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中华文化之根
李玉瑾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河图、洛书、八卦为中华祖先建立的完整宇宙结构模型图,太极、阴阳、五行为宇宙结构模型中运行和变化的基本物质,是中华文化的基石。通过对河图的研究,演化出宇宙结构缩影图——先天太极图。并以先天太极为魂,以道德为根,分析了非利生存社会及其从利益社会向非利社会发展的道德文化基础。《周易》立足于阴阳消长,讲述了小往大来、由弱变强、元亨利贞的方法,侧重于阳性方面。《道德经》立足于非利生存,讲述了知白守黑、尊道贵德、长久生存的方法,侧重于阴性方面。两者一阴一阳,和合为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符合先天太极之道。
关键词:中华根文化,互补统一,先天太极,非利生存,道德境界
《辞海》关于文化的解释为:“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之相互应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一切知识学问,都是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类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大自然和人类自己;二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由于我们生活在占有社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人性的觉性被追求价值利益的机巧心和欲望所淹没。随着传统文化的失落,人们觉察不到什么是生命最幸福的感受,认为占有价值利益就是幸福,几乎人人都卷入到名利场中,在利益的涡流中痛苦挣扎,物欲横流、争权夺利,为富不仁、为官腐败。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贫困、吃住等生存问题。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就拼命挣钱、占有,甚至不择手段。得到了以后就拼命吃喝、玩乐,诚如老子所言:“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疯狂的消费以后,吃腻了,玩够了,于是就感到了空虚与迷惘。人们真正占有价值利益以后才发觉并没有真正的幸福,金钱与享受不再能带来幸福,人们渴望的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最怕的是别人说自己“没文化”。
因为占有机制形成的占有多与少的巨大反差,造成社会地位和人格的不平等对待,出现社会歧视,造成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诚如老子所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社会治安、财产保护等问题使价值利益占有者防不胜防,形成无解的矛盾、不胜的烦恼,这样的生存显然并无真正的幸福可言。
马宝善先生在《对于国学主流思想的新思考》中指出:“国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的总称。人类的一切知识学问,都是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人类面临两大课题,一是正确理解与认识大自然;二是正确理解与认识人类自己及其与大自然的关系。由此出发,深刻理解认识并大力宏扬宇宙观,自然规律,生命学说,修身养性,运筹方法,就成为人类面临的求生存、促发展的重要任务。指出了儒家文化中诗、书、礼、乐、春秋老五经的不足,提出《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孙子兵法》新五经,是揭示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伦理观、运筹观等哲学思想的重要宝库。”那么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根,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河图、洛书、八卦的进一步认识和探讨,研究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魂及由此形成的幸福生活、长久生存的中华根文化。
一、古文化对宇宙本源的论述
老子《道德经》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万物的本源是有、是一、是德,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根。道是宇宙混元未剖之际,阴阳未分之时,无天地以合象,无日月以合明,无阴阳以合气的原始状态。《易经·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孔子认为太极为万物的本源,阴阳为天道,仁义为人道,刚柔为地道。太极相当于老子所说的有、一或德,在万物的本源方面两者是相同的,但老子《道德经》的立足点更宏大,包含道和德两个层面,以道为根,以德为用,道德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生存境界。
二、河图与先天太极图
中国古老的《河图》、《洛书》、《八卦》都是反映宇宙万物的生成、存在和变化状态的,是完整的宇宙结构模型图,用阴阳、五行的变化来描述宇宙结构中的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变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经·系辞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它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五行,为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人认为,一为天地万物之始,天一生水,生命来源于水。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为五行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极之数。阴阳之数合而为十五。河图中土之数和合为十五,洛书则纵、横、斜之数和合皆为十五。易经老阴为六、老阳为九,老阴老阳和合为十五。少阴为八、少阳为七,少阴少阳和合亦为十五。故十五为合道之数,阴阳和合为道。
(一)河图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伏羲根据河图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易经·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显然,河图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图一 河图
