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不玄妙、老师引导很关键

来源:半岛晨报

    近日,教育部在“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提到,《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今后将陆续走进学生课堂。高中生学《道德经》,会体悟到老子思想的精髓,还是流于表面,只会背个“道可道,非常道”呢?目前从幼儿到高中生的国学教育,能否提高这一代人的国学素养?专业人士表示,学生领会《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倒也不难,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当下重拾国学经典,弥补传统文化断裂的这一沟壑,需静下心来,少点功利心理。□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孙立民

    高中生能读懂《道德经》吗?

    没那么玄妙,好老师引导很关键

    “《道德经》其实没那么玄妙,它主要是讲自然、宇宙规律的一部论著,看起来挺晦涩难懂,但这一类经典,老师的引领很重要。面对高中生,可以用平实的语言和通俗形式,他们会听得懂的。”刘艳华是大连24中的语文教师,她对高中生能学习《道德经》很是高兴。

    这一点,在俄罗斯孔子学院任教的宿岿岚老师也很有感触,“前段时间我给俄罗斯学生讲《老子》,开始学生没兴趣,说他们看过俄语翻译,觉得很难懂。但听了我的讲解之后,已经能很好理解了,不但不觉得费解,还觉得我们古人的智慧很了不起!”

    宿岿岚任职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目前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教汉语和中国文化。“诸子百家的论述,都是为了改变社会和现实,是致力于应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不是脱离实际高不可攀的。有些人认为经典太高深、玄妙难懂,一是被专家的危言耸听吓住了,对经典望而生畏;二是自己不想学习,可能到现在还没有亲手翻阅过任何一本经典著作,只是道听途说一些,就人云亦云觉得难。”

    能从《道德经》中学到什么?

    学古代先哲的思维和智慧,学名言隽语

    有人认为,传统的东西必须有一定阅历才能品出滋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宿岿岚表示,不可否认人生阅历对理解、体悟经典的作用,但不能因此否定年轻人学习经典的作用。很多知识一定要在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才会对孩子的未来和人生有好的作用。《道德经》虽然有些文字比较晦涩,但是高中生可以先忽视这些晦涩的文字部分,侧重学习其中简单易懂的慈孝、节俭、谦逊等有关人生修养的部分,以及辩证思想等内容,这些都是初、高中学生可以理解的。

    高中生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好好学习《道德经》,了解古代先哲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哲学的思维能力,会让学生大受裨益。”刘艳华说,《道德经》满篇都是名言隽语,意味无穷,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它和高中课本已经选入的《论语》《庄子》《孟子》等名篇,一道构成了先秦文学的艺术风景,充满比喻暗示,境生象外,本身就是造诣很高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品味。”刘艳华说。

    国学教育与当下文化会有冲突?

    文化应开放包容,给国学一片自由的天空

    随着《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走进校园,叫好的很多,反对声音也不少。“‘父母在,不远游’这显然与当下社会有脱节,如果父母在,孩子不出远门的话,那社会怎么会有进步、发展?”

    宿岿岚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和家长们对经典学习不够、断章取义有关。“比如‘父母在,不远游’,之后还有‘游必有方’四个字,加在一起,就是‘父母健在,孩子不能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游学,如果一定要远行,必须让父母知道你去哪里’,以免父母担心。‘不让父母担心’是这句话的核心,‘不远行’不是这句话的重点。很多家长反对孩子学习经典,与他们自身文化修养的局限有关。”

    另外,《三字经》、《弟子规》里说到孩子行为举止方面的规矩,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摧残孩子的心灵,束缚了孩子天性的做法,认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只能培养出“奴性”的特质,孩子心中没有平等、进取的需求。宿岿岚认为,这样说有些偏激了,其实是家长把奴化与守礼仪混淆了,分不清孝顺懂礼貌、尊敬长辈,和没有尊严、唯利是图的奴化行为之间的区别。

    刘艳华认为,国学是个大概念,它不是简单的《道德经》或者《论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我们要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传统文化,给国学一片自由的天空。

    国学热能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吗?

    还需社会氛围的改善,要假以时日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会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对此宿岿岚表示,学习国学,会提高学生的国学知识,至于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还要看老师、家长、社会是否给学生这样的环境,毕竟知识和修养不是一回事。

    很多反对孩子学习国学的家长,担心孩子接受国学熏陶之后,更顺从、更淡泊名利,在竞争的社会中难以生存。“如果家长的功利心比较重,怎么会愿意孩子去学习孟子的‘不言利’呢?所以家长的视野,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宿岿岚说,“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光靠课堂上的几部传统经典,难以胜任,还需要全社会的整体改善,这是个任重道远的一件事。”

    高考或增国学部分内容

    除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将进入学生课堂之外,在国学热的影响下,社会上各种国学课堂、国学馆也纷纷开起来。刘艳华介绍,从高考语文总分的分配情况来说,目前总分为150分,其中古诗词占11分,文言文占19分,总计为30分。“如果语文分数提高到180分的话,或许会直接涉及到国学部分内容。”

    记者了解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降分后其所降分数分给了语文,而且还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就是将分数转移给所增加的“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份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相关内容。

    刘艳华表示,在教学中,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如果高考加入国学内容,学生无论感兴趣与否,都会提高重视程度,这对国学普及,应该是很有好处的。其实高考从来没有离开过国学内容,回顾历年高考,国学内容无论是从具体篇目还是文化思想,都始终出现在高考命题中,“比如古诗文的阅读,从形式上直接考过诸子百家的文章;从内容上,无论古文还是古诗词,都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框定之下。”

    清华人文实验班招生先背《四书五经》

    “四书”首进高中课程让人不禁回想到今年清华的自主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对人文科学实验班的认定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考生受过较系统的蒙学教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文鞭影》,且能背诵“四书”,以及《诗经》、《周易》中的一种,还要学习过《说文解字》,能用篆书默写540个部首。专业复试时,笔试《四书》选段标点、古代文史知识;面试蒙学、经学文献和《说文解字》。

点击数:2974  录入时间:2015/4/21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