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难易是相对而言的,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情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事物在其安定的时候,容易把握,在其还未出现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对策;事物在其脆弱的时候,容易裂碎,在其微小的时候,容易消散。这些指的都是事物的一些特性,把握住了事情做起来就没有那么艰难,很多事情难做,是因为不了解事物的特征及发展规律,所以,面对它们时就容易不知所措,一旦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特性及规律,做起事来就容易多了。这里也是要告诉大家,做事情要先了解事情的性质,了解事情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然后对于不同性质的事情和处于不同阶段的事物,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才是做事情的最重要原则。
“其安易持”,是指事物处于稳定期时,是便于人们去观察和把握的,为了保持事情的稳定,只要做一些修复及补漏就可以了,一旦事情发生大的动荡,要保持其稳定状态就难了。“其未兆易谋”,是指事物还没有明显不好的兆头时,去谋划一些事情就好办,一旦出现了不好的兆头,就说明事物的性质在发生变化,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这话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黄元吉先生在注解这一章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他是讲修性与练内丹的,他解释“其安易持”时是这么说的:人在心闲神安之时,最容易把握自己的操守。这是非常正确的,人要是处于狂躁不安的状态下,是很难把握住自己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张白纸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也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对“为之于未有”的一个最好注解,但是不论是写字也好,作画也好,你心中要有字,有画才行,心中没有字,没有画,是写不出字,也作不出画来的。这话引申来说,就是你做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从物质条件上做好准备,而且还要在自己的素质及能力上做好准备,甚至还要在社会环境上做好准备。对于现代人来说,年轻时期的学习就是一个准备阶段,就像写字、作画一样,没有足够的学习与训练,是很难写出好字、作出好画来的,这是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的;对于某件事来说,也是如此。比如,有人立志于开公司当老板,这只是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筹集一定的资金,还需要建立一支集技术、管理、市场为一体的人才队伍;既要用心去选产品,又要针对产品的市场与前景作充分的调研;就个人素质而言,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相关法律法规,懂得财务与税务知识,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必须在你开办公司以前就要做好。当然,有些事情是可以在开办公司以后再办的,但对公司的定位、产品的定向、股东的选择、核心技术人员的加盟等主要事情,必须在创业计划中落实好。否则,匆忙上马,公司必然会出乱子,老板也当不了多久。“为之于未有”,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做事不能被“旧事情”牵着走,宁愿重新开始,也不能被老的事情牵扯得无出头之日。
“治之于未乱。”现在很多人把这句话用作养生及治疗与预防疾病的根本性原则,这是很有智慧的。但这里主要还是针对所有事情来说的,不单单是针对养生来说的。还是拿开办公司为例来进行说明,开公司会遇到的问题有很多:股东的意见不一、管理层的钩心斗角、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力、流动资金的断流、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员工的消极怠工、市场开拓的不力、产品更新速度的缓慢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都将直接造成公司的混乱,甚至引起公司的破产与倒闭。如果一个老板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前意识到,没有在规章制度上做出防范,那么,在公司实际运营时,就一定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拿“股东意见不一”这个问题来说,这个问题应该在股东会层面来解决,根本不应该牵扯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股东只是依照《公司法》及公司制定的章程来行使股东的权力,按规定参加股东会议,审查公司管理层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查公司的年度计划及年终总结,但不能对公司具体经营干预过多,如果今天这个股东提个意见,明天那个股东提个意见,经理层将无所适从。而对于“管理层的钩心斗角”的问题,则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用人制度与考评制度,对于缺乏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的人,应该坚决不用。因为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企业也像生命有机体一样,内部有阴阳平衡关系及内部机构之间的“生克”关系,把平衡掌握好了,各种关系理顺了,企业也就健康了。一个人的身体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进行养生,要比得了病以后去进行治疗要好得多。同样,一个企业没有出现乱象以前就进行防治,要比出现了乱象以后再进行整治要好得多,这就是“治之于未乱”的意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嫩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累积起来的;能完成千里之遥的行程,是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的。这就是自然和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其一,事物的成长或事业成功,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必须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的积累,再到质变的飞跃,绝不能好高骛远;其二,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能自欺欺人,幻想一步登天。这几个排比句是要告诉大家,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认清了它们的规律,只要去认真做就行了,只要功用到了,自然就能成功。尽管是这样讲,但生活中人们还是容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或者希望一步登天,或者企望少劳多得,甚至是不劳而获。这些思想不仅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而且会让人产生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心态,这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事情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功夫不到,小树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土不一担担地去挑,是不能累起九层高台的;路不一步步走,是不可能完成千里之行的。有人说:现在坐飞机,就用不着一步一步走就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这应该怎么说呢?是的,但人类拥有飞机却用了多长时间,又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修道之人要想提高自己的功夫,或者想修到功德圆满,是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任何的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都是无济于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在第二十九章有:“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看上去两者意思差不多,但实际上那是针对“天下神器”(社会运行规律)而言的。社会发展在总体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不可强为,也不可执着,所以圣人不以自己的意志来制定天下之规矩。这里是针对社会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言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社会事物身上,而置社会事物本身发展规律于不顾。所以,圣人做事前并不形成或执着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去深入社会事物的内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民心向背以及事物本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让自己的主观思想、计划、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去做,就会免于失败与尽量减少过失。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往往成功人士更容易执着于自己的经验与能力,所以更应引起注意。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名的人在其未出名之前,还能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事情来,等到出名以后,反而变得平庸,这就是有“为”、有“执”的原因。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是说:一些人做事,经常是几乎要成功了而前功尽弃,那是因为他们不能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如果他们能够持之以恒,恐怕也就成功了。所谓“民”者,是指平常人,或者修养水平还不够高的人。他们在做事时,还会受各种欲望的牵制,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往往会在快接近成功的时候,因情绪亢奋或情绪冲动而做出些极不理智的事情来,把事情搞砸;也容易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使事情彻底失败。要想把事情做成,不仅需要有对成功的渴望,而且还要有从容不迫的心态;不仅需要有满腔的热情,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慎终如始”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心态上的,即在事情快要成功也要保持刚开始时的那种平衡心态。我们曾看到某些跳水运动员在跳最后一个动作时,由于前面一路领先,这时心里有了种种想法,心态不平了,结果动作做砸了,与金牌失之交臂;还有些射击运动员,竟然把最后一枪打到别人的靶子上去。另一个含义,是指有坚持到底的信心与勇气,一些人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就打退堂鼓,这是不可能把事做成的。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为圣人看到了他人的强为与执着的危害,所以圣人不愿意把大家追求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追求,不看重人们认为宝贵的东西。圣人要学习众人觉得难学而不愿意学习的东西,以回避众人所犯过的错误;圣人追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让自己的思想顺应事物的发展,所以不敢强为之。一个人做事,其实是在做人,而做人贵在修心养性,修心养性则以体道、合道为目标。体道、合道的重点是把自己融入整体之中,融入大道之中,让自我在大道中“消失”、升华。当今之人都太聪明了,自我意识太强烈,都喜欢表现自我,都想表现出自我的与众不同,都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执行。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想不争都不行。争,就容易意气用事,这样既会错过对他人的正确认识,也会错过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事情是办不好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做事情要讲团队力量,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事情办好的。因此,圣人更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更注重人与事物之间的作用规律,而不是去沽名钓誉,追求个人的贪欲和私利。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成了很多人都知晓的名言警句,这些话充满了哲理,应该对大家做人做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