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小舟:迎接老子文化的春天
今天,老子文化正以一种渐浓的春色,展现它的大好形势。
一、西方的老子热方兴未艾。
由于西方知识界的努力,《道德经》已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500多种版本,传播到120多个国家,已被不同种族、不同教派、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接受。在德国每4户家族就拥有一部《道德经》,也就是说,《道德经》是在它的异域他乡的德国首先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当下的西方,不仅成年人在读老子,年轻人也对它产生了深厚的兴趣。2012年7月,珠海有一位在瑞士读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我说,瑞士许多中学生也在读老子。为此他也买了4部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译本。2010年12月,我遇见了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刘燕。她说,这年8月,她到欧洲交流访问,在德国和英国都有青年提出要与她讨论老子,而她没有读过《道德经》,于是感到十分尴尬和惭愧。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外国政要在传播老子文化上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德国的前总理施罗德在他任上时曾通过电视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2011年,潘基文在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首次演说中引用了《道德经》的名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并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复述。他既是以此自勉,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倡导老子这种伟大的思想和精神。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大力鼓吹西方文明优秀论和东西方文明冲突论的当下,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作为俄、德这样的大国领袖,能对中国的老子文化有如此的姿态和作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不但要有对优秀的老子文化之笃实认知,还要有广博的视野与胸怀,更要有政治上的勇于担当精神。
二、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将加快老子文化的传播步伐。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2012年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排名为世界第一;贸易额达25616亿美元,为世界最大贸易国;GDP达到8.2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超过28%,并高于美国,对亚洲的贡献率则超过50%。在航天技术和国防科技方面,中国的发展势头迅猛,直逼美国。在国际影响力方面,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影响和作用都在不断地提升,正在从一个处于国际体系之外或边缘地位的国家,成为在国际体系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国家。总之,我国仅用了30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100年甚至20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普勒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会出现经济繁荣。”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哪里经济繁荣,哪里的文化就越有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国力的日益增强,必定会吸引更多的西方人、外国人研究和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老子文化,从而使已经掀起来的老子热得到不断的升温,从而加快老子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当今老子文化出现大好形势的最重要标志。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说了这样一段话:“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魂、强国魂。”看到这句话,我不禁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习近平同志是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目光,一种“祖宗不足法”的胆略,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明确地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确立为今天中国的主导文化。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也就是说,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不是别的什么文化,而是中国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并钟情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我们懂得习总书记这些话的份量和非凡意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经过200多年反复探索,并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才认准的文化之路、复兴之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弘扬中国文化,那么,我们应以哪一家的文化为主角、为品牌、为旗帜呢?是易家、儒家、道家、佛家,还是法家?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孚琛提出了“奉行道学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最佳文化战略选择”的主张。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叶自成教授提出了“李克思——华夏主义”的新概念,并认为“‘李克思——华夏主义’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最先进的普世价值”。为了与马克思的名字相对应,叶教授给中华传统文化起了个“李克思”的名字。他把老子(李耳)——孔子(孔丘)——商子(商秧)姓名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合写成Liks,读作李克思。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对应,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叫作“华厦主义”。
胡孚琛的道学文化战略、叶自成的李克思——华厦主义战略,还有不少人主张的以道治国方略,其内核与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主张把以老子为旗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
能提出以上的文化战略,我认为这是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文化研究的一项不小的成果,一种不少的进步。然而,在当今中国知道老子的、了解老子文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要让国人包括决策层和平民百姓在对老子的认知上取得相当程度的共识,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情,真可谓任重道远。
第一,要不断提升对老子文化之战略地位的认知水平。
老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旗帜,也是世界文化的旗帜,这是它的历史功绩和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决定的。正因为中国有老子,中华文明才拥有相对于西方文明的优势,才拥有在世界文化中的制高点地位。如果我们忽视了老子文化或把她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上,就等于自动放弃中国文化的以上优势,自动放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战略高地上的驻防权,自动放弃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高端话语权。而这无论是对国人、对人类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第二,要尽快推出一本或若干本解读《道德经》的优秀作品。
首先,我们要在译释《道德经》的原文上下功夫。研究《道德经》,学习《道德经》是为了应用它,用它来指导修身治国,但如果连经文都读不懂,应用、践行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读懂原文自然是研老者们之首要的、根本性的任务。为了读懂《道德经》,人类为之奋斗了二千多年,也为之等待了两千多年。德国学者龙利期·噶尔在100年前指出:“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能理解老子,也许,真正认识老子那个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但我相信,理解老子,认识老子的时代已经到来,重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研老者们的肩上。再者,我们要着力于《道德经》的时代内涵,时代意义、时代精神的全面、系统、深刻的挖掘。这个挖掘工作应以因应国内外的社会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注为动力。在研老中,我主张坚守忠实、准确地解读《道德经》这条底线,要拒绝把不是老子思想的东西强加到老子的头上。为此,我不赞同“创建新道学”这个提法和主张,“新”是对“旧”的修正、否定或替代,老子文化那么优秀、那么强大,甚至不存在糟粕,创建新道学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会导致对老子文化的伤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拒绝把发展老子思想的帽子戴到我头上来。2010年,湖南省委党校有位教授打电话给我,说我创造性地发展了老子思想,我当即纠正,我说,我对老子思想既无创造,也无发展,我只是力求忠实、准确地对《道德经》予以解读而已。
第三,以一种使命意识和担当,同心协力共同推动老子文化的传播。
在当今中国,从事老子研究和传播的主要有道教和道家两界,道家方面还成立了许多的学术社会团体。为了形成一种合力,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种联络机制、交流机制、协同机制。为了推动老子文化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以造福于国人和人类这一神圣事业,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共同行动,发出我们的共同声音。
当今西方不少国家,不仅在大学里设有《道德经》的课程,中学生也在读《道德经》。习近平同志指出,传统文化要进课堂、进学校。中国作为《道德经》的母国,则更应让它走进我们的大学和中小学,并带动它走进机关、走进千家万户,形成全民学老子的热潮,以提升政府的理政水平,对人民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国民的道德水平。
总之,我们应以极大的热情,加倍的努力,去迎接老子文化春天的降临。
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客居美国的华人学者李泽厚指出,中国将可能引发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的成果是将人从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感性存在。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成果是将人从机器(物质机器与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丰足的人性与温暖的人情。
我认为,这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会否从可能变为现实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1、由习近平同志所着力推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能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2、以老子为旗帜的大爱、大和、大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得到充分弘扬。3、中国的科技力和经济力能得到高度的发展和足够的强大。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今天演说的结束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的老子文化的回归之日,便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