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磻溪宫遗址记
邱 锋
2015年6月20日,为开展老子文化研究,我到宝鸡市旅游采访。在当地单老先生的帮助安排下,偕同省城来的韩、李先生及孙、薛女士一起寻访磻溪宫。
我们从市区城际大酒店出发,薛女士开车,单老另带一车为前导,往西南过渭河走20公里即到磻溪镇,在磻溪宫大酒店前,单老早为我们此行跑了5次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最后约好磻溪镇政府文化干事张先生来陪同介绍。
800多年前的磻溪宫久负盛名,磻溪镇、磻溪河和磻溪宫大酒店的许多命名可证。张先生领我们车行2公里左右窄小公路,便到了杨家店村,停在杨家店已废弃小学边上,张先生领我们打开小学校门,只见废弃的教室和满院的杂草,我们正在疑惑间,张先生解析说,这就是磻溪宫遗址,原来方圆二十余亩范围,道教庙宇鳞次栉比,碑、楼、亭、榭广布,奇草异卉四季芬芳。尤其是明清时期,商贾达官、名人家眷、善男信女或寻幽踏春、或布施上香络绎不绝,是名震陕、甘、川毗邻地区千年古道场,清末民国后逐渐衰落。后为当地方圆十里有名的磻溪宫小学,直至解放后文革时期破四旧,道观庙宇、楼台亭榭、神像遗存惨遭损毁。所在地杨家店村变为村小学,新世纪村小搬走后成现状!本来保存三处古碑,现仅剩下两处:一处为直径约半米的元代八棱体大理石竖碑,刻满了《道德经》全文,加上大理石浮雕碑帽,高约四米,据说全国仅有两通,此碑便是其一;距道德经碑幢向南隔一废弃教室约10余米处,留存丘处机内传碑一处,碑身为高约两米五左右,厚约30公分大理石材质,碑帽四周浮雕蟠螭龙纹,中间篆刻“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碑”字样,碑高约四米,(李道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主碑记载丘处机传道简历,非常珍贵,我们与之摄影留念!距此碑西隔一甬道约 十米左右,与真人内传碑遥相呼应有一大小体材相仿的石碑,如今只剩下碑基,据说碑身已挪作为1969年舍己救人的军人营长王恒德烈士作纪念碑了!碑文不知其详,碑帽或隐没,或损毁,不知所终。
磻溪宫遗址原来较大,现分为两院,中间有墙。张先生领我们走出小学门,迂回到后院,又是一个废弃的中学!两边仍是荒废教室和满院的杂草,但是中间保留了一座完整的古楼,据说当年改建中学时,有明智人不同意拆掉古楼,为保存古建做了一件善事!张先生说,此楼名叫凤女楼,式样像城门楼,拱形门洞,入内仰头可见一组精美的纯矿石植物原料道教图画!门洞左右两侧有石砌梯道,便于上下,我们登上二楼,四周村落和蜿蜒北流进入渭河的磻溪河,左右黄土峁塬东西两坡尽收眼底。
(上图为磻溪宫遗址院内的道德经全文古碑前,张、邱合影)
凤女楼与“萧史弄玉 ”的故事有关:张先生指着左边黄土峁塬上最突出的一个土包介绍说,当地人叫凤女台,又叫凤凰台,是历史上真正的烽火台遗址。当地民间传说,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秦国都城在今天的凤翔。传说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一心爱的公主,不仅貌美聪慧而且喜欢吹玉笛,所以叫弄玉,各国王公贵族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弄玉公主无一动心。突然某天夏夜,习习凉风里飘来若隐若现,低沉、婉转的箫声,弄玉公主兴奋的疾奔闺楼窗口,在皎洁的月光下随兴附和笛声,似乎两人心有灵犀,吹箫人听到了笛声,随即箫声、笛声在和煦的夜风里交相应和,倾诉了爱慕之情,这恐怕是最原始版的“知音”来历吧。最后公主以绝食相要挟,逼着穆公找到了在今天凤凰台上吹箫的帅哥--萧史,并下嫁了女儿弄玉公主。穆公怕公主受苦,于是在烽火台以北臺塬上修建了萧氏城,同时在弄玉公主要求下也减免了磻溪一带百姓的徭役赋税。萧史弄玉互敬互爱,白头偕老到某天,就在夫妇两笛箫和鸣之时,天边突现朵朵五彩祥云,成群凤凰翩翩而聚,等夫妻两明白过来才发现已坐在一只凤鸟背上冉冉升向了空中,霎时,天际间凤鸣声此起彼伏,袅袅不绝,原来夫妻已羽化升天为神仙了,这也是今天凤鸣村的来历。后来家乡的百姓们为了纪念弄玉公主的贤惠与体恤民情,又因她夫妇驾凤成仙,便将萧氏城改名为凤女城建祠祭祀,后经过上千年兵燹战火,后人便在今天的磻溪宫修建了凤女楼,继续祭祀,丘处机道长功成名就后,其弟子在凤女台遗址上修建了磻溪宫及清风台,也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看到的,据载其重修于清康熙年间。
又据史载,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她酷爱音乐,尤喜吹箫。一晚,她梦见一位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赶,直至华山中峰,也未见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
(上图为张、李、邱、韩、单5人和磻溪宫遗址院内的丘处机内传古碑合影)
磻溪宫院址破落萧条,学校早已搬走,幸在古碑古楼前刻上了县级文物保护的标志,说明当地政府还有一定的重视!
