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晚报
□董延喜
《道德经》传家版第三十九章:
【会意】
老子从得道和失道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道的无比重要。在《道德经》中,老子常用“一”来代称“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老子说“混而为一”,老子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本章中老子一连用了六个“一”字,可以称为是一篇“一”字的颂歌。
“一”是道学文化的重要概念。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韩非子曰:“道无双,故曰一。”淮南子曰:“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列子曰:“一者,形变之始。”《太平经》云:“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抱朴子》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人能守一,一亦能守人。守一存真,乃能通神。”《五符经》云:“知一者无一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谚云:“得其一,万事毕;丧其元,百不济。”道学文化的“一”是指浑然一体的原始之气,是阴阳相合之后的太极数理,所谓“太极生两仪”、“阴阳合太极”。“一”就是道,“一”就是阴阳平衡,“一”就是对立面的合和统一。独一不二,唯一不二,是指道的一尊地位。得道就是得“一”,得“一”就是得道。
老子这篇“一”字的颂歌,主旨在于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平衡、合和与统一,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反之若彼此失衡、分裂、对立,则必然得到坏的结果。《周易》第一卦“元亨利贞“,“元”就是老子说的“一”,找到了“元”,就会万事亨通,得到有利的结果。人生三大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是谁?答案是:我从道中来,道生万物;我往道中去,万物归道;我是道的传人,道传天下。三大问题都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都是“一”的问题,都是道的问题。
老子从反面启示人们,一旦离道而失一,天、地、谷、神、万物、侯王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立刻便会从合道得一的状态走向它的反面,等待他们的必定是灾难性结果。得一失一,一正一反,一福一祸,昭然分明。老子以古证今,以史为鉴,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
由天之道引申到人之道:“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在这里为世人敲响警钟,总是高高在上,一旦摔下来就会很疼。王侯将相要想让自己的基业百年不衰,必须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战国策·齐策》有个故事, 读来发人深省。齐宣王有一天招见齐隐士颜斶,他盛气凌人地指使道:“颜斶上前!” 颜斶也不甘示弱地说:“齐王上前!”齐宣王大为不快。齐宣王左右那些善于曲意逢迎的大臣指责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斶为大王之臣,大王命令‘颜斶上前’ ,颜斶指令‘齐王上前’,这哪有一点君臣之礼呢?”颜斶不以为然地回答道:“我颜斶趋前就是贪慕权势,他大王趋前则为礼贤下士,与其让我像是贪慕权势,不如使大王礼贤下士。”齐宣王气得满面通红,说:“是大王贵呢,还是士人贵?”颜斶毫不犹豫地说:“士人贵,王不贵!居于尊位的王侯如不谦恭自守便会骄奢傲慢,骄奢傲慢便会招致灾凶。自古及今的英明之主如尧、舜、禹、汤和周文王等人,他们都不耻下问,谁都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不足以说明高贵以卑下为基吗?”齐宣王听后惭愧地说:“士人岂可轻侮,寡人自取其辱呵!”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悟出了老子“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的深意,所以他一直铭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教训,把“民为邦本”作为执政的主导思想,使百废待兴的唐初呈现出“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得“一”者处低合道,他们不会炫耀自贵,把自己看成珍宝般的美玉,而是朴实无华,把自己当作一块粗糙鄙陋的盘石。美玉是供人欣赏把玩的,而石头可以用作大厦的基石。所以老子说至誉无誉,这就是道者高于常人之处。
学习本章两点感悟与道友分享:
1.“一”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精气神,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守住“一”。找到了“一”就找到了终极目标,守住了“一”就守住了人生根本。一个人只有抱一不失,守一不离,才能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才会快乐地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细节,幸福、美满地走完人生的每一个历程。
2.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根基,不要自高自大,不必处处光鲜。不要总是把自己当成价值连城的宝玉,而要把自己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或为大厦奠基,或为大道铺路,做人还是质朴一些好。
【道歌】
悟道之人贵得一,阴阳平衡合太极。
守一归元通大道,元亨利贞得大吉。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
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而珞珞如石。
【新译】
自古得“一”的情况是: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灵验,万物得一而繁衍,侯王得一而天下太平。
由此可知如果失“一”: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会发生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会发生震陷;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会从此消失;万民不能保持繁衍,恐怕会从此灭绝;侯王不能保持清静无为,恐怕会被颠覆。
所以尊贵以卑贱为根本,高上以低下为基础。侯王之所以自比孤、寡、凡人,因为他们知道卑微的大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样说难道会错吗?
所以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不需要赞誉,因此有道者不愿意做珍贵华丽的美玉, 而愿意做质朴坚实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