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语锐言】老子的为官之道
李程
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而为官者的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根除腐败,促进和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在老子看来,社会能否实现和谐,主要取决于为官者。
为官者的修为与和谐社会
为官者要能够领悟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的品质就是“法自然”,效法事物本来的样子。“法自然”要求人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事物,而是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官者担负了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只有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把社会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官者要有宽广的胸襟。老子说:“上德若谷”,即拥有最高德行的人的心胸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那么开阔,那么宽广。又说:“知常容”,“常”指道的规律性。为官者要学习道的品质,就要具备像道一样的胸襟。为官者要领导一个国家或地方,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问题,只有心怀大局,不计小节,才能统领全局,使整个集体协调发展。
为官者特别要戒贪。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礼记》中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可见,天道不贪。人要法地、法天、法道,就要戒贪。故老子要人们懂得“知足”,他说:“知足者富”,“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又指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的意思是说,懂得满足,就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因而也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因而就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反之,如果贪得无厌,争名逐利,为名利奋不顾身,则必然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无为而治”与和谐社会
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宗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正治国。老子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即以正道治理国家,以奇术用兵对敌,以不生事扰民使天下归心。在老子看来,百姓本来都很淳朴、诚实,只要为官者开诚布公,为政公道,天下百姓便自会拥护响应。因此,治理国家不能采取“骗术、奇术、诈术”等手段,而只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百姓的心愿和要求来治理国家。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而是遵循“道”的准则,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不胡作妄为,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只是辅助和引导而不擅加干涉,做到“辅自然”或“顺自然”。老子认为,为官者要信任群众,尊重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而不要对群众瞎指挥、横加干涉、越俎代庖。这样,就能取得“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将自定”的治理效果,国家就会实现和谐发展。相反,如果为官者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就必定会破坏国家与人民应有的“和谐”局面,使得“国家滋昏”“其民缺缺”“而民弥贫”。因此,只有按照“道”的法则行事,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即以大道行之于天下,就能使天下安定太平、国泰民安、社会和谐。老子还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生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国家要治理,而不是不治;二是治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顺其自然,谨慎小心,不要乱翻腾。若急功近利,就会欲速则不达。
官民关系与和谐社会
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故《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又取决于为官者能否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官民关系,国家才能治理好,社会才能和谐。老子认为,要建立良好的官民关系,为官者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信人民。老子说:“圣人无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即执政者不能有私心,应以百姓之心为心,要充分相信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并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样,为官者的意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就能达成高度一致,为官者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官民关系就会和谐。
礼遇人民。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即善于用人的人,对下面的人都很谦逊。老子还说:“是以圣人之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天下皆乐推而不厌也。”即执政者对待百姓,应以慈心爱之、信之、感之,谦下待之,居上而人民不感到有重压,居前而人民不感到有伤害。为官者能礼遇百姓,为官者就会受到天下百姓拥护和爱戴,官民之间就能够和谐相处。
救助人民。老子特别强调,实现社会和谐,要救济社会的弱势人群。他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社会没有被抛弃的人与物,也就没有人对社会产生什么不满。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和谐。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因此,确保弱势人群最基本的生存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认真研读《道德经》不难发现,《道德经》中有关善待民众的思想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思想正好吻合。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只有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发展热情,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发展热情,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
(摘自《领导文萃》2014年6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