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曾经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又称《老子》)高居第二,因为译文太多和偏向领域的重叠,《道德经》几年前就超过圣经了。而且它的版本还在增加,销量也没有停止上涨的意思!
西方人迷恋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中国却一度把最优秀的思想(老子、孔子)抛弃却捡着西方抛弃的垃圾(马教)甘之如饴……
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子凭借《道德经》为国人所熟知,其在《道德经》中所阐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人称奇的是,自16世纪《道德经》传入西方后,老子及其思想也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和认同。
海外初识《道德经》 译“道”为“道路”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经”3个字分别翻译为“道路”(the way)、“德性”(virtue)和“经典”(classic)3个词。
伏羲黄老学说 真正的辩证法之父
老子的《道德经》传入德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影响力甚为深远。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后,《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辩证法来源于老子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位思想。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河图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惊呼“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当即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
受太极三维图启发 黑格尔创三段式
莱布尼兹对辩证法的论述深刻地影响着伊曼努尔•康德,使康得成为着名的哲学家,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阐发者。而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老子思想何时真正走进欧洲民众?
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文化并不普及,加上印刷、出版技术的现实限制,使得老子思想基本局限于欧洲的学者和文人圈子里,广大民众对于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真正让整个欧洲民众认识老子、了解其思想的契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欧洲文化危机。
一战危机令欧洲人反思 救世良方何处寻
众所周知,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受创的悲观世界。“世界到底怎么了?”“西方文化到底怎么了?”西方人开始痛苦反思。“西方的没落”恰是当时西方文化虚无的极佳写照。经历一战的惨痛,欧洲人在痛定思痛之余,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求救世的良方。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西方兴起“老子热”
1919年,法国着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写信给印度诗人泰戈尔,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欧洲文化的弊病已经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不将东西文化融于一炉,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这一年,梁启超到西欧参观,向西方友人介绍分享孔子、老子等中国传统思想。一战后,在欧洲人中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热。他们发现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都具有积极作用。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人提倡的礼让、和气、智慧、乐观的人生之道远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而西欧的民众尤其是青年,纷纷组织团体来研究老子思想,追求道家的境界。1919年,德国诗人柯拉邦德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老子思想深得人心 欧洲乡村教师授课《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欧影响广泛,当时有位名叫魏时珍的中国学生到欧洲留学,发现大学的教授十分热衷于与他探讨中国文化。一位姓陈的中国学生在欧洲旅行时,发现在一所乡村中学里,老师向学生讲授“无为而治”的道理,并盛赞老子学说比孔子学说深奥。当时老子成为欧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思想深受德国青年崇拜,当时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战前德国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时怀中大半带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现在的青年人却带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仅仅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创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海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事实上,老子的思想不仅被看作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更被看成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最早的自由先声。
在西方老子却被普遍认为是人类自由主义思想的最早先驱。不少西方人认为,《道德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旗鼓相当,《道德经》被看作是出自中国的先知书。老子的思想在西方的流传之久、流传之广,超出了许多当今中国人的想象。
德国人心目中老子是“最知名的中国人”,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四位德国人的家庭里就收藏一本老子的《德道经》;德国哲学狂人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上,一派老子忠实信徒的模样。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
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托尔斯泰当年曾经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道德经》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邃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
《道德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是世界走向和谐繁荣的必备指南,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承《道德经》的伟大智慧、构建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吧!
体悟心得: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从实修实证角度看,一气化三清,老君慈悲肠——怀仁爱万物之心,于机缘成熟之际留传世之作《道德经》(又名《老子》),虽五千余言,博大精深,微妙玄通,历代广受推崇,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通天入地,集上古文明之大成,融出世、入世之根本学问于一体,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本体系性的修真指南,丙且是人世间难以逾越的思想巅峰、是古今中外诸子百家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有修炼高人以天目观之,《道德经》更是宇宙文明之基石、是人类与更高维度生命深层次沟通交流&和谐长处的至尊法宝。
潜心共修《道德经》,脱去凡胎换仙骨,快乐逍遥,圆融无碍,此生何憾之有?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