河图反映的是宇宙先天的生成、变化之理,与先天八卦相合。河图的结构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数之和为十五,为合道之数,生生不已。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七、九阳数左旋,二、四、六、八阴数左旋,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
河图中金木水火居外,土居中央,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和合为道,就是先天太极图了。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
(二)先天太极图
先天太极图由河图演化而来,反映的是宇宙先天的生成、变化之理,是宇宙结构的缩影图。先天太极图是一个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白色为阳、为有、为实,黑色为阴、为无、为虚,中心的“○”,为阴阳和合的小太极,阴阳、有无或虚实双方的交集就是“○”,也就是中间的那个空,空即是道。道生万物,万物和合又为道,生生不已。
(1)河图
(2)先天太极图逆时针旋转(道生万物)
(3)先天太极顺时针旋转(万物返道)
(4)银河系星图
图二 先天太极图
先天太极图是一个阴阳合一、有无(虚实)合一的旋转体,也就是一个能量旋转体,以阴阳或有无(虚实)转化为运动形式,以平衡和圆融为运动品质。先天太极就是阴阳的根,阴阳交媾于太极,此宇宙造化之生机。阴阳相抱、阴阳相旋、阴阳平衡、阴阳和合、互依互存、和谐圆融。阴阳相抱就是宇宙的能量,就是生命的产生。
先天太极图正好是DNA细胞双螺旋结构的一个截面图,为生命之本。先天太极图也是银河系的全景缩影图。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顺时针旋转,仰视皆逆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发放能量,表示道生成万物;顺时针旋转吸收能量,表示万物反归于道。符合大道至简至易的原则,也符合“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先天太极图与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及其相似,希格斯粒子包含了一个中性与两个带电成分的区域。两个带电和一个中性区域皆是玻色子,是纵向三极化分量带质量的W+、 W–和 Z 玻色子。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其发现者彼得·希格斯(Peter W·Higgs) 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先天太极图为河图的变化图,体现的是一种非利生存的状态和“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玄德境界,是中华文化的魂,是宇宙变化的根本机制和终极之道,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掌握了宇宙终极之道,我们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就具有了宇宙本源的能量和智慧。
三、洛书与后天太极图
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汉代儒士认为,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一)洛书
洛书反映的是万物的生存、变化之理,与后天八卦相合。洛书的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洛书即九宫图。九宫图中横、竖、斜相加的数字之和都等于十五,与河图的中土和合之数相同,反映了宇宙的各向均衡性,每个方向的数字之和均为合道之数。九宫图中每个方向五行之数乘以中土之成数为大衍之数五十。洛书九宫图用行列式的方法计算,为三百六十,是一个圆周之数。相当于是一个周期循环,无始无终的圆图。洛书中一、三、七、九为阳数的S形顺旋,二、四、六、八为阴数的S形逆旋。
图三 洛书
(二)后天太极图
后天太极图由洛书变化而成,反映的是万物的生存、变化之理,是万物生存、变化的缩影图。后天太极图按洛书阳数或阴数的S形旋转,生成的一个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反映了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阴阳消长关系,相反相成、周期循环、如水流行。
(1)按阳数的顺时针旋转
(2)按阴数的逆时针旋转
图四 后天太极图(阴中有道、阳中有道)
一般人认为的太极图是阴阳相抱,图中的两个小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道就没有了。其实是阴阳两个独立部分中各有一个小“○”点,是阴中含空,阳中含空。也就是阴中有道,阳中有道,道存在于万物之中。诚如庄子曰:“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阴阳在道中互相独立又相互转化,平衡、和谐。
图五 传统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后天太极图为洛书的变化图,体现的是万物在道中的生存机制。传统太极图体现的万物和人类在利益往来中的生存状态,先天的道性被后天的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所替代,阴阳消长,变化无穷。
四、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太平御览》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阴,以“—”为阳,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八卦歌诀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一)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对待者数”指先天八卦而言。先天八卦方位图按照一阴一阳规律依次挨排所得,具有很强的对称性,体现了易简的精神。
图六 先天八卦图
《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每个对角线的数字和为九,现纯阳之象,长长久久。隐含的中宫纯阴为六,中心的先天太极图逆时针旋转发放能量,是对阳性生存的支撑。虚实互补互存,和合为道。
先天八卦立天地为道,天清地宁,日月合明,万物资生,非利生存,互补包容,太和圆融,符合互补统一规律,体现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玄德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生存之道。
“道德”境界是非利生存的社会,本质是利他的,没有占有概念和占有机制,也就没有利益概念和利益机制。既没有私有概念,也没有公有概念,自然物与生产物都是共享的,是“按需取用”的生活方式。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劳动为人生快乐,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互相尊重,社会地位平等,人们在高尚“道德”境界中互动互化地进行生产协作和共同消费。遵循“平等协作,自然取用”的原则,没有财富和名誉的概念,也就没有利益和占有,没有贫富贵贱,人人生命平等,从清洁工到最高行业管理,没有社会地位差别,只有工作技能、生活方式、性格个性等的差别,这些差别在非利社会的非利生存中,和谐互动,浑然一体,高度同一。整个体系呈现圆融运动,这种圆融运动是永恒的,性能互补,互依互存,形成浑然一体的事物体系,运动守中,能量守恒,氤氲祥和,生生不息,按照互补统一规律运行。生命真正达到自在、快乐、健康、智慧。
