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三十六章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上一章讲到“执大象,天下往”的道理,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原则,同时还讲到了认识大道和传播大道的困难。这一章谈的还是“交往”方面的问题,上一章是从战略的层面上来谈的,这一章将从战术的层面来谈这个问题,所以有很多人说我这一章谈的不是“道”,而是“术”。其实,道离不开术,道要通过术来传达到每个事物上,而术是道在某个事物方面的体现,所以对具体事物来说不懂得术,也就不懂得道。道,像树木的根本,术,像树木的枝叶、花果,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术的道就是光秃秃的树,没有道的术,就是离开了根本的枝叶,两者一旦脱离开,就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和整体意义可说了。因此,术也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只是离开了道的术,才称之为邪术。

“执大象”是道层面上的东西,但仅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从术的层面知道事物之间的作用规律,知道事物之间的生克关系,知道事物自身的矛盾性,知道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会相互转化的道理。这叫做“微明”,就是“见微知著”的意思,也就是从表面现象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这四个排比句,是“术”的几个常见的方法,也是讲“反者道之动”之理。要懂得事物辩证法,懂得事物相生相克、相反相成之理。歙,是收缩、让它变小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好理解:想要缩小它,就先要扩大它;想要削弱它,就先要增强它;想要废除它,就先要振兴它;想要得到它,就先要给予它。这是事物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能利用这一道理去害人的人,不可谓不高明,因为他们明白另外一个道理:事物的衰败、灭亡往往在于自身的原因,想要毁掉对方,就要让其内部失衡。有很多人在读这一章的时候,说我是在教人用“术”去害人,什么歙之、弱之、废之、取之等等,都是利己害人之事。其实,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一直是在提倡和谐的,又怎么会去教人害人呢?我只是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这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上总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他们受自身心灵污染和贪欲的干扰,会做出这样一些事情来,所以说,修道之人不可不提防啊!

人为什么会因别人的欺骗而受伤害呢?一个原因在于自己有贪欲可被别人所利用,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别人使用的阴谋诡计。前面我们讲过强取豪夺的人往往是不会取得最终胜利的,因为外来的打击往往会使事物内部更加团结,更加坚强;相反,事物一旦内部开始腐烂,它不能得到即时的治疗与调整,它便会很快地全面崩溃,直至消亡。所以,很多“聪明人”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别人,这是智取,而不是强攻。我们要想自己不上当受骗,一个途径是让自己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不贪名,不贪利;另一途径就是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别人的阴谋诡计。我们中有些人容易上当受骗,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有贪心。阴谋诡计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而且阴谋诡计利用的往往是人的贪心,如果人没有太多的贪心,阴谋诡计往往就发挥不了作用。

对于国与国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往,更应该注意这种事情的发生,任何一个国家与单位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天下没有免费的面包,所以对于外来的“好事”一定要警惕,我们不能指望在对外交往时得到“超额”的利益,也不能糊里糊涂地就丧失自己的利益,交往应该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如果想把别人当傻子来对待,想多占别人的便宜,到最后真正犯傻的可能正是自己。正是因为有贪心,才会使我们失去理智,才会丧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才会被别人所利用。其实,对于个人也是这样,那些上当受骗的人,往往都想贪图别人的便宜,所以才上当受骗。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骗局,使人防不胜防,但如果真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上当受骗的事情肯定可以减少很多。


 

在交往中,能观察到他人的阴谋诡计,这叫“微明”。就拿签订合同或协议来说,那些想骗人的人,是不会通篇都写上不合理的条款的,他们只会在某个条款中设上“陷阱”,让你当时觉察不出来,一旦你签字盖章,并在合同或协议生效后,他们就会想法让这个“陷阱”露出来,你上当受骗也就成了必然之事了。怎样才能做到“微明”呢?要做到心净、心静,既不被外面的名利所诱惑,也不被内心的成见所牵扯,如果心有所诱,胸有成见,那么你就无法观察到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就像奥修所说的,这时的你其实并不“在场”,你在你自己的欲望中,你在你自己的成见中,你又怎么能真正了解对方呢?相反,你暴露了你的缺点,暴露了你的需求,暴露了你的欲望,而正是这些东西,为别人利用你、欺骗你打开了方便之门。

