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三十一章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但不是说治理国家就不需要军队,军队既是国家“神器”中的一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神器”的重要手段和支柱。因为军队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太大,所以它不是治理国家或维护天下太平的主要手段,而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手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或先进的杀伤性武器,不是什么吉祥的东西,它们中间蕴藏着的“杀气”,连很多动植物都害怕,都厌恶,故有道之人是不会以此立身、以此立国的。“物或恶之”,这是有根据的,在人们为杀猪宰牛或宰杀其他家畜、家禽做准备时,磨刀声就会让它们感到恐惧,有些家禽、家畜还会掉眼泪,这就是因为它们感觉到了这种“杀气”。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就是花草树木对锹、铲、锯、斧等工具也会产生恐惧,而相反,好的音乐等信息可以让它们长势更好,于是就有人在养花草的地方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花草不仅长得快,而且长得好,还有人在养牛场放音乐,牛不仅产出的牛奶数量多、质量好,而且还不易生病。日本学者江本胜出版了一本《水知道答案》的书,其中揭示了善恶意念对万事万物的不同作用。他的研究表明:爱的言语(善的意念)可以让水结出漂亮、有规则的晶体,而粗鲁的言语(不善的意念)会让水浑浊不堪。不仅是兵器带有“杀气”,而且人的不善之意念也会带有“杀气”,所以说,好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就是手头没有武器,其身上也带有“杀气”,人们只能是见而避之。而有道之人,是常善救人、常善救物之人,如果他们身上带有“杀气”,谁还敢亲近他,他又怎么能救人、救物?故说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天下太平时,百姓安居乐业,君王不用出城征战,只管用心率领文武百官发展生产,这时候为了突出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君王临朝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左为贵,而在打仗时,则右为贵,这是古代的礼仪。一般来说左为阳,右为阴,所以人们把左手位置看成尊贵的象征。这些礼仪,在当代也照样有,不论是政府会议,还是民间聚会,都有一定的礼规,而且总有人很在乎这个,在各种场合因为安排座位而引起的矛盾与纠纷比比皆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有个谱,自己按年龄、按地位、按实力等因素综合考虑下来应该坐哪里,一旦别人安排错了,或者人家没有安排错而自己以为安排错了时,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那些涵养差的人,还会与人发生争执,搞得不欢而散。其实,这都是分别心在作怪。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主人应该对客人有更多的了解,尽可能地安排好每位客人的座位,而客人则应该宽容大度,不应以他人的微小差错而斤斤计较,共同维护聚会的良好气氛。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前面已经讲了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怎么这里又开始讲了,这不是重复吗?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是着重强调,不论是“佳兵”,还是“非佳兵”,它们一样都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整日应该操持在手中的东西,君子应该是德怀仁厚,以人为善,故孔子在《大学》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才是君子的立身治国之本,才是君子之器,故此说兵者非君子之器,但君子并非不能用它,在特殊的情况下就不得不用之,如遇到内乱外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全,就不得不用,不用就是傻子,也是与君子治国的目标相违背的。君子不是不能用兵,而是不愿意轻易用兵,不愿意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所以恬淡处之。恬淡者,清静虚无、平淡无趣也。通常来说,用兵者,对他人有震慑力,让他人产生恐惧,但往往也会让自己兴趣盎然,甚至是让人疯狂,人一旦对用兵着迷,就会泛用武力,这样天下岂有太平之日。不是有句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诉诸于武力治国之君王,其实是无能的表现,因为他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古人打仗时,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说,这是打仗的上策,而治国之上策,是无为而治。以武力治国,治国之下下策也。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对君子来说,用兵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即使打了胜仗,也不必表现得沾沾自喜。“胜而不美”,这不等于说就要“败而美之”,这样理解肯定是不对的,能称得上君子者,不仅是治国有道,而且是治军有方,只是君子不以武力称霸世界,不以武力欺压别人,但这不等于要任人宰割,所以说君子打仗就得打胜仗,只是打了胜仗不张扬而已,这反映了君子不以兵强天下的思想和胸怀,真所谓“恬淡为上”也。如果打了胜仗心里就美滋滋的,那是喜欢杀人的表现,那是人性扭曲的表现,儒家说人性本善,这是对的,君子像天一样有好生之德,是不乐意杀人的,杀人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被无辜地杀死。而喜欢杀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虽然他们可能因为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震慑他人,但他们不可能得到民心,不能得到民心,就不可能长久于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君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不仅是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而且要让其下属臣子及老百姓都知道,所以要把这种思想放在礼仪、制度中,让大家从礼仪、制度中就能明白这种不以兵强天下的思想。所以,就有了这种约定:喜庆之事以左为贵,凶丧之事以右为尊。偏将军是指副将,上将军是指主将,副将站在左边,主将站在右边,这就表示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战争。杀了很多的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以悲痛的心情哭祭他们。打了胜仗回来,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而不是肆意庆祝。这些都表明了君子对待战争的态度,杀人不是战争的目的,战争是为了和平,不能因战争而激发人们的杀戮之心,不能因为战争而结下与他人的深仇大恨,使战争不能停止,甚至不断升级,破坏天下之太平。有人说:打仗肯定是要求取胜,胜利之后必定要庆祝,这可谓是人之常情,但如你所说,军队士气岂不是没了?没有士气,仗还怎么打?这话乍听起来好像没有错,但军队士气的真正来源是战争的性质。通常人们说:正义之师才能得胜利,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即使他们没有正当的理由,他们也要冠之以所谓正义的理由,否则士兵心里就没有底气。所以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人,他们必然会编造一个合理的出兵理由,让士兵们感觉他们是为了正义而战,用以鼓励。但我不反对在战争过程中使用各种鼓励士气的办法,我强调的是,君子不应该嗜战成瘾。

