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与人生》丨列子生化:“绵绵若存”大道自化,“用之不勤”万物周流

     [导读]生死有命,顺天而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这玄牝之门、天地之根,万物有生有灭,有起有落,有浮有沉,有荣有枯。而这万物又自生自灭,自起自落,自浮自沉,自荣自枯。

    /方崇阳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中国的《伊索寓言》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重要代表人物列御寇,在道教体系中被尊奉为冲虚真人,郑国莆田人(今河南郑州)。列子生活在郑国四十年,崇虚尚玄,不务商贾,不事权贵,简单而平凡,超然而坦荡,即《列子·天瑞》开篇所言“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示之,犹众庶也。”

 

冲虚真人列御寇(资料图:图源网络)

    《列子》一书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全书现存八篇,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共134则,故事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中国的《伊索寓言》,但从意境和文风上又更甚于《伊索寓言》。

    东晋人张湛在《列子·序》中评价到:“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用现代的表述来理解这段文字,即《列子》一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以至虚至极的大道为根本,天下万类以最终空灭为经验;将神思凝聚在空寂中得以长久保全,滞碍于外在物质的欲念只是短暂的浅表,而现时生活的体验与梦里变化的处境等同关照。最大和最小的物质不需要用肉眼的界别来区分它们的不同,富贵的和贫贱不需要用智慧和能力来衡量。学会修身养性更贵重于经营工商和投机政治,顺其自然地生活,在何时何地都能适宜身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清静心灵则可以成就光明四达的智慧与圆满。

 

《列子》中的故事以寓言形式表达精微的哲理(资料图:图源网络)

    永无生灭变化的“道”

    《列子·天瑞》一章即引用《道德经》第6章经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来描述天地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过程。大道运化于这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过程中,但大道本身却以“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的状态恒久永存。所谓“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即是天地、万事万物都是在某种神奇力量作用下发生这生灭变化,而这某种神奇力量,在道教称为“道”却是永远无生灭变化的。而这神奇力量的发生如此玄奥,以至于让人感觉,这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是自生、自灭、自变、自化的过程。即《列子·天瑞》中所言:“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在人世间,这人情冷暖、喜怒悲思、万感交集之常态下,人们或反思、或感悟、或察觉、或修正、或漠然、或逃避,但是无论如何,最终还是按照大道的运化,将这种种生灭变化“绵绵若存”,也因此接连不断演绎着那祸福悲喜、生老病死,及“用之不勤”的周流变化。

 

大道的玄奥(资料图:图源网络)

    世人面对这祸福生灭之命运变化时,内心微小而脆弱、无助而挣扎,精神痛苦而煎熬、焦躁而不安,谁也无法替代、谁也无法拯救。唯有真正觉悟这天地生化之理,才能坦荡而平静、淡然而祥和,才能将生死祸福、喜怒哀乐平常而视,才能去体会列子在郑国四十年而能甘于无人所识之游离心,超然心,才能观照天道光明而了然于心。

    生死有命,顺天而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这玄牝之门、天地之根,万物有生有灭,有起有落,有浮有沉,有荣有枯。而这万物又自生自灭,自起自落,自浮自沉,自荣自枯。道也,命也,运也,自然也。(编辑:妙眼)

点击数:2402  录入时间:2016/7/25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