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什么要正言若反

本章从内容主体上讲,分为两部分,一是士,其思想理念不管高低,大家都能够理解;二是比士的思想境界更加高深的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老子先从上士落笔,讲完上士、中士、下士的区别,后面从“明道若昧”开始便正言若反,讲比士更高深的思想总是以反面的形态显现。我们学习《道德经》,不光要领会老子深邃的思想,也应该每一个落笔的出处在哪里。正言若反的原理在哪里?为什么老子会产生这种思路?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之前在网络平台上共发表了《道德经》解析文章四十篇(章),都是以尹喜和老子问答的形式进行剖析,但受到有识读者的质疑,认为如此混淆了阐发思想的主体。鄙人虚心接受批评,从本章起,不再借用老子和尹喜的名称,改为单纯问答的形式剖析《道德经》原文,以免因错解而损害了老子和尹喜的伟大形象。并再次向提出批评的方家表示感谢!

文 | 杨吉德

话说《道德经》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于其中;

(注:通行本写为:“勤而行之”。据竹简本改之。)

问:“老子这个阶层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老子在本章开篇写‘上士闻道’,这句话是从哪里引起的呢?”

学者答:“好吧,首先谈谈第一句话的缘起。本章按顺序对应《周易》大壮卦,大壮卦的卦符是:

四个阳爻在下位,没有高贵之象,也非低贱小民,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就以‘士’来定其性,这是士字的来历。”

问:“既然都为‘士’,又何来的上、中、下之分呢?”

学者答:“这四个阳爻,三、四位靠近君主,也表示思想高远一些的士,为上士;九二爻居内卦之中,不上不下,为中士;初九地位低贱,也表示眼界低下,为下士。这三种士的境界,实际上是对大壮卦象的阐释。”

问:“他们所闻的‘道’有什么指向呢?”

学者写了“大壮”二个字,说:“周文王为什么要把雷天卦称为大壮?是因为阳爻势力虽旺盛,却没有占据五、上之位,等于是没有一个完善的领导机构,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者,缺乏领导力;或者说,没有远大的志向。人数再多,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成大事呢?‘大壮’就是针对这种状态,指出以大(阳)爻为主体的四阳爻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要把分散的形成一个整体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这就是本章‘道’的指向。”

问:“‘行’是推行道,‘其中’是讲的哪方面呢?”

学者道:“上士指九三、九四爻,居于六爻的中间位置,此为‘其中’。要在国家范围内推行道,必须依靠权力才能实施,光依靠理论是变不成现实的。九四近君为文,九三为武,他们协助国君制定并实施这些目标,即为‘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问:“中士和上士区别在哪里?”

学者:“中士看问题的眼界比高士要短浅,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上士的学问一定比中士高。中士居于九二位置,九二主家族,说明中士家族观念比较强,私心要重一些,对于国家政策,他会用家族利益来衡量,于自己有利的存而行之,于自己不利的则置若罔闻。”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问:“下士是指初九了,显然是不理解道而大笑,其内在症结在哪里呢?”

学者:“初九远离五爻之君,人生高度有限,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国家的整体利益不理解;二是信奉个人主义,鄙视有约束力的集体行为。如果对一项重大政策大家都理解、都满意,说明这个政策一定是保守的、陈旧的;如果一项政策很多人不理解,受到嘲笑攻击,说明政策所反映的思想走在了人们的意识前头,有可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问:“故建言有之: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出这种说法。明道若昧:越是明确的至理大道越不被人看透。进道若退:促进社会进步的大道往往被人看成是退步的理论。夷道是很平常的道理;颣是纷乱的丝节。‘夷道若纇’怎么理解呢?”

学者:“真正的大道理都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只知道按照某些习惯和规矩行事,而从不知道这些习惯和规矩何以会存在,所以人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生活中的道;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使人们不自觉的从中获得进步,人们反过来看就觉得这些理论退步了。其实不是理论倒退了,而是自己进步了。而那些最寻常的小道理反而被人为的弄的复杂化,并且许多人把它上升了高度去争论不休,却永远得不出最终结论。当然,这些争论都是在下士之间进行,上士是不会参与的。像现在社会上十分流行的‘爱国贼’、‘阴谋论’,就是把一些小问题贴上个大标签,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上德若谷(浴);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注:通行本为“谷”;竹简本和帛书本俱为“浴”。谷带水,应当指川谷,而非指空谷。)

问:“最高的德行就像川谷一样低下身子;最白的在人们眼中常常被看成是黑色的;最广大的德行人们看上去总是这样那样的不足。怎么会这样呢?”

学者叹了口气:“现实和理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好的东西未必表现的那么完美,真正高尚的人往往被人误解。人们被自己生活的圈子禁锢着,或者被长期沉淀的思想所影响,形成了好与坏的固化思维,思想自然难以超越出去。他们宁愿相信骗子的谎言,也不会相信真理,即便在大变革的年代同样如此。”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问:“建立一种新德行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呢?”

学者:“陈腐观念当道,越是错误的理论越会拼命地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排斥甚至迫害坚持真理者。所以真正有创建性的理论总是难以立足,只能默默地做,被证实正确后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问:“为什么品质纯真的人总像是改变自己呢?”

