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董延喜:让老子文化走出故纸堆,走到现代社会中来!

       在老子文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阻隔,致使作为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故纸堆里盘旋,走不到现代社会中来。

       纵观五百年以来的世界近代文化史,在东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颁旨,废除《周易》《道德经》等道文化,让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明、清两朝把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让老子的道德文化走向了边缘。而在西方,伴随着列强们的坚船利炮,一支逐渐强壮起来的狼群,把弱肉强食的“贪婪文化”推向了野性的极端。当中国儒学的“羊文化”遭遇西方列强的“狼文化”之时,其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中国人发明了火箭,而现代火箭却不是首先在中国腾空。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只会用这火药制作烟花爆竹去观赏娱乐,而火枪和火炮却首先在西方被制造出来,回过头来挨打的却是这火药发明者的子孙。历史常常与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开玩笑,中国人捧着飞腾变化的“龙文化”(即道文化)的珍宝而不会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丢弃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悲剧。

       一百多年的落后挨打,一百多年来的西风东渐,一百多年的文化扭曲,导致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被一点一点的蚕食和去掉,使得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不得不呑食现代中国和传统中国被断裂的苦果。近年以来一些所谓的“文化精英”们,打着“先进文化”的旗号,紧锣密鼓地推行着他们的全盘西化方略,让具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不再中国化;让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不再熟悉自已的传统,自已的文化,自已的历史,从精神到信仰全面皈依了西方;让一些盲目的中国人一头扎进那最热门、最流行、最时髦的时尚文化之中,全然失去了自已的领悟力和判断力;让一些人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有意无意之中使用着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使用着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丛林中失去了本来应该具有的立足资格。当西方文明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连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同全球化之时,世界深层次的文化矛盾也愈演愈烈。人类凭借工业和科技力量赢得了迅猛增长的物质财富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导致了物欲至上和人文精神的失落,致使现代文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既不否认过去,做文化虚无主义的信徒;也不回到过去,做文化复古主义的“粉丝”。我们应该创造出基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并把它当作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在世界文明长河中,只有中国延续了大一统的两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执政党而言,无疑是一块“执政富矿”,值得从中汲取力量。我们的研究要紧扣时代需要,紧扣大道文化的古为今用,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现代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践行老子文化。要像老子庄子那样,用同时代人极易懂得的话语进行表述,以回应当下社会和人们的关切。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识。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能在全世界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价值观上拥有影响世界的文化力量。老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导师。 中国历史上曾经让全世界惊讶赞叹的汉唐盛世,是当时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也是《道德经》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精神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期。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风雨绵延数千年始终巍然屹立,就是因为有中国精神作为铁的脊梁。老子道学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璀璨的瑰宝,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文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人类未来的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普世意义。如今老子早已成为世界的老子。老子道学文化正以她的警世、医世功能,成为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老子道学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资源,也正在成为世界文明最伟大的文化资源。 

点击数:11718  录入时间:2015/12/14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