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七十六章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君王们能够过着奢华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权力与武力,并以此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们过于依赖自己的强大,并以强大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人类意识上出现的问题。如果从道的层面来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自己如何强大,而在于是不是依照自然赋予的本性去行事。那些认为通过武力使自己强大并过着比别人更奢侈生活的人,自认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只不过是一种世俗的观念而已,孔子曰: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把个人放在社会之中、放到自然之中来考察其价值,那就是另一回事,个人再强,也超不过自然给予人的“定数”,身高、体重不可能翻倍,寿命也不可能翻倍,对自然来说这又算什么强呢?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从人的生命现象来看,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而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从植物的生命现象来看,草木活着的时候,其躯体也是柔弱的,而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这是自然(大道)赋予生命的特征。生命现象本来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奇迹,是自然活力的最美体现,虽然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也无法确切说明生命现象的终极成因,无法说明一个个单一的细胞是如何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系统,但它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表现出的特征,是我们可以去了解并加以应用的。卡普拉说:“生命机体是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的,每一个层次又是一个小的系统。分子联合成细胞器,细胞器联合成细胞,细胞形成组织和器官,组织和器官又形成更大的系统,诸如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之类,这些系统最终构成了女人与男人。层层叠叠的秩序到此并未终结,人们组成家庭,家庭又组成部族、社会、国家。所有这些从分子到人类,直到社会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完整的体系,而每一个体系同时却又是更大、水平更高、更为复杂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我们将会看到,绝对的部分或整体并不存在。”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单个的生命是不存在的。生命是由无数的元素“组织”而成的,而这种“被组织性”就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这里说的“柔弱”指的就是“柔性”,就是“被组织性”。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说,坚强的事物不容易被整合,是属于没有生命力的类别,而柔弱的事物容易被整合是属于具有生命力的类别。这里有两个方面的事情需要考虑,一个是生命体自身系统内部各种元素之间的“被组织性”,另一个是生命体在其上一级系统内的“被组织性”。对于内部各种元素之间的被整合性,这个比较好理解,各个元素必须有与其他元素相融洽的通道或接口,才能组合成更大的单元。非生命机体也能够被整合,那是需要人类的劳动来进行整合才能完成的,像我们建造房子、制造机器一样,所有的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加工,使它们之间有相融洽的通道与接口。但生命机体则不一样,它们是靠自身的自组织能力来完成各种整合的,这就是“生”与“死”的差别,生命机体是“活的”,而非生命机体是“死的”。而对于生命机体的外部环境(上一级系统)来说,生命机体也必须具有“被组织性”才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例如,草木看起来是独立存在的,但它们如果离开了土壤、空气、阳光与水分,它们也是活不成的。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能被融入家庭中、融入单位中、融入社会中,人也就无法生存。现在人们都认识到了,人类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必须与环境共同发展,否则,当地球上物种相继灭绝之后,人类恐怕也就活不长了。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坚强者”容易对其他事物产生伤害,像我们平常手碰到石头时,容易受伤,而碰到水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从现代科学意义上来说,“坚强者”一是指“刚硬性”,其可塑性差,二是指独立性、排他性,其整体性差。而“柔弱者”一是指“柔软性”,其可塑性好,二是指依赖性、兼容性,其整体性好,所以对复杂的生命系统来说,当然是柔弱比刚强更好。我这里要强调一下的是,“刚强”与“柔弱”也是相对的,如果有机体连一点刚强度都没有,恐怕也组合不起来,像我们的躯体,皮肉毛发都很柔软,但身体内的骨头却比较坚硬,即使骨头坚硬,那也不如石头、钢铁那么坚硬,相对它们而言骨头还算是柔弱的。但如果有人非要把我说的“坚强”与“柔弱”绝对化,那只能算是抬杠了,我也没什么好争辩的,我从来都是强调对立统一的。这一章是针对事物“坚强”与“柔弱”的属性来谈生与死的趋势问题,自然是一个相对统一场,在这个场里,由柔弱的物质相互整合就会产生生命,这是自然规律决定了的。但我这里还要把它引申到人的意识和性格上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意识和性格上过于坚强,就会使自己丧失这种“被组织性”、丧失“兼容性”,因此,很难使自己融入更大的系统中去,容易走向衰亡之路。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所以说,兵力太强大了,反而容易走向失败,树木太坚强了,反而容易被折断。这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我所处的那个年代的君王们,他们一心想强大自己的兵力,并以武力去统治世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强能胜弱”。这个道理在一定层面来说是对的,看看实际生活中,弱肉强食现象比比皆是,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鱼虫”,这是不错的。但我是从更高层面(道的层面)来说生命现象这个事情的,生命现象是自然整体发展的结果,单个的生命依赖于别的生命和别的事物而生存,这可以说是生命的实质,如果以兵力来强大自己,是把自己独立于整体之外,把别人看成是自己的敌人,而不是相互依存的对象,这就背离了生命的本质,因而这是一条死路。兵强,便会恃强凌弱,穷兵黩武,这就必然遭到抵抗和反对,激起他国人民的仇恨。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伤害了自己。从树木生长的情况来看,树木太坚强,就缺乏柔性,在大风到来之时,就容易被折断。蔡志忠先生用漫画注解《道德经》时,就画了一幅画,大树被狂风吹断了,而小草还在地面来回的摇摆,正是因为小草柔性好,才能随风摇摆,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这种解释是对的。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看,强大的往往处于下面,而柔弱的往往处于上面。强与弱,是世界万物中的客观存在,生命现象本来柔弱,可往往处于其他物质之上,山岳很高大雄伟,其表面却长满了花果草木,因而使山岳变得很有生机。就是人造的建筑,我们也是把坚硬的东西摆在下面,而轻巧的东西放在上面,这样整个结构就会很平稳,如果把一个房子建成倒三角形,恐怕谁也不敢住进去。再拿一棵大树来说,树干很坚硬,而树枝相对较弱,所以树枝就长在树干上,树枝相对树叶、花卉来说要坚强一些,所以枝叶、花卉就长在树枝上,这就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自然法则。我是要告诉大家,这个法则对人们为人处世同样适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是尊老爱幼,就是这个法则的具体体现,而对于中青年人来说,他们是强者,他们更需要去承担,这一点很多人能够理解,而对于那些大邦、强国的领导者来说,他们往往习惯于用强兵去征服那些弱者,正是背道而驰的行为,如果他们能够处于下位,那么,天下就容易太平。

现在的人都喜欢当强者,这个并没有错,但我认为强者必须去承担,而不是去跟大家争名夺利。对一个社会来说,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强弱之分,而一个社会不可能都是强者,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家庭不可能只有青壮年人,还必然会有老人和孩子,老人和孩子是需要有人照顾的,对于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并且愿意实行。但对于社会上的弱者需要照顾这一点,人们却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人们已经习惯“恃强凌弱”的种种现象,但这也正是现代人压力过大、生活得不轻松的根由所在。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常利益,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否则,强者的怜悯之心、仁爱之心将消失殆尽,他们不仅会让自己陷入花天酒地的纵欲生活之中,而且极大地挫伤其他人的生活热情,这必将给社会埋下灾难的种子,领导者尤其需要警惕这一点。

点击数:4783  录入时间:2013/11/14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