位于宝鸡磻溪宫遗址右侧山坡上有棵巨大的古银杏,据传为丘处机修道时亲手所植,虽历经800余年,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构成这里的一道美丽景观。游人在此,顿觉凉爽、愉快,不少人献上了红布条,原在就近的化纤厂还为此树立了水泥碑!爱护古树精神可嘉!
(图为磻溪宫遗址右侧山坡上巨大的古银杏)
由此上坡,看到三座新修的单间小庙,再往上有两个修整过的窑洞,左标“天真洞”,右标“圣母洞”。 “天真洞”内塑有丘处机坐像,还在享受人间香火,让人感动!同游们给我在洞口拍照多张,算是认祖归宗吧!
(图为溪磻宫遗址右侧山坡上“天真洞”)
我查过许多史料:丘处机(1148--1227年),金代登州栖霞(山东)人,字通密,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年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师全真道掌教人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 金源璹《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言:“有登州栖霞县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尝读书,来礼真人,使掌文翰。自后日记千馀字,亦善吟咏,训名处机,号长春子者是也。”。
(此为丘处机古画像)
虽然丘处机是第一个拜王重阳为师的人,但却“侍重阳师三载,未沐一言之诲”,丘处机自述:“俺与丹阳同遇祖师学道,令俺重作尘劳,不容少息,与丹阳默谈玄妙。一日,闭其户,俺窃听之,正传谷神不死调息之法。久之,推户入,即止其说。俺自此后尘劳事毕,力行所闻之法。”
王重阳在有生之年并没有传授丘处机任何命功功法与理论,丘处机所知修命的方法只是偷听来的那一点点,即老子“谷神不死”一章。丘处机在磻溪、龙门十三年的苦修中,丘处机主要是按老子“谷神不死”、“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等教导以修性为主,终于修练成功。
金大定十四年(1174)秋,丘处机等人为师父王重阳守丧期满,于陕西鄠县秦渡镇真武庙各言其志,分路行化,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分手之后,丘处机西游凤翔、虢州(今宝鸡市),被秦川的秀丽景色所打动,对于秦陇之风物,多有赞美之辞,其《秦川》诗言:“秦川自古帝王州,景色蒙笼瑞气浮。触目山河俱秀发,披颜人物竞风流。十年苦志忘高卧,万里甘心作远游。特纵孤云来此地,烟霞洞府习真修。”又有《望蓬莱·秦川》词言:“秦川好,一片锦纹华。日出雨晴山色秀,月明风急水声嘉。千里净无涯。余到此,喜庆复难加。天佑时丰堪养道,地灵人杰不生邪。时复伴烟霞。”丘处机认为,秦川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为修道的最佳场所,遂隐修于陕西宝鸡之磻溪。 魏初《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言:“磻溪在凤翔虢县界,一泉绝清泠,北流二十里入于渭,层峦叠嶂,秀异如画。初入谷口甚狭,沿溪五六里,豁然嵦爽,土膏腴而树蓊郁,云烟朝莫,千态万状,使人顾揖之不暇,所谓尚父之钓矶者(姜太公钓鱼台,现在附近的大王镇)在焉。”又郭起南《重修口口长春观记》亦言:“萧史往而凤凰之形犹在,王乔泯而烟霞之迹尚存,远揖尚父之钓矶,近控太王之庙址。清风台上,崎岖秦分之关山,绿水溪边,湾曲渭河之景界。路邃隐桃源之旧,谷深藏壶里之天。”(王乔,相传是蜀人,汉代为柏人县令数年,后弃官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王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下洞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尚父是姜太公)磻溪山水相映,水清径幽、林深谷邃,人迹罕至,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杰地灵,确实是一个修道的绝佳场所,丘处机一见欢喜。在《磻溪》诗中,他充分表达了发现这个修真胜地时的喜悦心情,诗云:“故人别后信天缘,浪迹西游住虢川。宛转风尘过万里,盘桓岩谷洎三年。安贫只解同今日,抱朴畴能继古仙。幸得清凉无垢地,栖真且放日高眠。”
