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明贤法师:文帝诏令奘法师翻老子为梵文事

来源:石榴网

  明贤法师:文帝诏令奘法师翻老子为梵文事

  在《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有一篇由唐道宣律师撰写的《文帝诏令奘法师翻老子为梵文事第十》的文章,其中详细记载了朝廷要求玄奘大师与道士共同将《道德经》译成梵文的前后过程,表达了道家学人想同佛家拉拢关系的急切心情,于是到了公元七世纪,蔡晃、成英二位道士也继承了这样一个恭维佛教的传统。好在当时,玄奘大师为了保持佛教未来的纯正性,顶住了道家学人的奉承,坚持佛道在根本上是有区别的,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主张,一直影响到今天。

  另外,在《续高僧传》卷四《玄奘大师传》中,道宣大师引用了上文的大部分,而省略了其中一个他认为与传记无关的片段。这个片段现在看来都是细节,十分关键,其文如下:

  厥初云“道”,此乃人言。梵云“末伽”,可以翻度。诸道士等一时举袂曰:“‘道’翻‘末伽’,失于古译。昔称‘菩提’,此谓为‘道’,未闻‘末伽’以为‘道’也。”

  奘曰:“今翻《道德》,奉勅不轻,须核方言,乃名传旨。‘菩提’言‘觉’,‘末伽’言‘道’。唐、梵音义,确尔难乖,岂得浪翻,冐罔天听?”

  道士成英曰:“‘佛陀’言‘觉’,‘菩提’言‘道’,由来盛谈,道俗同委。今翻‘末伽’,何得非妄?”

  奘曰:“传闻滥真,良谈匪惑。未达梵言,故存恒习。‘佛陀’天音,唐言‘觉者’;‘菩提’天语,人言为‘觉’。此则人法两异,声采全乖。‘末伽’为‘道’,通国齐解。如不见信,谓是妄谈。请以此语问彼西人:‘足所行道,彼名何物?’非‘末伽’者,余是罪人。非唯惘上,当时亦乃取笑天下。”自此众锋一时潜退。

  首先,道家学者引用佛教《中论》、《百论》等著作,“以通玄极”,玄奘大师却说:“佛教道教,理致大乖,安用佛理通明道义?”

  其次,道家学者诵佛教的四谛四果,而玄奘大师却说:“诸先生何事犹言无可寻究?……不得引佛义宗用解老子,斯理定也!”

  再次,道家学者说:“自昔相传,祖承佛意……佛言似道,如何不思?”并且认为,僧肇大师的著论,大量引用老庄,这说明佛道是可以不分家的。玄奘大师却认为:僧肇大师之所以著论引用老庄,是因为当时佛教初开,深经尚壅,为了让中国人士理解佛典要义,以老庄相比附,是一种权宜之计,“非谓比附,便同涯极”,到了唐代,情况变了,“佛经正论繁富,人谋各有司南”,不能再佛道混淆了。这完全符合当时佛教的现状。早期佛教僧众讲究“格义”,道安大师允许慧远不废俗书,都是同一用意。

  还有,等《道德经》全部译完,玄英便说,《道德经》很玄秘,没有序注恐怕印度人无法理解,他要求加译何上公给《道德经》写的序言。玄奘大师说,他这篇序实在惊人,像卜巫和禽兽浅术一样,真要译过去,必为印度方面的“笑林”。于是这篇序言放下不翻。

  通过古代看当今,又一轮“佛教初开”,又一轮“深经尚壅”,又需要让中国人士理解佛典要义,我们又开始了一种“权宜之计”——学习《中观见与道德经》。不过“非谓比附,便同涯极”!如果再来一个文化盛世,“佛经正论繁富,人谋各有司南”,就不能再佛道混淆了。

  在这次关于翻译的辩论中,因为道家学者自甘被吞并,而放弃自家信仰的纯洁性,想要奉承于佛教。而玄奘大师如果愿意采取掉包的办法移花接木、用自己术语彻底取代道家语言、吞并道家,此时正是机会。可是,玄奘大师放弃了。他把维护佛教教义的纯洁性看得比吞并其他思想更重要。况且,因为涉及中印两国思维方式的重大差异,不能将“道”翻译成“菩提”的坚持,现在看来完全正确。因为,印度人只能将“道”理解成“走路、走道”,而“菩提”则是“觉醒”,就如憨山大师所说:“一者是忘世,一者是出世”,忘世者还在走路,而出世者才堪能觉醒!

点击数:3662  录入时间:2014/7/7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