导和民众提高了智慧,形成了为公、慈爱、俭朴、守雌、尚柔、少私寡欲、被褐怀玉,不为天下先等美德。社会怎会不和谐。
以上从五个方面举了老子对和谐社会的诉求,可谓充分合理。虽然他的理论还不足以涵盖《和谐决定》的内容,但却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悠久、根深、高远、充满活力。证明了“和谐社会”能在今之中国首先提出,决非偶然;《和谐社会》的问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相结合的必然。反过来,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否还应提倡进一步学习老子、孔子,乃至古今中外贤达的相关教诲,使中华文化成为拒腐的内功,前进的动力。使构建和谐社会与弘杨中华文化相互推进!
参考书目: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9日《四川日报》)
2、《道德经》陈国庆、张爱东注译三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作者简介:常生禾,男,1935年生,大学本科毕业,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老庄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普通逻辑 老子思想
通讯处:610071 成都市府南新区攀钢苑8-2-23 电话:028-87347896
2006年10月20日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