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蒋红兵唐宋风格山水画初探

践行习总论述  醉心传统文化

——蒋红兵唐宋风格山水画初探

○杨东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与此同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点击打开链接


   著名“唐宋风格山水画”画家蒋红兵,就是文艺界践行习总关于传统文化论述的一个典型代表。

   蒋红兵注重学习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道思想文化为基线,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共同体”。而中国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要素,并铭刻到每个中国人的心坎里,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正是为此,蒋红兵认为:“要想提高绘画艺术,就必须学习传统文化。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丰富书画内涵”。


   在创作中,蒋红兵把“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中国古典文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因为,中国画体现的是一种“文人”的品味,读了这些书之后,再加上他个人生活的历练,内涵的丰富,修养的提高,才有可能体现绘画作品的文化的气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人气。故而,无论他的作品如何追潮逐流,开拓创新,但却均没有流于时弊,而是明显保持着精明的理性,也就是上面说过的“师古而不泥古,革新而不逾矩”。故而,他的绘画“张合有度,自然劲拔”,在笔墨中不经意间便传递出了文人之雅韵。


    蒋红兵注重体现传统文化。

     蒋红兵的绘画师之于唐宋。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题画山水》说:“天地浑稻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这就是说作为一个画家,要想将大自然中的山石、草木、云雾、棚寮等等复杂纷纭的诸多景物,用画笔缩小而表现在一个画面上,进而成为优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如不反复推敲、精心思考,就会形成秩序混杂、凌乱不堪的局面。而蒋红兵在作画之前,总是先将自己所要画出来的若干景物,统一思考,抓住主题,决定取舍,再精心组织,反复琢磨,合理布局,然后才去落笔作画。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构图主要包括立意、取舍、主题、亮点、留白、比例、造势、明暗。对此必须心知肚明,成竹在胸。”经认真比对,笔者发现,蒋红兵的山水画构图有两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散点透视规律”。其“对立统一规律”,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主次、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藏露、节韵等关系上。他的就是这样,大小适宜、张合有度、疏密结合、浓淡变化,整体上又有一定的规律。所谓“散点透视规律”,也叫“移动透视规律”。所谓“散点透视”,是移动着立足点、改变着角度来观察的。所以,它不受什么“视域”的限制。可谓“高远”有致,“深远”可视,“平远”可达,且有主有次,层次分明。


      蒋红兵注重消融传统文化。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国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的用笔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国画的用笔主要是用“线”,线是国画中最根本的造型手段。石涛也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线条笔墨所具有的这种写意抒情性,是由于国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种种变化,使线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著名国画家,蒋红兵在“运笔”的过程中,在注重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意融入个人思想、感情、情绪、意趣,使得其国画中的线条产生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进而也表现出了人的审美心灵、人格、气质和理想。为了达到“造形立意”之效果,他在运笔时注重均匀用力,笔笔送到;在行笔时折转无角,圆而有力。可谓“含蓄而有回旋,沉稳而有重量”。同时,他还注重做到适时而变,无论中锋、侧锋、逆锋亦或顺锋,都会根据需要随机应变。你看,蒋红兵的山水画作品就是这样,既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既前跟后随,又气势连贯。他的山水画用墨首先是“厚重”,给人以厚重而不轻薄的感觉。其次就是“透明”,做到不浑浊,不僵滞,层次清楚。其三是“丰富”,力求墨色多变,层次丰富。


  蒋红兵注重彰显传统文化。

      老子《道德经》曰:“五色使人目盲”,因为他主张“见素抱朴”。庄子充分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色彩观,他在《天道篇》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谓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万物之本。”庄子色彩观的核心是“纯白素朴,不染纤尘”。道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曾经影响了我国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蒋红兵是一个崇尚道家文化的画家。所以,他的山水画大多以墨色为主,充分体现出了道家思想“虚静、恬淡”的哲学观念。单纯的黑墨体现出朴素的观念,虽然没有众彩眩目的刺激,但却显得恬淡素朴。把丰富的色彩转化为恬淡的墨色变化,是蒋红兵的山水画特色,也是他对中国画本质的哲理性提升。你看,蒋红兵的山水画作品就是这样,采用墨色变化来表达世界万物的色彩,颇具唐宋风格。

  蒋红兵注重蕴涵传统文化。

     “气韵丰硕”是蒋红兵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唐志契曾经这样说过:“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气有笔气、墨气、色气,运用活泼,自然生动。烟润不过点墨无痕迹,皴法不生涩而已。”故而,蒋红兵也认为:山水画的创作,不但要有好的“构图”,而且还要有美的“意境”,因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如果一幅山水画不能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给观赏者留下一定的联想余地,进而让观赏者受到情绪感染,并引起相应的思想共鸣,进而感受到山水画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境外之味”,才算得上是有意境,或者意境深邃。

      综观蒋红兵的唐宋风格山水画作品,可谓大气磅礴、意韵深邃、诗意盎然、个性张扬。故而,颇受读者和收藏者的喜爱。这些,均与他在平素的学习创作中积极践行习总关于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论述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画中有道、道中有诗——蒋红兵山水画鉴赏

点击数:3073  录入时间:2018/1/11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