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又称老子、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集先秦以前统治者治国理政思想之大成,深刻地揭示和阐明了治国之道,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不失为执政者为政爱民、勤政廉政的指南。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被取此。
——《道德经》第72章
释文:因此,圣人只要求自知,而不自我张扬;只要求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因此,圣人舍去后者(自见、自贵)而取前者(自知、自爱)。
解读:自知就是统治者有自知之明,有知识有经验,还不喜欢自我炫耀。自爱就是统治者可以爱护自己、保护自己,但是不要高高在上,称王称霸、穷奢极欲、脱离人民。自知自爱的道理,不仅对于高层领导适用,对于一般的领导者也很值得借鉴。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第33章
释文:知道满足的人才富有,强迫行事的人才最有志向。
解读:知足的人,没有多少欲望,得多、得少一样高兴,顺境、逆境一样快乐,所以永远富有,永无快乐。
所谓强迫行事,就是说在自己私心显现、欲望很强时战胜自己,强迫自己不为之所动。面对金钱、美色、权利的诱惑,不为邪“道”所干扰,不改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强迫自己按“道”而行,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