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王艺锦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关于“道”的观念,应该是最早提出的关于宇宙起源的观念,可以算是西方学者定义下的具有哲学意义的观念。老子之“道”,是他所开创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王艺锦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关于“道”的观念,应该是最早提出的关于宇宙起源的观念,可以算是西方学者定义下的具有哲学意义的观念。老子之“道”,是他所开创的道家学派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更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观念。理解老子之“道”,才能读懂老子哲学,才能更深刻了解中国哲学思想。
老子之“道”是万物的起源,天地的开端。这一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探索殊途同归,体现了对哲学本体论问题的思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几句话所描述的正是“道”的属性:首先,道先于世间万物而生;其次,道无声、无形、无限;再次,道是独立不变,即不受外物影响而改变;再次,道畅行万物之中;最后也是最需要强调的一点,老子把“道”说成是“有物混成”,道虽然无形无相,却不是虚无,而是一种存在物。这里的“物”似乎可以用一个西方哲学中的概念来类比说明,“物”像是西方哲学家所说的实体(substance),实体也是独立存在的,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它是一切属性的承担者,不因任何外物而改变。老子这里对“道”的描述,似乎与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范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多数人提起《老子》,最先想到的一句话大概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所说的那个作为天下万物之母的“道”,是不可道之道,即不可言说,老子说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先天地生”之物叫什么,而勉强把这一混成之物尊称为“道”、“大”。老子有言:“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这里也说明了“道”是无名的,但是天下万物没有什么能以“道”为臣使其屈从,也就是说“道”不为外物所规定。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道是天下万物之起源,因其先于万物而存,故而只可能是“道”来规定外物,而不可能由外物规定、影响“道”。
老子之“道”是统一有无之道。而哲学思想中的统一从来不是简单相加或者牵强糅合,而是一种辩证的统一,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也有所体现。
老子关于“道”生万物的论述中,有多处涉及到“有”与“无”。王弼本《老子》第一章中就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对这类文本中“有”、“无”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一以贯之地理解老子的“道”。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来看,很容易让人觉得老子说“无”、“有”是天地万物之伊始,而老子又反复强调“道”是万物之源,似乎只好解 为“有”、“无”是“道”的两个方面。
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不同断句产生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其他文本中 “有”与“无”的理解。河上公注本中此句写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其他版本中有学者写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若做后一种断句,就很容易产生笔者曾经的错误理解。前一种断句相较理解更为准确。老子说“道常无名”,道的恒常状态是“无名”,所以无名二字不应该分开来理解。天地万物生于“无名”状态的“道”,而万物有名之后才成其自身。老子论“道”也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为曰大”,道无形而不可名,但终究还是要勉强取一名,才便于论述。或许可理解为,天下万物生于“有名”,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说,而“有名”生于“无名”,才是从本体论的意义来说。所以我们并不能说万物既生于“有”又生于“无”,若做“有”和“无”均为“道”这种解释,难免陷入一种二元论之中。
“道”统一“有”、“无”,是“无名”和“有名”的统一。从无名状态之中生出有名状态,生出有名之物,从而生出天地万物。“无名”属本体论范畴,“有名”属认识论范畴,而“无名”与“有名”相统一,则万物成其自身。这其中便隐隐暗含着辩证统一的色彩。
老子之“道”是“象帝之先”的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仅是对天神观念的超越,还体现了一种非决定论的思想。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说“道”似乎是万物的主宰,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在上帝之前就出生了。这也和前文的“道”是万物之源的思想一以贯之。而在上帝之前出生的“道”,则把西方神学家眼中至高无上的上帝赶下创世主的神坛,“道”才是生产万物之根本。西方哲学史上的对宇宙本原的探索,最后几乎无一不与上帝有所关联。而老子在这里把“道”作为超越上帝的存在,“道”之先在,既是逻辑上的先在,更是时空上的先在。没有什么生成了“道”,而“道”生成了万物。上帝创世也是经历了六日,第七日为安息日,毕竟也还是在时空中的。而“道”生万物之前,只是“有物混成”的状态。所以“道”似乎比起上帝更具有超越的先在性。
“道”和上帝区别何在?西方神学中的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创世的,《新约:约翰福音》开篇就说到:“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世间万物都藉由上帝而造,“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3]世间万物都是按神的想法被创造,人的命运都是应验上帝藉先知所说的话。“道”生万物则并非一个按照道的意志强制执行的过程,而是一个自然而然,以无为而有为的过程。老子有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大道衣养万物,却不做万物的主宰。老子也只说其“似万物之宗”,却不说道就是万物的主宰,因为道是以自在无为的方式生成万物,而不是以一种主宰者的姿态规定万物。“道”从不规定万物的命运,更不规定人的命运。“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不会像圣经中的上帝一样奖赏善人,惩戒恶人,没有自己的意志,而是让万物顺自然而行。
老子在有意志的上帝和无意志的“道”之间划清了明确的界限。万物依存于“道”,却不为“道”所规定。虽然老子在其各方面的言论中都强调要依道而行,但“道”绝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则,这也体现出一种非决定论的思想。
如果说还有人对“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哲学”这样的问题抱有怀疑的态度,那么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一定能给出问题答案。老子之“道”,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不仅在于这一观念涉及到哲学经典的本体论问题,还因为老子的论述之中,包含着西方学者定义下的哲学所寻求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老子将天地万物的本原归于“道”,而“道”具有无限性、无形性和永恒性,这些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海德格尔也曾接触过老子的思想,且对之颇有兴趣,也可见老子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哲学意味。不可否认老子的“道”观念有局限性,但也不可否认老子的思想确实具有很高的哲学研究价值,甚至可称为中国哲学思想之滥觞。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