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中国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可谓见仁见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模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迟早会得到世界认可。“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不仅需要企业界的贡献,而且需要学界的努力。叶建华认为:国人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同时,应当煮海为盐、采矿炼金,从中国历史宝库中采拮案例,从中国历史发展中借鉴管理,从中国历史名人中提炼效应。本网将陆续推出叶建华从历史名人身上学到的三十个“中国效应”。
叶建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蓝星清洗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学术指导专家、凤凰网财经评论和《现代企业文化》、《人民公仆》杂志专栏作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现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
无为效应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庄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位思想家合为列传中的一章,题为《老子韩非列传第三》,给予老子的笔墨比较吝啬,与孔子及弟子所占篇幅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老子的道家学说在汉武帝之前的影响不亚于儒家,创造“文景盛世”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之道主要为黄老之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进谏之后,从此儒家占据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主导地位。然而尽管道家的地位与儒家相比有所降低,但老子的道家思想和文化一直是构成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子一生述而少着,留存世间的仅有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经》。这部《道德经》展示了老子的人生体验和政治智慧,是留给后世的丰厚精神和文化遗产。
《道德经》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特性。《道德经》中包含着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提出了“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正反两面的对立统一。老子还提出了:“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生存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强调“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还对当时统治阶级进行了猛烈抨击,阐述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思想。
《道德经》是一部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医学、人生等诸多内容,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自古至今,为其注释者无数,所注释文字浩如烟海。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无不从中汲取营养。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得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和社会规律,妄为之祸 非常严重,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老子看到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要过多地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无为”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和《道德经》的关键词,在《道德经》中,“无为”的概念多次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无为”的意义和效应。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等等。“无为”也成为老子思想的代名词。老子的无为思想逐渐演变为无为效应,被后世不断弘扬光大。
每当经历社会动乱,新的朝代建立之初,许多明君都会弘扬老子的无为思想,安定社会,使广大民众休养生息。
汉高祖刘邦接受秦朝速亡的教训,入关后“约法三章”,约法省刑、轻徭薄赋、安定百姓、与民休息的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汉文帝的母亲薄氏崇尚黄老之术,汉文帝从小接受道家思想教育,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汉文帝在位20多年期间,无为而治、广施仁政,开启了后世称赞的“文景盛世”。
一代明君唐太宗也难免落入炫耀祖先之俗套,他在寻祖觅宗时,发现老子姓李,就赶紧将老子供奉为本家祖先,然后大肆宣扬道教,提高道教地位。唐太宗十分崇尚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重臣魏征也热衷于道家思想,他常向唐太宗灌输“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无为而治,德之上也”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为“贞观盛世”的思想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当代弘扬光大老子无为思想的杰出代表。“十年文革”的肆意妄为,使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GDP落到了历史最低点。文革结束后,由邓小平主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无不体现着老子无为思想的深邃智慧和精神实质,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搞活、多种经营、发展就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等思想和政策的提出,为拨乱反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子在美国社会学家麦克?哈特1978年组织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世界名人”的评选中,老子位列其中。
麦克・哈特说:“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40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老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跨越时空、影响世界。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和稻盛和夫等著名企业家都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深受中国“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从中吸取哲学智慧,为他们的企业走向辉煌奠定了思想基础。
