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子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河南鹿邑传承创新深度挖掘老子文化纪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弘道苑广场,“道德公益”发起人刘传保等人,每天清晨将《道德经》全文诵读一遍,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一件事。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鹿邑县近年来聚焦文化自信,深入挖掘老子文化,持续开展老子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课堂活动,每月都会有单位组织开展老子文化大讲堂、《道德经》诵读比赛、《道德经》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融入百姓生活,向善向上蔚然成风。
挖掘,擦亮老子文化品牌
“作为先哲圣贤老子的故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彰显文化自信,是鹿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发力点和重要抓手。”鹿邑县委书记梁建松说。
近年来,鹿邑县立足“文化立县”,把老子文化、民间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弘扬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立足商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的交汇地传统文化优势,成立了老子文化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加强学理研究学术交流。邀请陈鼓应、曾仕强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论坛活动,深入挖掘老子思想内涵,向海内外征集各种《道德经》版本及研老资料11000余种,先后出版老子系列著作30余部,学术文章1600余篇。截至目前,鹿邑相继推出传承老子文化“九项系列活动”,包括39项特色主题活动,逐步形成“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
在这方尊道贵德、清虚自然之地,随着对老子文化和《道德经》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浸润滋养着这座千年古城。
传承,加快构筑文化高地
鹿邑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在这里老子文化浸润着古城的角角落落,影响着人们的点点滴滴,太清宫镇、老君台、紫气大道、问道苑、上清湖公园、犹龙居……主要地名、道路、商标等多出自老子典故、学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老子故里发展的推动者,更应该秉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施政理念,用老子文化造福于民。”鹿邑县县长李刚介绍说,近年来,鹿邑县紧紧抓住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机遇,秉承“老子立文、老子立城、老子立事、老子立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曲仁里老子文化产业园区,并于2013年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园区内科学布局着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七带八景”,涵盖问礼宫、陈抟故居、垓下文化园、惠济河生态园、涡河湿地公园、郑州大学老子学院(研究院)等30多个老子文化产业项目,并连点成线,实现了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有机链接,初步勾勒了“九河绕真源,五湖润鹿邑”文化生态旅游景观。
鹿邑县近年来积极实施“产业兴遗”,致力于挖掘富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老子生日拜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恢复举办,被评为最具魅力的文化之乡。推动打铁舞、老子养生拳、虎头鞋、虎头帽、黑陶、剪纸等非遗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化运作,赋予文化传承发展新活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先后培育出观堂镇陈方花轿村、赵村乡邱营画竹村、宋河镇孙庄村虎头鞋和虎头帽加工基地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的专业村,形成厚植传统文化基因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相统筹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格局。
鹿邑还积极完善县文化中心、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连续12年在弘道苑广场举办了周末文化广场演出活动,共计演出390多场,观看群众近41万人次。
融合,共建百姓美好生活
“诵读《道德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就是要倡导大家做老子文化的守望者。”作为中华骨髓捐库和河南省眼库志愿者,刘传保帮助农村老人刘济忠完成遗体捐献遗愿,带动残疾人张常海志愿捐献遗体,并与180余名志同道合爱心人士组建“道德公益”,传递大爱,闪耀道德光芒。
如今,在鹿邑文明网上,有注册志愿者3275人,党员志愿者7200人,涌现出县冬泳协会等10多个民间志愿组织。近年来,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级荣誉13人次,省级19人次,市级26人次。王灿云、刘交交先后荣获第二、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周文静、朱丽、梁亚伟兄弟等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寻好人、赞好人、做好人和助好人氛围日益浓郁。拥有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各1个,省级文明单位23个,县级文明单位标兵57个,县级文明单位59个。
老子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就是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主任周西华告诉记者,鹿邑县充分发掘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精髓,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编撰《老子民本思想辑要》,日益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动力源。
先贤文化助推社会治理,促进了社会和谐,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连年稳居省直管县前列。去年以来,鹿邑县先后完成了城区河道生态治理、明道宫周边棚户区、彩印厂棚户区、紫气园周边、陈抟公园棚户区等历史遗留多年的114多万平方米征迁工作,实现“零上访”,征迁老大难问题在这里却显得“静悄悄”。(光明融媒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杨光宏)
[责任编辑:孙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