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高尚之人的品德若水的秉性利而不争

"上善若水":高尚之人的品德若水的秉性利而不争

------解读<老子>八章

刘颂楣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万物)"表现了天地舍己为万物的无私精神,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表现了圣人舍己为百姓的无私精神,那么,天下老百姓如果要向天地、圣人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修养,而达到圣人那种思想境界呢?本章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本章的行文手法是以水的秉性来作比喻,要求人的品德修养以达到水的秉性为最高标准。

    "上善若水",它应该是"上善之人的品德如同水的秉性一样"的紧缩句,古文都这样表达。"上",形容词,高尚的意思;"善",名词,指善人,善人就是好人,是专门做好事的人,没有高尚的品德当不了善人。所以,"上善"是指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简称高尚的人。高尚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在如同有水一样的秉性,"上善若水"就是这个意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水最重要的本性。句中的"善"在此应是副词,表示"常常的"意思,是不间断的、长久的含义;"利"是动词,表示"使⋯⋯有利"、有利于⋯⋯"。"而"连词,相当于"但是",起转折作用;"不争"指不与万物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水的好本性是永远地有利于天下的生物和人类生存,但又不与万物相争。

    "处众人之所恶",这是水的第二个重要本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世人看来人生走下坡路是最令人厌恶的事,但水总是往下流,流到最低凹处,在适合于它停流的地方而停留。

    "故几于道",这话是对上善之人而说的。上善之人的思想修养达到了如同水一样与事无争,甘处下流,那么,上善之人的思想修养达到了「道」的境界。什么是「道」的境界?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以规律性的运动而存在,同出于一事物而异名的对立面的运动,以"和其光"为优势实现和谐统一,并形成规律,老子称之为「道」。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达到"不争"和"处下"品德的高度,人类社会将实现和谐统一,像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生存状态一样,形成"天人合一",这就叫"几于道"。"几"是动词,达到。"几于道"就是达到了「道」的境界。

    二、"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七个"善"句,是对水的"不争"秉性回答不争什么的七个方面。

    1)"居善地",也是一紧缩句,如果还原为复句,则是:上善之居若水,水善地而不争居。"居"为名词,居在这里引申为地位。"善"后面跟有名词"地","善"应是动词作谓语,它对宾语"地"所施的动作应理解为"喜欢这个地"。什么是喜欢的地?根据"水处众人之所恶"的秉性,最低凹处是水的居留地;对上善之人来讲,他的居留地(地位)认为卑微之地为好。考虑人类有社会分工,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自然所处地位也不同,比如有人当农民,有人当工人,有人当商人、当官等等;但若都是上善之人则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认为以适合于自己施展能力的地方为好,不与别人争地位。故"居善地"就可译成:上善之人对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像水一样处下,以适合于自己的地方为好,不与人争地位。

    2)"心善渊"。"心"指心胸,"渊"指溪水汇流,集水成渊,比喻广纳天下朋友。这一句的意思是:上善之人的心胸要像水一样汇集成渊,以广交天下朋友,心胸宽广为好,不与人争贵贱。

    3)"与善仁"。"与"者,与人方便;"仁"者,爱心。水善利万物而不求回报,比喻乐善好施,奉献爱心。"与善仁"者,上善之人舍予像水一样不求回报,认为乐善好施,奉献爱心为好,不与人争荣誉。

    4)"言善信",说话要讲信用。水顺势而流,遇物赋形,堵必蓄,疏必泄,百折而东流,比喻信守诺言。故"言善信"就理解为:上善之人言语像水一样信守承诺,以言必信,行必果为善,不与人争名利。

    5)"政善治"。"政",为官施政;"治",治理社会。水能荡涤污浊,水能平静如镜,比喻为官一任,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政善治"就是:上善之人从政像水一样荡涤污浊,平静如镜;施治公正严明,惩恶扬善,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不与人争权力。

    6)"事善能",做任何事要能力所及。水善利万物用途广泛,饮用,洗涤,灌溉,载舟等等,比喻劳心劳力,任劳任怨,尽能力所及,,干一行爱一行。"事善能"译为:上善之人从事任何事像水一样利万物而应物各取所需,极尽能力所致,功成遂事而不与人争职能。

    7)"动善时","动"指行动,"时"指时机。水应万物,冬雪春雨,夏湿秋燥,一年复一年,年年不违农时。所以,上善之人的步伐像水一样应时,顺应天时,迎合地利,机不可失,抢占先机不与人争功绩。

    上善之人的思想修养犹如水的秉性一样,达到了「道」的境界,而上善之人在居、心、与、言、政、事,动等七个方面表现的"不争",正是上善之人所具有的「道」的思想的体现。上善之人的七个"不争",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人等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能做到七个"不争"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夫唯不争,故无尤"。

    只有做得到这七个"不争"的人,才能不犯错误,不犯过失,永葆优秀品质。本章最后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这个意思。天地和万物,圣人和人民都具有像水一样为而不争的精神,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无为而治,也就是「道」治的世界。

    四、小述

    老子的"为而不争"和孔子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虽然讲的都是人的思想修养问题,或者说人生观问题,但是,他们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为而不争"秉承了天地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的无言之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克己复礼"复的是[周礼],[周礼]是中国奴隶社会鼎盛时代西周的官制记录。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详细规定了上自国君下至百姓各个等级的所谓"礼仪",必须遵守以维护私有制国家的统治,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为而不争"是"损有余以奉天下"、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于天下";"克己复礼"是"损不足奉有余"、为私人占有的"私于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主张出发点是好的,提倡仁爱,只可惜被私有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他们驯服人民的工具。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就是以儒学来驯化中国人民的,历史证明,当西方人的枪炮打到紫禁城时,中国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竟然麻木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儒学,所以,当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们为什么乐于接受办孔子学院?其中的奥袐可想而知。

    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定是以代表光明正义的劳动人民取得社会的统治地位,建立公天下的社会而终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人类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通过斗争,挫其锐气,解其纷争,美和善必定取得胜利,让丑恶不敢为)。当今的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制度酿成的经济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衰落,必然由社会主义所取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公于天下"。只有"公于天下","无为不争"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

    不要小看了这七个"为而不争",它是「道」的具体体现,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具体体现;因此,"为而不争",故无尤。

    五、译文

    最高尚的人有与水一样的秉性。水的优秀本性是利万物(植物、动物、人类)而不争,是处下流而不厌恶。最高尚的人有如此的修养,已达到「道」的境界。

    最高尚的人其高尚的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像水一样处下,把自己处于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为好,不与人争地位。像水一样汇百川入一渊,心胸宽广为好,广交天下朋友,不与人争贵贱。像水一样利万物不求回报,乐善好施,奉献爱心,不与人争荣誉。像水一样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不与人争名利。像水一样荡涤污浊,平静如镜,施政严明,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不与人争权力。像水一样利万物所需,任劳任怨,极尽所能,不与人争职能。像水一样应时而动,顺应天时,迎合地利,不与人争功绩。

    只有不争,所以不犯错误和过失。

点击数:2153  录入时间:2016/3/26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