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函谷关:一个承载着战争和哲学的关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承载着丰厚内容的雄关险隘,但惟有函谷关,既承载着战争史诗,也承载着哲学史诗。两千多年来,函谷关容纳了战争,沉淀了历史,弘扬了思想。

函谷关,连接着西安与洛阳两座古都,它被夹持在秦岭和黄河之间,四周布满了深沟狭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往今来,不知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远自炎黄开拓洪荒,近至连绵抗日烽火,这块土地上,不知浸润了多少勇士的鲜血。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辞海》在函谷关的词条解释中说: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秦朝时的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也就是本文中的函谷关。另外,还有一处汉朝时的函谷关,据此向西150公里,在今天的洛阳市新安县。

古时的函谷关官道仅仅是一条深陷于沟壑中的狭窄小道,但它却是贯通东西的必经之路。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西头是潼关

今天,为了旅游的需要,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国际4A级景区。但在历史上,函谷关更多的面孔则是肃杀之地。函谷关易守难攻,这里曾经旌旗翻卷、战马嘶鸣、狼烟如柱、鼓角相闻,攻战攻心的故事总是轮番上演。战国七雄,惟有秦国偏居函谷关西。秦国借助着函谷关隘,阻击其他六国的觊觎、要挟、结盟侵犯,并最终歼灭兼并六国,统成大业。西汉贾谊在政论名篇《过秦论》中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孟尝君入秦为相,实为人质。忽一天,亲王起杀机,孟尝君手下门徒学狗叫,骗了门岗,偷得已经进献给秦王的狐白裘衣,行贿秦王爱姬,换得东逃出关的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一门客站在土堆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打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逃出函谷关,向东一片坦途,保全了姓名,堂堂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居然留下了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呜呼哀哉!

如果函谷关只有这样的战争和典故来装点,未免显得一介武夫,形象过于单调和浅薄。函谷关之所以被称为是留芳青史的名关,更在于它内涵深处的名人名著。名人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名著则是老子在这里著述的千古名卷《道德经》。

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不仅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祖,而且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涉及天、地、人各个方面,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开山巨著。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8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330余种。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征。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治国方略。

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002年10月20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函谷关旅游区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字。

老子为什么会来到函谷关?司马迁在《史记》上说的是: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而相传最多的故事是:公元前491年的一个早晨,函谷关令尹喜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欣喜若狂地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紫气东来的典故就源于此。

原来,老子远游至此,想通关西去。好不容易迎来一个远离战争的好日子,好不容易迎来一个孔子都甘拜为师的老子,岂可轻易通关放过?关令尹喜就故意为难说:“先生想过此关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无奈,老子只好小住几日,却留下了影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思想和文化的《道德经》。

一个喧嚣的古战场,一个静谧的著作场,就这么共生共荣于一处,就这么既雄奇,又肃穆,既壮怀激烈,有安详清扬。这就是函谷关,这里有一个名关,还有一个名人,还有一部名著。这个地方,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战争,承载着哲学,承载着思想。每一天,这里都有人来游览;每一天,这里都有人来怀古;每一天,这里都有人来朝拜;每一天,都有人来这里感悟......

点击数:3591  录入时间:2016/6/5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