战争是破坏力和死亡的象征,不仅人类厌恶它,而且其他生命也不喜欢它。和平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其他生灵的企望,但有时和平却需要借助战争去维护,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人们为了和平而不得不去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人性扭曲、良心泯灭的年代,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成了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力量,而大规模杀伤力武器的出现,如核武器的出现,可以让那些喜好战争的人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让世界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但这么多的核武器,对人类,乃至对地球,始终是个威胁,所以说,用军事力量维护的和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太平。要想获得真正的天下太平,要从道入手,要从人心入手,核武器越多,人类灭亡的危险就越大。现在的核武器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旦计算机或掌握计算机的人失控,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堪设想。

用武力达到的和平,只是表面上的和平,其后面暗藏着战争的危机,这是目的与手段相矛盾所引起的。目的与手段的不一致,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比如在生活中,也总有人喜欢用“武力”的形式来处理纠纷,但诉诸于武力,往往是适得其反。对一般人来说,让自己过得自由些、自在些、健康些、快乐些,就是生活的目标,谁也不愿意与他人结仇,但生活中存在不同意见,发生一些争执或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想通过“武力”来达到与人的和平共处,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总有些人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与人争个面红耳赤,甚至是撕破脸皮,有的甚至是大打出手,结果是在通过别人的劝解或相关部门处理后达到了一种表面“和平”的状态,但争吵的双方内心都不平衡,都会在心里埋下仇怨的种子。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哪里还有自在可言,哪里还有快乐可言,我们与他人结仇越多,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快乐就越少,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健康长寿又从何谈起?我强调君王不要以“兵强天下”,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我们在生活

中遇到纠纷时,不要轻易撕破脸皮,更不能大打出手,而是要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态度上以人为善及与人为善,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做到谦让、忍让,甚至是委曲求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健康快乐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我说的“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的道理,不撕破脸皮,不大打出手,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虽然说,武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之也是可以的,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对人的态度和原则。

点击数:2385  录入时间:2013/11/13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