(二)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讲流行,“流行者气”指后天八卦而言。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图七 后天八卦图
《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后天八卦的卦序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后天八卦之数正好是洛书之数,每个对角线的数字和为十,现圆满之象,平衡和谐。隐含的中宫为五,中心的后天太极图逆时针旋转发放能量,是对阳性生存的支撑。虚实互补互存,和合为道。
后天八卦立水火为道,日月运行,春夏秋冬,阴阳相推,利益往来,二元对立,水深火热,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是人们在阴阳消长的生存机制中应顺应的天地生化之道,阴阳顺逆之道,需要人们遵从和突破。
利益生存机制中的人性是自私的,不是人性天生自私,而是利益机制塑造出自私的人性。由于人们生活在占有社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人性的觉性被追求价值利益的智能和心欲所淹没,觉察不到什么是生命最幸福的感受,人们几乎都卷入到名利场中,在利益的涡流中痛苦挣扎,一切都以追求价值利益为标准,认为占有价值利益就是幸福,可是当真正占有价值利益以后才发觉并没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占有机制形成的占有多与少的巨大反差,造成社会地位和人格的不平等对待,出现社会歧视,造成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比如社会治安、财产保护等问题使价值利益占有者防不胜防,形成无解的矛盾、不胜的烦恼,这样的生存显然并无真正的幸福可言。人性只有在觉醒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享受,只有非利社会才是人类最幸福的社会。
由利益社会转型为非利社会,不是一般意义的生产关系的变更,不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生存方式的大转变,是从经济法则和“道德”意识上彻底放弃“利益”概念的大转变。思想先行才能凝聚行为,要想建立非占有的社会机制,必须先建立非占有的道德文化思想道场,使思想道场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具有圆融道性,圆融思想产生圆融行为,就能在协作劳动中创造圆融的社会事物。
修道就是从生命的角度对同化宇宙本源的实践。把人的利益心归零,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按照先天太极原理,神气相交,接通宇宙先天道炁,坎阳上升归乾、离阴下降入坤,移炉换鼎,后天返先天,脱胎换骨,与道合真。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状态就是和光、同尘,自然、素朴,简单、平和,清静、无为,处下、不争。
五、周易与道德经
《易经》由太极图、八卦和六十四卦构成,揭示了阴阳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哲学之根,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和《道德经》是对宇宙、自然、生命、伦理,运筹等方面的实践和文化总结,《周易》侧重于阳性的一面,主要是论述阴阳消长的变化及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文化;《道德经》侧重于阴性的一面,主要是论述道是什么、如何得道及如何长久生存的文化。两者一阴一阳,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
(一)周易
《周易》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是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周易·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说明了《周易》是涵盖宇宙、自然和生命之道。
《周易》立足于阴阳消长,是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由弱变强的易道文化。从“趋吉避凶”之本能的角度,教化世人多接触好的人、事物及物品,多做好事、积累善行。《周易》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坤卦卦辞: “元,亨,利牝马之贞”。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既济卦卦辞:“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反映了在利益社会中,小往大来,由弱变强,飞龙在天的阴阳消长发展过程。
(二)道德经
《道德经》是传授最根本的宇宙真理实相,是最高级的人生智慧,涵盖宇宙,包裹天地。自宇宙以至万物,自天道以至人道,无所不备,无所不包,顺行可通,逆行可成,圆融无碍,循环无端。
《道德经》立足于非利生存,讲述了道是什么、如何得到道及长久生存的道德文化,包括个人修炼和社会进化两部分内容,指导人们遵从“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玄德境界,共同构建非利生存的“道德”社会。
《道德经》讲述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复归于无极”。“抱一为天下式”。“清静为天下正”。“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明道若昧,上德若谷,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善贷且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详细讲述了修道、得道及“知其白、守其黑,抱一为天下式,复归于无极”的长久生存的方法。
《道德经》立足于非利生存,讲述了知白守黑、尊道贵德、长久生存的方法,侧重于阴性方面;《周易》立足于阴阳消长,讲述了小往大来、由弱变强、元亨利贞的方法,侧重于阳性方面。《道德经》和《周易》一阴一阳,和合为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符合先天太极之道。
六、结论
(1)通过对《道德经》和《易经》的梳理,指出宇宙的本源是道,万物的本源是太是有、是一、是德,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根,道德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生存境界。
