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河南鹿邑拜谒诸子百家之道家创始人老子故里

来自: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冯赣勇 通讯员马飞跃)作为诸子百家中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中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以来能够到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拜谒是记者的夙愿之一。

  11月8日,记者借在河南商丘出差的机会抽暇前往距此约一百多公里的鹿邑老子故里拜谒。可惜当天天公不作美,从商丘出发天阴的很厉害。记者一行驱车沿207省道经过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行程顺利抵达鹿邑。抵达鹿邑时已经开始下起了雨,鹿邑县委宣传部的张昆、宁伟、沈浩等三位同志已经等候多时,在他们的引领下,在蒙蒙的雨中首先来到老子故里之一的明道宫景区。

  位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故里由明道宫与太清宫两处所组成。据史载,明道宫是老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太清宫则是老子诞生的所在。抵达明道宫景区,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石牌坊,上书的“众妙之门”四个大字赫然醒目。走过石牌坊经过护城河上的一座石桥即来到明道宫景区门前。景区门口一左一右是两块文物纪念石,左侧为国家旅游局于2007年8月20日公布的国家四A级景区“老子故里旅游区”;右侧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台”;两座纪念石均为鹿邑县人民政府所立。2012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命名河南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走进明道宫景区,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幽静的绿树成荫的庭院。记者在导游员的引领下顺着景区的中轴大道漫步而行。随着景区中的一处处重要的景观相继出现,导游员也开始了绘声绘色的讲解。

  河南鹿邑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宝藏。他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谦下贵柔”、“以百姓心为心”的学说,25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渗透到人们的思维和人生哲学中,以致对老子顶礼膜拜,奉若神明,鹿邑也因此成了降圣的仙乡。

  明道宫始建于唐代,时称紫极宫,宋真宗时改为明道宫,是唐、宋皇帝的行宫。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朝谒太清宫、拜谒老子后均斋居于此,唐玄宗曾有“煌煌道宫,肃肃太清“、“众真从从,九奏初迎”的赞叹。目前的明道宫内主要由迎禧殿、八卦台、玄元殿、享殿、升仙台所组成,其规模宏大,构筑严谨,内涵丰富。

  在这些景观中老君台是最为重要的景点。经过曾是宋真宗朝拜老子驻跸之处的迎禧殿后是一片开阔的广场,站在迎禧殿后檐下远望,八卦台立于玄元殿前。登上汉白玉的八卦台,居中是一幅壮观的石刻太极图。阴阳黑白两圆的图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下了八卦台前行不远拾级而上就是享殿。经过享殿后,矗立于高台之上的老君台巍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为老君台。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许多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来到老君台下登上32级的石阶即来到山门前,仰望山门,上有“升仙台”三个大字的匾额。而游人进入山门再登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站在老君台上俯瞰远眺,明道宫景区连绵成片的红墙绿瓦的建筑群尽收眼底。

  如今在老君台上,矗立着一个特殊的纪念碑,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导游员指着墙上树上一个个弹坑娓娓道来:1938年日军侵华时,向老君台连续发射了13枚炮弹,然而却没有一枚发生爆炸。13枚炮弹发发失效,是偶然还是巧合?或是太上老君冥冥之中在显灵呢?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现在,老君台还展有四枚已经锈迹斑斑,当年日寇炮击的迫击炮弹弹壳,它真实地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当年侵华的罪行。十年浩劫,明道宫老君台等大部分文物又遭到一次较大的破坏,连老子紫铜坐像也未能幸免于难。抚今追昔,真是令人有不胜沧桑之感。

  11月9日一早,记者一行在鹿邑宣传部闫子键、张昆、宁伟等几位同志的陪同下,前往老子故里的太清宫景区继续拜谒。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五公里的太清宫集东北隅,北里许为涡河,南400米为鹿亳公路,西400米新时代古文化遗址——隐山遗址,濑乡沟从其西北蜿蜒东南,东为平坦的农田。

  来太清宫拜谒,游人首先会来到太清宫对面的老子文化广场瞻仰,广场上矗立着亚洲第一的老子巨幅石像。石像下为中英两种文字的“天下第一”。广场四周有多幅老子像及老子游学列国的雕塑,从不同的角度鲜明生动地体现了厚重的老子文化。结束了老子文化广场的瞻仰,过了马路对面就是太清宫景区的门首。

  太请宫是祭祀老子的祠庙,原名为老子庙。也是老子的诞生地,上个世纪80年代,河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建成了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围墙、山门等,并重雕玉石老君像,置于太极殿中。在隐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时,还发现春秋至商代的夯土建筑、祭祀坑、马坑、大型墓葬等。马坑发现三处四坑,一般为四匹埋在一起(所谓一驷),马骨架排列有序,以四马架车的姿势摆放,马头上有铜饰件及革带痕迹,每匹马都随葬有罐、盆等陶器。

  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汉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太清宫,始名老子庙。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并作为了皇室家庙。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至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有增建,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 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

  前后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盛极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龙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厘米的铜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亲临太清宫谒祭,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御书“先天太后之赞”碑一块,镌立于后宫。宋徽宗赵佶时,曾下诏重修太清宫,大致恢复了原来的规模。据说太清宫当年的盛大规模是故宫太和殿的两倍。

  太清宫的主体建筑是太极殿,始建于唐天宝二年,清朝重修,面阔5间,进深3间,内塑老子及四配神像一组,是祭祀老子的祠庙。整个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太清宫内原有碑刻百余通,现仅存10余通。其中以先天太后之赞碑、《道德经》注碑、“太清宫圣旨”碑等最为著名。太清宫内有三株稀世古柏-扁柏树和丹桧,传为老子所植。扁柏树扁得出奇,丹桧树阴阳相照,吻合了老子“道分两极”的辩证思想。

  太清宫内的水井也是一大景观。在鼎盛时期,太清宫包括前宫和后宫共有72眼井,按72星宿位置分布,井井有典故。现仅存两井。望月井之奇在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时,一轮明月投入井中,正映出了“天上月水中月”之古诗意境;九龙井是老子出生时的洗身用井,有青石刻制的井口饰件,为一块完整的青石雕成,上有九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太清宫内三清殿西南角,有一棵用围栏围起来的大杵树,这里在一定的时间节气会冒起紫白色的气体,故被称为紫气源。这里也是太清宫内的奇观。实际上这即寓意着“紫气东来”的含义。在我国民间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把“紫气东来”作为春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

  关于“紫气东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70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把老子留下来,请他做篇文章再走,老子就写了一篇专门讲“道”和“德”的文章,约五千字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拜谒老子故里,记者还知晓了一个关于姓氏的渊源,那就是老子还是李姓子孙的先祖,据《李氏祖脉源流》记载李渊、李世民认老子为先祖。目前,李姓在全国人口中约占汉族人口的7.9%,已达9500万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李姓已超过一亿人。鹿邑作为李姓的发源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通过李氏文化的研究,密切了与海内外学术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及经贸界人士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加快了鹿邑引资引技、经济发展的步伐。

  如今,在每年的老子庙会(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期间,来自海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李氏寻根访问团来到鹿邑寻根祭祖。“回家的感觉真好”成了他们共同的感言。李氏宗亲寻根祭祖联谊活动的举行,既让海内外的李姓同胞看到了鹿邑的现在,也让海内外的李姓同胞感受到了鹿邑美好的发展前景,更使得海内外的李姓同胞关心鹿邑、关注鹿邑、关爱鹿邑的发展。

  记者一行拜谒老子故里,在获益匪浅的同时,深深地理解到: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思想主张是“无为”,其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他所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击数:2638  录入时间:2013/11/12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