丘处机选择磻溪为修行地,估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里风景秀丽,仙迹众多;二是这里离古钓鱼台近,可以寄托对远祖姜太公故迹轶事的仰慕和向往。三是这里人文焕彩,有利于修学。
丘处机到磻溪后,开凿长春洞以为居所,其《磻溪·凿长春洞》诗云:“凿开洞府群仙降,炼就丹砂百怪诛,福地名山何处有,长春即是小蓬壶。”洞虽名为长春,但实际上却相当简陋,只不过是一个土埪而已,其《万年春·土埪》词云:“土穴秋来,温温渐觉阳和胜。幽栖兴。道家偏称。疏懒多贫病。凛冽天寒,叶落山川净。窗前竞。雪飘风劲。热焙闲吟咏。”土埪虽然很简陋,但其周围的环境却不错。按照丘处机的自述,磻溪曾有竹林之秀,其《望蓬莱·南溪行》词云:“南溪竹,腾秀入青冥。直节虚心功未显,深根固蒂道先明。霜雪岂凋零。休怅恨,大器晚圆成。自有孤高栖凤质,能教倜傥化龙形。他日看超升。”在词中,丘处机以竹自喻,以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与孤高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修道不成誓不罢休的决心。又民国十一年《宝鸡县志》言:“香岩,在县东南六十里,相近有清风台,天真洞,相传为邱长春修真处。”可见,在磻溪附近还有清风台、天真洞等景观,对此丘处机也曾有诗词谈及,其《无俗念·抨棋》词中云:“古柏岩前,清风台上,宛转晨餐毕。”《玄风庆会图说文》引孙周《长春真人传》亦云:“重阳捐馆,归葬终南,已而登西虢,览山川之秀气,访神仙之遗迹,左萧史凤凰之台,右王乔烟霞之洞,前尚父之钓溪,后刘纲之仙岭(东吴官吏刘纲,字伯鸾,有道术,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源自《神仙传·樊夫人》),乃虢之上游,遂肥遁旷谷。于是峻一台,西倚飞云之壁,东临漱玉之溪,北跨渭滨,南依山色,中引清风,故号曰清风台。”
丘处机在磻溪的六年中,穴居岩卧,生活艰苦、学习刻苦、求道专一。在《无俗念·居磻溪》词中,丘处机对当时其生活状态曾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词云:“孤身蹭蹬,泛秦川、西入磻溪乡域。旷峪岩前幽涧畔,高凿云龛栖迹。烟火俱无,箪瓢不置,日用何曾积。饥餐渴饮,逐时村巷求觅。选甚冷热残馀,填肠塞肚,不假珍羞力,好弱将来糊口过,免得庖厨劳役。壮贯皮囊,熏蒸关窍,图使添津液。色身轻健,法身容易将息。”若在严冬苦寒难耐之时,则“寂寞山家孤悄悄,终日无人谈说。败衲重披,寒埪独坐,夜永愁难彻。长更无寐,朔风穿户凄冽。求饭朝入西村,临泉夹道,玉叶凌花结。冻手频呵仍自恨,浊骨凡胎为劣。昼夜参差,饥寒逼迫,早晚超生灭。”这样艰苦的生活,非一般人所能忍受,但丘处机为了实现“全真而仙”的理想,却能安贫乐道,心安理得。 他自称:“余在西虢六年,未尝一新衣履,每至中秋,唯完补褐衲耳。”其《寄道友觅败布故履》诗云:“秋风忽起雨天凉,木叶萧疏草渐黄。褐衲悬鹑唯阙补,芒鞋伏兔不能狂。有身易着饥寒苦,无福难逃日月长。但愿诸公怀恻隐,扶持同步入仙乡。”
丘处机在磻溪的六年中,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蓑衣,人称“蓑衣先生”,在《无俗念·蓑衣》词的小注中,他曾自言“磻溪皆呼蓑衣先生”,词中亦称:“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他的《青莲池上客·幽栖》词云:“一从东别长安道。西往磻溪庙,渐扣南山名迹杳。洪沟冷淡,土龛潇洒,北府何曾到。夜深陌上行人悄。独听岩前子规叫。切切松梢啼到晓。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诗中“夜深陌上行人悄。独听岩前子规叫。切切松梢啼到晓。”他终以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与困苦生活进行着斗争,磨炼与塑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品格。
丘处机在磻溪的六年中不仅苦行,还坚持苦学,不断与当地民众、道友、士人相往来,他曾帮助民众背渡、拾粪送肥,为道友祈福打礁醵,在《磻溪集》中,他曾有《答宰公子许秀才》、《赠周二生见访》、《次韵银张八秀才》、《虢县银张五秀才处借书》等诗词,这说明丘处机与当地秀才、解元等的来往是相当频繁的。丘处机与当地士人的频繁往来,主要以参学与借书为主,其《虢县银张五秀才处借书》诗言:“盛族文章旧得名,芝兰玉树满阶庭。光辉代代生豪杰,讲论时时聚德星。顾我微才弘道晚,知君博学贯心灵。嘲吟不用多披览,续借闲书混杳冥。”他经常搬石头炼睡以斗闲,勤修内丹,六年多的苦读苦修,使丘处机从一个少年苦难未读书的人变成了“动容无不妙,出语总成真”的饱学之士和修炼有成的“真人”。