美国前总统里根来中国访问期间,他在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接触中,从邓小平身上和中国逐渐展开的一系列政策中领悟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回国后里根总统曾多次提及中国的道家思想,并在其《国情咨文》中应用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名言,一时间曾经引起美国社会对中国老子思想的研究热。
无为效应犹如当今流行的蝴蝶效应,2500多年前老子开合嘴唇,挪腾竹简时产生的强大气流穿越时空,2500年后仍然威力不减,激起头脑风暴,影响后人思想。
当代启迪
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对中国历代治国安邦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而且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对现代社会、企业管理以及人生幸福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应当汲取老子的大智慧,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1、要正确认识“无为”。
后人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向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现在仍有一些人将“无为”理解为消极处世、无所作为,因此诟病老子及《道德经》。
了解老子,必须正确理解“无为”,这是学习和理解老子的枢纽。“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专有名词和关键词,不能按照字面直译作“没有作为”,或 “无所谓”之解。老子认为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人们正确的做法是对待自然和社会,必须依照自然和社会规律办事。自然和社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这里的“为”是指“人为”、“妄为”,“无为”是不作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事,不肆意妄为。
“无为”并不是消极被动,什么也不干。而是要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老子所处的年代是周朝势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各国诸侯肆意妄为,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灾害。因此,老子大声疾呼各国诸侯要无为而治,统治者要节制自己的胡作非为,让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有序发展,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历史实践一再证明,什么时候能够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社会就和谐发展,如尧舜时代、文景时期、贞观年间。什么时候肆意妄为、胡作非为就会受到惩罚,如扫灭六国、一统中国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居功自、迷恋奢华、超越国力、妄顾民生,通过严刑竣法征用大量民工修建阿房宫和陵墓,结果官逼民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起义风起云涌,秦始皇曾经设想的万世江山二世而亡。
2、要坚持科学管理。
专家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平淡有序,而非轰轰烈烈的。中国有一句成语叫“萧规曹随”。说的是中国汉朝集团CEO萧何创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规章制度,通过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在他死后,新任CEO曹参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管理业绩。
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第四代掌门人李惠森在一次培训班上读到老子《道德经》中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并认真领悟其中真谛,遂将这一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在无形领导、亲密领导、威严领导、憎恨领导四种领导模式中选择了无形领导。通过提炼、总结和实践,最终探索出了总教练定位、充分授权、营造员工发挥潜力、干得痛快、干得爽的机制,培育了吸引与激励人才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李锦记特色的“自动波”领导模式。老子的无为效应使李锦记收到了“有为”的巨大效果。李锦记先后荣获中国和亚洲“最佳雇主”荣誉称号。
老子早就有教于后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平淡有序管理的前提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当今世界、本国、本行业、本产业、本企业的客观规律,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切忌朝令夕改、临时抱佛脚的肆意妄为。
而当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是,一些领导为了彰显个人政绩,喜欢否认前任领导的制度和做法,导致张总挖坑,李总填坑,一朝君子,一朝臣。企业因为领导人的频繁更换而使企业瞎乱折腾、丧失机遇。因此,我们要从老子无为效应中汲取智慧,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科学管理。
3、善于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是企业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小作坊老板因为管理的人和事都较少,老板具备事必躬亲的客观条件,而当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成为大型集团公司之后,老板从时间、精力、知识上都难以具备事必躬亲的条件,因此,必然需要将一部分权力授予他人,请他人代为管理,延伸老板的视听,增强老板的控制力,老板则集中时间和精力谋划发展愿景、人才战略、协调关系、企业文化等大事。对一般事务通过授权实现无为而治。老板授权并非撒手不管,而是要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关注过程、考核结果、纠正偏差来掌控授权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授权管理理论与老子的无为管理理念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日本松下幸之助说:“我虽然是经理,但是我并不是站在前头拼命工作,而是站在后面由员工来替我做事。”美国国家计算机公司经理帕特森认为,一个高明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机器的设计者而不是机器的制造者。他有句至理名言:“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微软公司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公司没有“打卡”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微软的无为管理,为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良好氛围。
海底捞吸引顾客的缘由是员工对顾客提供的服务贴心且独特,而这些员工之所以这样热爱为顾客提供服务,是因为海底捞授权这些一线员工,有权处理顾客提出的要求以及他们认为需要为顾客所做的一切。