“柔弱胜刚强。”前面讲过孔子拜访我的故事,孔子提着礼物(两只鹅)来拜访我。我见到这位大学问家时,也没有对他进行说教,只是指了指我那已经掉光了的牙齿,又指了指我那还健全的舌头,他是明白人,一下子就知道了我要告诉他的是什么。我们之间的交流,不需要语言,就这两个动作就足够了,他也没有多说话,转身就回去了。我这两个动作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柔弱胜刚强”这句话。牙齿算是身体上最刚强的器官了,但人最先失去的就是它,而舌头很柔弱,寿命却很长,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但通常来说,人们都喜欢刚强,而不喜欢柔弱,因为刚强有力量,可以击破很多东西,就像牙齿能咬破和撕碎许多东西一样。人一旦变得刚强有力以后,就会依赖于这种刚强的特性去处理各种问题,就像俗话说的“什么事都喜欢来硬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硬碰硬的习惯,碰多了硬东西,焉有不早夭的道理?当然,我并不是说人不需要刚强的品德,但我反对一味的逞强。其实,我们的躯体本身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体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处于柔弱松弛的状态,只是到了要用劲的时候才变得刚强,一个人如果想整天绷紧肌肉,让自己浑身充满力量是做不到的,如果你真的这么去做,那你很快就会被累坏的。

有人问:柔弱怎么能战胜刚强呢?你让牙齿跟舌头打架,舌头肯定会被咬烂,你用鸡蛋去碰石头,鸡蛋肯定会被击碎,这怎么能说柔弱能胜刚强呢?他说的这种刚强与柔弱,指的是事物的天然属性,这并没有错,但我说的柔弱胜刚强,指的是我们的智慧。刚强,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人们自恃刚强而无所顾忌,如果有刚强品德和实力的人,能保持“柔弱”的心态,即你们说的“低调”的话,那他就会更加全面,能够使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更上一个台阶。有一个老太太在洗碗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道理:当她在洗一只沾满了油汁的碗时,无论她使多大劲,碗就是洗不干净,后来她把碗放在开水或米汤中泡泡,一洗就干净了。现在的人更聪明了,可以用洗涤剂来洗,既洗得干净,又省时省力。刚强的人除了自己有刚强的意识外,还总是喜欢让别人说自己刚强,也正因如此,他就把自己的性格固定死了,所以他在为人处世中,总是以刚强的一面去对待所有的事与物,这样做的结果是:在需要刚强的时候会有好的结果,但生活中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需要刚强,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会碰壁的,他会让人接受不了,自己也会惹一肚子气受。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生争执与争吵,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因为刚强的过,如果一方能先示弱,很多争吵与纠纷就不会发生;相反,如果互不相让,都要争强好胜,那么矛盾肯定会不断地升级,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当然,我也不是要求人们一味的温柔、软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如果要是这样理解的话,那跟我前面所讲的“常善救人,常善求物”就相矛盾了。柔弱也好,刚强也好,不要依个人的喜好来定,而是要把自己放在大道之中来考虑,放在人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规律中来考虑,那为什么我要说柔弱胜刚强呢?水柔弱吧,但水滴石穿;而洪水、洪峰更是摧枯拉朽,势不可当。对于世界万物来说,初生生命是非常柔弱的,正是因为新生,所以具有蓬勃生机,展示着美好未来。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人与大道的关系,就像鱼与渊的关系,鱼不可脱于渊,脱于渊则死,用你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所以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杀人武器是让他人背离于道,而且这种杀人看上去是自杀,而真正的凶手却隐藏在后面,甚至让人们看不出来,这不可不谓高明,也不可不谓阴险。那什么样的人会遭到这样的暗算呢?就是那些强大而不可一世的人,盛极而衰,本来就是自然规律,如果自己再不注意加强修养,广结良缘,增加自己的福德,那么加速灭亡就是必然之事。就像有人盖房子,只知道在上面加层,而不知道加强地基,这样做只能是越来越危险,直至倒塌。强大也是相对而言的,地基大,房子才能建得大,人如果要想维持长久的强大,就得不断加强做人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正是建立在大道之上。天地不可不谓强大,不可不谓长久,它们依道而存,各守其位,从不逾矩,所以它们能天长地久,人要循道而行,也可长治久安,享尽天年。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以道治国的结果,靠强压和刑罚是维持不了长治久安的,所以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实,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对内,另一个是对外。对内来说,要依赖于道德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用“国之利器”来威胁人,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有专门论述。这一章中的“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主要指的是对外,前面我们讲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如果总是以“国之利器”耀武扬威,必然会招到别国的算计,引起争端,造成天下大乱,这是与圣人治国平天下的目标相违背的。但“国之利器”不能没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用,用了就要有效果,用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世界和平。

点击数:1534  录入时间:2013/11/13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