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
《道德经》第一章,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必须了解,老子著述之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现在有标点符号,那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不知道。因为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断句方式。一旦有了标点符号,就好像是标准化了,反而使得人的思维受到若干的限制。所以我们常常讲,语言和文字,对人类的交流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非常大的限定,这就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
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
这就是在告诉我们,道之可说的那一部分,不是所谓的长恒不变之道。这样我们就了解到,道最起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不是常道,意即非常道。这就非常清楚了,一部分是可道的非常道,一部分是不可道的常道。为什么常道不可道?因为常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人只有一个嘴巴,一个头脑,怎么可能讲得那么周到?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倾向,你说出来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在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跟你对抗。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告诉我们,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有人说这样不可以。这是常态,这个就叫做常道。常态,永远有正反两面。其实“正反”不如用现在词汇,叫做“正负”。数学里面,有正数就有负数。以前,没有正负这个概念,所以叫正反。正反之“反”也不一定就是相反的意思。如果我们只把它看成相反,是很危险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道可道,非常道。
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讲的都很有道理,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一家之言呢?但是,我今天抱着一颗很诚恳的心冒犯大家,希望大家谅解。你们所说的都是道,没有错,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大家没有办法把“道”完完整整地说清楚。这不是你们的错,而是语言文字的限制。我现在只希望大家能懂得,我自己也永远不可能把真相都说清楚。我只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说出来。所以,我所说的,也只是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过分自我张狂,不要过分自我膨胀,也希望来学习的人,不要认为我的学说就是整全的道理。
“道”,在中华文化里有着特殊的含义,其实诸子百家都在讲道。中国人讲话动不动就是:你知不知道?可见道深入我们的内心,但很少有人能把它讲清楚,也不知道如何才算遵循了道。所以,“道”,真是太玄奥太神秘。
实际上,“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不可说的部分。因为天机不可泄漏,老天不可能把所有宇宙的奥秘统统让人知道。二是可以说的部分。如果什么都不能说,我们就无法沟通和传授,所以道一定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说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说这个可以说的“道”。三是很难说的部分。我想,中国人对可以说的东西,几乎没有兴趣,因为都知道了。反而对不可说的“道”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对于道的不可说的部分,就算你想说,也说不了。所以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很难说的这一部分上。很难说,至少有些还可以说。可我们还是稀里糊涂,搞不清楚。因此,这里我们提出认识“道”的三个步骤,希望能帮助大家判断是否遵循了道。
第一步:反求诸己,以达忘我。
任何事情都要向内反省,不要老向外假求。要知道,正是人有了情绪,有了情欲,有了各种需求,才开始起心动念,这样“道”就不显现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老说我知道我知道,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不知道,就是因为起心动念了。人要不起心动念很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忘我。没有自我的时候,“道”就显现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冷静、客观、公正地看待外物。
人达到忘我的境界,遇到功利得失,就不会很急,不会有得失之心,不会逞一己之好恶,对事情妄下断言。平常我们很少会想自己是凭什么立身的,其实,我之立身就是凭着无我的心态。有了这种无我而平和的心态,遇事就会冷静、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选择。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恢复本来的我。
当以上事情处理完了以后,就进入第三步,即恢复本来的我。我还是一无所得,就算有了这东西也不算什么,别人拿走了也无所谓。这样道就在我们身上了,其实,道一直在我们身上,从未离开过,只是我们被外界的五光十色蒙蔽了心智,不自知罢了。
以上三步,简单易懂,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行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回自己的道,并遵道而行。
——《道德经与罗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