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不善于授权管理的案例,如蜀国的CEO诸葛亮一直是人们崇拜的偶像和智慧的化身。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授权管理方面却存在缺陷,大小事情喜欢亲历亲为,因此,常常弄得身心交瘁,以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给蜀国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授权管理既有优势,也有风险。如果把“无为而治”理解为“无所作为”、“撒手不管”就有可能出大乱子。如唐朝集团董事长李隆基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CEO,又“撒手不管”,并且采纳李林甫的建议,陆续提拔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为区域经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强盛的唐朝集团从此元气大伤,社会动荡,走向衰败。
4、不可肆意妄为。
老子的《道德经》的重要思想就是告诉人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肆意妄为。2000多年来,令老子遗憾的是历朝历代仍有不少人未能理解他的衷告,曲解“无为”真谛,肆意妄为,胡作非为,造成祸殃之后,不仅不认真寻找自身原因,而将责任、罪过归咎老子。
上世纪中国大跃进时期的砸锅大炼钢铁;“十年文革”毁坏历史文物;农业学大寨岁月垦山围海造田等肆意妄为行为都严重违反了自然和社会规律,结果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人们不仅在处理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肆意妄为,而且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肆意妄为也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现在许多国家整容产业兴旺发达,一些人为了外表靓丽不惜花费巨资磨骨削腮、改变外形,有的为了增加身高不惜切断脚跟添加物料,至于割眼袋、拔眉毛已成为社会时髦,由此带来的后果后患无穷。
人是万物之灵,经过千万年的进化,现在的体形以及各器官的功能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任何人为削磨、增减都有可能造成生命系统的紊乱,都是自毁长城、得不偿失。
国学大师叶曼在一次讲座中说:“中国人崇尚的‘天人合一’在我们身上得到体现,我们生成这样的形态和构架是最科学的。比如为了防止脑门上的汗水直接流进眼睛,隆起的眉骨和茂密的眉毛可使汗水能够分流,这种生理构造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科学合理。而我们现代人为了外表美丽却把自己的眉毛拔掉了,画上人工眉毛。使汗水直驱眼睛,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是舍本逐末,把老天赐予我们的优势毁掉了。”
当今许多职场白领为了追求事业成功,常常加班加点,日夜颠倒,凌晨以后才睡觉,长此以往必然对身体造成伤害。现代人的基因来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祖先。根据中医理论,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由不同的器官履行着各自的职能,专家普遍认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之间人应深度睡眠,这样有利于排解毒素、恢复体力,如果该睡眠的时候不睡眠,有如穿着单衣过冬天,身强力壮时能扛一时,长此以往准会出现毛病、损害健康。
通过与老子的沟通交流,应该汲取老子的无为智慧,更加自觉地遵循规律,取得无为而无不为的幸福人生。
人物故事
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出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77年,约早于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教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以多国文字出版,是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图书。
老子出生在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智慧超群、闻名朝野。
据说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过礼仪。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的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一样。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善飞;鱼,我知道它善游;兽,我知道它善跑。善跑的可以用织网捕获它,善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善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从孔子与老子这段交往可以看出,这两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伟人。老子对大名鼎鼎的孔子的批评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孔子受了批评不仅没有生怨,在背后说老子的坏话,而是对老子高度评价、崇敬有加。
老子洞察世态、淡泊名利,因不满周朝官场腐败、政治黑暗、诸侯纷争,对周朝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毅然辞职、远离官场,乘坐青牛往西而去。
函谷关关令尹喜那天早上起来,看见紫气东来,预感到有圣人要过关,便亲自在路旁迎候,不久见老子骑着青牛款款而来。尹喜与老子同朝为官,彼此熟悉,并且对老子的学问仰慕已久,不想到能在函谷关与老子相见,令尹喜喜出望外。
双方见面后彼此问好,尹喜问老子因何来到函谷关?老子本想打个马虎眼蒙混过关。尹喜说您老人家应该懂得朝廷规矩,朝廷官员过关得要通关公文才能放行。
老子哪来的通关公文,只得躬身求情,让尹喜高抬贵手,通融让他过关。
尹喜说:“凭公文通关是我的职责所在,怎么能够通融呢?”
一看老子急得团团转,尹喜窃喜。便对老子说:“看在咱们往日的交情份上,要不这样吧,我也知道您是当今天下最有学问的人,您此去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能否烦请将您的道德学问写一二给我们分享?您如果答应,就让您出关,您看如何?”
此时老子已无计可施,只得答应了关令尹喜的要求。
尹喜把老子请到招待所,安排最好的房间,提供好吃好喝的,请老子写他的道德学问。
老子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没用几天,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下5264个字的文章交给了尹喜。尹喜言而有信,放老子出了函谷关。
传说老子出关后继续西行,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因此处山青水秀、峰峦起伏、紫气升腾,遂在此结草为庐、修行说经、教化民众、终老一生。
关令尹喜读到老子的文章后,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太有价值了,应当与天下人分享。于是尹喜也辞掉了关令,终其一生传播《道德经》。《道德经》得以诞生与传播,关令尹喜功不可没。
秦国原为中华化外之国,但战国七雄争霸,秦灭六国,一统中国。据《秦史》记载,老子在秦26年,死时秦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父。据说地处西隅,比较落后的秦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与老子的哲学思想有关。
老子出关之后的情况引起不少学者的猜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有一个名叫杜光廷的学者。根据“老子西出函谷,不知所终”之说法撰写一本《老子化胡经》,称老子西出至印度,传道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再将佛教传入中国。此说引起了道、佛两家纷争,后人多不信此说,将胡编乱造的无稽之谈称为“杜撰”。“杜撰”一词源于杜光廷。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了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