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牗,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人们把三十根条幅聚集到一个车毂,做成了车轮,正是有了轮中空无的地方,才有了车的作用。
人们糅合了陶土做成了器皿,正是有了器皿中空无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人们开凿门窗建造房子,正是有了房子中空无的地方,才有了房子的作用。
因此,有给事物提供了实利,无给事物发挥了作用。
解析
一、有和无。本章通过描述人制造车轮、陶器和房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但这里的有无不是道的有无,而是万物的有无。按一般的说法,他们不是形而上的有无,而是形而下的有无。有指实体,无指空无。
二、日常观念的有无。日常观点认为,有是有用的,无是没用的。有具有肯定性的意义,无具有否定性的意义。因此,人们只知道有,而不知道无。
三、老子观念的有无。有和无的关系在此表明:一方面,没有有,就没有无,有形成了无;另一方面,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体,而无才发挥了真正的作用。老子认为,不仅要重视有,而且要重视无。正如老子所列举的事例,轮子的空无使轮子可以运行;器皿的空无使器皿可以盛物;房子的空无使得房子可以居住。
四、个例和一般。老子在此对有和无的区别及其意义作出了判断。其判断的方法不是演绎而是归纳。他首先列举了个别例子的有和无,也就是轮子、器皿和房子的有与无,然后说明一般的有与无。其结论为:有给事物提供了实利,无给事物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