学者:“有假才有真。如果都是偏居山野的村民,只能是质朴的品质,而不是质真,也很少有假的出现。你身处在虚假的名利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去同流合污,在别人眼里你改变了,其实是纯真品质的自然反应。”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问:“方的形状无限放大,就看不出拐折的角棱了。这怎么理解呢?”

学者:“内涵深沉的人坚持原则而不伤人,满腹经纶而人不知其极。”

问:“为何大的成就一定要晚成?人们常说英雄出少年,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者:“你说的也有道理,有的少年二十多岁就著述颇丰,成为学问大家,像魏晋时期的王弼,那叫天生英才,聪明少年,但只怕离着真正的‘大器’还有很大的距离。把繁杂的知识记在脑子里,捋出头绪,判断出哪是正确的,哪是错误的,就很了不起了。不能称为‘大器’,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速成化的知识价值有限。把成体系的理论搞成碎片化,破坏了原有思想体系,你把一个个碎片解释的再完美,也不能称之为大器。

二是自己没有创新理论。一个新理论要得到实践的检验,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把检验后的理论再形成自己的全面认识,那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推敲,而这些是少年英雄根本做不来的。

三是用自己的思维定势取代古人思想。像王弼,已经被佛学侵蚀了头脑,他带着佛理的眼光看《道德经》,肯定会改变原有的思想结构,造成错解。这样会很快出成果的,可老子原有的思想就被割裂掉了。世人都认为王弼是大家,我看是假的,因为他并不懂《道德经》。

四是早出成就的人往往被功利心阻碍了对真理的追求,不敢用新发现的理论去推翻自己前期理论的缺陷,只能用浅薄或虚假的学说蒙骗世人。就是勤于行道的上士,要成为‘大器’,也要耐得住寂寞才行。”

问:“‘大音希声’:最完美的音乐往往体现在几个简单的声符上。我喜欢弹琴,几个美妙的音符就能让人如醉如痴。”

学者:“你能这样理解就很好。其实世上万物道理相同,纷纭万象的社会中,总有几个主旋律在引领社会向前发展,也总有几个主要错误理论阻碍社会发展,而真正具有洞察力、能够高屋建瓴创建理论的人才能称得上‘大’字。”

天象无形;道褒无名。

(注:通行本俱为“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据竹简本和帛书本改之。)

问:“日月运行有常,二十八宿各居有方,何谓‘天象无形’?”

学者:“‘天象’不是天体自身形体的显现,而是天体运行规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度,这种影响度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说‘大方、大器、大音’尚有形迹可以寻觅,而天象则是无法察觉的。不管你做出多大的成就,对上天都要有一颗敬畏心,因为不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对于上天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没有值得狂妄的。”

问:“褒是放大。把道放大了就没有名称能够表述她的能量。不用名称,我们怎么来区分不同的道呢?”

研者:“所谓名,是指《周易》卦名,就像本章所写,是依据大壮卦的‘大壮’之名为道的内含。如果我们要更深入地剖析,就不能被这个‘名’所局限,但也不能天马行空,想说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说什么,总要有依据才行,这个依据就是卦象。比如前面讲的士所闻之道,是‘大壮’的名之道;‘上士’、‘中士’、‘下士’,是根据四个阳爻的位置表现出对卦名包含之道的领悟。而后面写的高深的‘道’‘德’之行,正言若反,才是真正的表达重点,他们与三士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这又怎么讲呢?这些高深的‘道’‘德’之行是从卦象六五、上六二个阴爻而来,五、上爻是灵魂,是头脑,是我们意欲倡导的大智慧、大决策力,但《大壮》卦却是以阴爻的形式出现在五、上之位,阴爻代表暗,代表低下,代表黑,代表不足,这是它们的外相。所以把上位和阴爻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老子这些高深的正反理论,这是卦名永远无法表达出来的。”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注:流通本皆为“善贷且成”,根据帛书本改。)

问:“只有理解了道,才会有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能实现大的成就。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是道呢?”

学者:“前面已经讲了,道有两种,一种是有名之道,就是上士可行之道,即推行‘大壮’的思想;一种是无形、无名之道,真正理解这个大道,才会有大的成就,但很少有人能穿透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你即便看透了,也未必有权利去实施。只要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

今译

上士听到大壮的理论,能够勤勉地实行于朝廷之中;

中士听到大壮的理论,对自己有益则用之,无益则弃之;

下士听到大壮的理论,大笑起来。不笑不足以说明这个理论的深刻性。

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出这种说法:

越是明确的至理大道越不被人看透:

促进社会进步的大道往往被人看成是退步的理论:

而那些最寻常的小道理反而被人为的弄的复杂化。

最高的德行就像川谷一样低下身子;

最白的在人们眼中常常被看成是黑色的;

最广大的德行人们看上去总是这样那样的不足。

建立一种德行就像偷一样暗地里去做;

纯真的品质在人们眼里就变得假了。

方的形状无限放大,就看不出拐折的角棱了;

大的成就往往晚年才会完成;

最完美的音乐往往体现在几个简单的声符上。

上天对人类的影响是没有形状的;

把道的作用扩大到更多方面,就没法用名称来概括了。

只有理解了道,才会有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能实现大的成就。

点击数:3439  录入时间:2018/12/6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