金大定二十年(1180),丘处机由磻溪迁往陇州龙门山,和磻溪一样继续苦修。由于“龙门去人境极远,宗师遂罢乞饭,于岩洞间自立厨爨,日止一食,门人供送者,唯许米面,虽茶果饼饵,辄被诃责。岩有悬泉,日滴盈瓿,可备师食,馀众汲取于缺,以供须用。”经过“二番死魔,一番净身,自险死一番,飞石打折三根肋肢,又险死。在后屡曾病魔,扑折三番臂膊,恁般魔障不动心,越生苦志。”丘处机终于在龙门成道。道成之后,他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应京兆统军夹谷龙虎之请,由陇州龙门山迁往终南刘蒋祖庵(现在的户县祖庵重阳宫)。
金兴定三年(1219)五月,成吉思汗派遣使臣刘仲禄持诏敦请丘处机,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接受成吉思汗的邀请,不顾七十三岁高龄,带领精心挑选出来的十八名弟子,西行几万里,历时四年多,终于在雪山之阳见到成吉思汗,他于成吉思汗诏见之前首先提出“道士见王者不跪拜”,成吉思汗准之,自己下座迎接并称“丘神仙”。 丘与成吉思汗正式“论道”有三次(内容详见《玄风庆会录》、《长春真人西游记》及《元史·邱处机传》),他力劝成吉思汗“清心寡欲”、“敬天爱民”、“好生止杀”。不但劝其收远兵之祸,即回师中原,亦必以仁心始能平夭下。丘处机以此忠谏实现济世安民的抱负,不仅救了许多汉人,也救了欧亚各国许多人,达数十万。丘处机以其诚实的态度与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成吉思汗,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与器重,授予他多项特权,成吉思汗对他的话很赞赏,感叹地说:“天赐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记录下来,以此教育几个儿子,并赐予丘处机虎符和玺书。玺书内容就是现存于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的碑文。丘处机依靠这些特权,随处立观、广开教门,使全真道成为元初影响最大的宗教派别,为全真道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在全真道教史上,丘处机则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宗师。丘处机在继承王重阳、马钰在全真道创教早期所确定的教义、教规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与传教经验,对全真道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不仅使全真道更适合于当时的社会,而且也扩大了全真道的信众范围,使全真道得以迅速发展,最终在元代初年,成为了在全国影响最大、信众最多、声誉最好的道教宗派。
丘处机不仅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和济世安民的抱负,而且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做出了贡献。丘处机遗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世界名作《西游记》的脚本也是丘处机和他的弟子所著(我有长篇考证),只因丘处机乃一个道士,在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宋朝乃至后世,历史并没有给丘处机一个公正的待遇,不竟令人扼腕长叹啊!
欣逢盛世,历史应该给丘处机一个公正的待遇!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陕西分院即将成立,韩、单、孙等负责同志参加了现场考察,我们相信有政府重视,磻溪宫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的工作必将取得可喜的进展!
乘着游兴,我不惧浅陋,写下七绝两首:
其一
磻溪宫址何处寻? 宝鸡陈仓杨家村。
八百年来变化大, 满院野草拥古碑。
其二
银杏婆娑八百年, 由此登上窑洞前,
天真洞门有香火, 长春真人精神传。
(上图同游宝鸡磻溪钓鱼台的单、韩、李、邱先生及孙、薛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