(2)中国古老的《河图》、《洛书》、《八卦》都是反映宇宙万物的生成、存在和变化状态的,是完整的宇宙结构模型图,用阴阳、五行的变化来描述宇宙结构中的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变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3)先天太极图逆时针旋转为道生成万物,顺时针旋转为万物反归于道。先天太极图是DNA细胞双螺旋结构的一个截面图,是银河系的全景缩影图,为生命之本,是中华文化的魂。
(4)后天太极图为道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缩影图,阴阳消长、相反相成、周期循环,和谐平衡。
(5)先天八卦立天地为道,天清地宁,日月合明,万物资生,非利生存,互补包容,太和圆融,符合互补统一规律,体现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玄德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生存之道。
(6)后天八卦立水火为道,日月运行,春夏秋冬,阴阳相推,利益往来,二元对立,水深火热,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是人们在利益生存机制中应顺应的天地生化之道,阴阳顺逆之道,需要人们遵从和突破。
(7)《周易》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是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是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由弱变强的易道文化。
(8)《道德经》涵盖宇宙,包裹天地。自宇宙以至万物,自天道以至人道,无所不备,无所不包,顺行可通,逆行可成,圆融无碍,循环无端,互补统一。讲述了道是什么、如何得到道及长久生存的道德文化。
(9)《道德经》立足于非利生存,讲述了知白守黑、尊道贵德、长久生存的方法,侧重于阴性方面;《周易》立足于阴阳消长,讲述了小往大来、由弱变强、元亨利贞的方法,侧重于阳性方面。《道德经》和《周易》一阴一阳,和合为道,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符合先天太极之道。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7号,100120
邮箱:liyvjin@sina.com
电话:13581919682
简介:李玉瑾(1963-),男,甘肃庆阳人,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从1984至今一直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原煤炭部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从事煤矿机械和电气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曾在“煤炭学报”、“力学与实践”、 “矿山机械”、“煤炭工程”、“起重运输机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绳摩擦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矿井提升系统基础理论》二部。
本人学习和研究道德经已近30年,以先天太极图之道生万物和万物反道的生化机制为原理,从非利生存和阴阳和合为道的角度,注解了老子《道德经》,指出老子《道德经》立足于非利生存,讲述了道是什么、如何得到道及长久生存的道德文化,包括个人修炼和社会进化两部分内容,是传授最根本的宇宙真理实相,是最高级的人生智慧,涵盖宇宙,包裹天地。于近日完成老子《道德经》心印,本书是去年我在老子故里许愿后完成的。
老子《道德经》前四十章讲述道体、道境及返回道体的方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复归于无极”。“抱一为天下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四十章讲述道生万物、德蓄万物及万物在道中的生存状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清静为天下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四十一章讲述 “生”与“反”和合而成道。“明道若昧,上德若谷,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善贷且成”。老子的道既是宇宙的本源,又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既反映宇宙万物的创生、复归,又反映宇宙万物的生存、变化。老子的道是整全的,是互补包容的,虚与实、生与反和合为道,反映了虚实互补、互依互存,转化及其同一的变化规律,也可称为互补统一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启了三个层次的太极图,首先在无中以常道和非常道开启了道体太极图,常道和非常道合一就是进入大道本源的通道,称为太乙道炁;然后在有无之间,以无和有开启了先天太极图,有无合一就是进入常道的通道,称为先天一炁。接着在有中,以阴和阳开启了后天太极图,阴阳合一就是进入先天的通道,称为太和元炁。非常道为虚,常道为实;无为虚,有为实;阴为虚,阳为实,太极图形象的反映了虚实的和合、互补、包容、和谐、同一的互补统一规律。阴阳合一而为有,有无合一而为常道,常道和非常道合一而为大道本源,他们是一个整体,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对宇宙、自然、生命和人生的实相,观察得非常深入;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观察得非常细微,告诉我们怎么在世间能够同流而不合污。由于我们生活在占有社会,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人性的觉性被追求价值利益的机巧心和欲望所淹没,觉察不到什么是生命最幸福的感受,人们几乎都卷入到名利场中,在利益的涡流中痛苦挣扎,在是非圈圈里面绕,“道可、道非、常道”,是绝对绕不出来的。这样老子指引我们来到“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非利生存的“道德”境界,我们是绝对看不到的。
老子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不同层次有不同的道,但都不是宇宙终极之道。我们就像瞎子摸象,看不到整全。只有当心慢慢静下来之后,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无为、无事、无意,以真我本心观照,才可以体悟、体证到。在二元对立的认知世界里面,不用分别心去看待问题,以空静的本心观照,“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达到生命的内在和谐,这样才会体证超越二元对立、非利生存的“道德”境界,生命真正达到自在、快乐、健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