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道学苑 腾讯道学 方崇阳
[导读]庄子的弟子问庄子:“山中的大树因为‘无所用’而保天年,但是主人家的鹅却‘无所用’而被杀去。那么,我们到底该以‘无用’来处世呢?还是以‘有用’来处世呢?先生您看如何是好呢?”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用之树与无用之鹅的相反命运
《庄子·山木》有则故事是关于“有用”与“无用”的思考:有一次,庄子和他的弟子出行。他们来到山中,看见一棵参天大木,枝叶茂盛,但是砍木头的工匠站在这棵大树的旁边,对于这棵大树,正眼都没看一眼。庄子的弟子好奇地问工匠,“为何不砍这棵大树呢?”工匠回答说:“这棵树材质很差,根本不能被利用来做什么器物。”庄子说道:“这棵大树因为不能被人所利用,而在自然中,终其天年。”
这棵树材质很差(资料图:图源网络)
庄子和他的弟子走出了大山,在一个好朋友家住宿。庄子的好朋友很开心,命令自己的儿子去杀家里的鹅,来招待庄子他们。好朋友的儿子问他的父亲,“家里有两只鹅,一只能鸣叫,一只不能鸣叫,杀哪一只呢?”庄子的好朋友直截了当地说:“就杀那只不叫唤的。”
第二天,庄子的弟子问庄子:“山中的大树因为‘无所用’而保天年,但是主人家的鹅却‘无所用’而被杀去。那么,我们到底该以‘无用’来处世呢?还是以‘有用’来处世呢?先生您看如何是好呢?”
所以到底该“有用”还是“无用”呢?
庄子笑着回答道:“我可能会处在‘无用’‘有用’的中间状态吧。不过,‘无用’‘有用’的中间状态似是而非,也不一定会完全免除祸患。如果,将我们的心游于道德之境,不着红尘色相,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介意外物批评我们,不介意外物赞扬我们,既可以成天龙上飞于天,也可以是地蛇下伏于地,顺自然法,与时同化,内心虚无,应接万物的变化。坦坦荡荡,无怨无悔,无挂无碍,超然于万事万物之上,不被万事万物所牵绊、所留恋、所影响。如果能这样的话,任何祸患都不会干扰我们最清静的心,一切灾难都可以化为最祥和的气。”
在“有用”“无用”间逍遥人生(资料图:图源网络)
若从人世间的利益纷争角度讲,“有用”之人难免杀生之祸,如“良弓藏”“走狗烹”,历史上诸多“开国功勋”,难脱此难;“无用”之人也难免杀生之祸,那些弱势群体,在突然而来的天灾人祸面前,走投无路,人亡身死;即使是选择了“有用”“无用”之间的中间立场,也难免人算不如天算,动之死地。
当然,若从智慧人生的角度讲,“有用”之人也可永葆天年,如运筹帷幄之中的张良;“无用”之人的简简单单、从从容容,安享人生,以致终老;在“有用”“无用”间逍遥人生,乐观坦荡,快乐人生。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不论是一只鹅,一间屋,一个梦想,当我们需要“有”来做利益之事,利益他人、利益自己,那么,我们可以很欣然地用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来实现。当我们需要用“无”来感受整个宇宙和生命的奥妙时,独处一室,思想空无,心灵虚然,那么,我们也可以很自然地面对天地神灵的感应与召唤。
对于“有”与“无”,不执著,不贪恋,不挂碍,“有”也可,“无”也可,无不可!(编辑: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