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秘色彩的智者——老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学界各持己说,演绎出诸多不同的版本,就连老子的姓名在学界也争论不休。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历乡曲仁里人。老子出生略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关于老子的离世,同样被赋予神秘色彩。据说老子看到当时社会动荡,遂产生避世之意。于是驾着牛车,出函谷关西去。守函谷关的官吏得知学富五车的老子将隐世,感觉非常遗憾,特要求饱学的老子给世人留下一些智慧的东西。老子于是写下了约五千字的《道德经》。民间流传的“老子化胡”的传说,更给老子其人披上了层层神秘面纱。我们要想了解老子其人,只能从《道德经》一书中去捕捉一些信息。
《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由于该书仅有五千字,故常被称为五千言书。书中集中阐发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被世人视为中华民族精神两大源头之一。《老子》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广受西方学者的尊重与推崇。就连学术成就甚高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对老子的智慧不吝溢美之词,黑格尔称誉老子为“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老子的智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为”说,这也是后人对老子思想误解最深之处。世人往往从表面字意来理解老子的智慧。
他们认为,所谓“无为”,就是主张我们无条件地接受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一切,面临外界的挑战,我们只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在政治领域,老子也以主张“无为而治”而闻名。所以后人往往诟病老子具有“小国寡民”的落后思想,批判他具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反动思想。直至今日,学界依然指责老子思想落后及保守。
老子的“无为”思想绝非像字面意义理解的那样简单,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它无处不在,但“道”对于自然万物而言是无为的,自然界万物最终都不能超越“道”为万物所设定的规律。正是具有了这样的认识,结合当时为政者对民众搜刮过多,民众苦不堪言的政治现实,老子期望为政者能按照规律办事,对民众不要恣意干涉,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于是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他的这种观点是对社会现实深刻思考后而作出的理性判断,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来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