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要从大道母亲那里汲取营养,就要知道大道母亲那里有什么营养,怎么才能得到它?其实,自然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大道衍生而来的,所以也称之为德,德是与道相对应的概念。其实,德也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从系统理论的立场来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或系统的集合,孔德是大德的意思,指是最大的物质系统,是指自然世界的总体。正如理论物理学家保罗• 戴维斯所说:“由现存事物构的整个宇宙这一概念是微妙的。目前不清楚宇宙是不是个事物,假如把它定义为事物的集合,就不会有悖论的危险。”(出自《上帝与新物理学》)“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说自然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它有很盛大的样子(容),但它对于无形之大道来说,只有服从的份。道是母体,德是儿女,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新的星球在不断地产生,但这些新的星球的诞生,并没有破坏原有宇宙的平衡,这是因为有“道”存在的原因。“德”,在“道”的层面得到统一。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很多人理解有误,有的人甚至说我把道与物等同起来,这真是断章取义啊!前面讲过,道有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个层次是时空还未显现的道,即宇宙源,第二个层次是时空已经显现,但还未形成有形的物质,即宇宙流,第三个层次是宇宙及宇宙万物。这里的“为”不是作为什么的“为”,而是生成或支撑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道在生成万物或为万物提供营养时,处于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恍惚,是指人看不真切。这种认识,已经得到了科学界的证明,各种粒子在构成物质里,它们飞速旋转,来来往往,真是像风,像雾,又像蒙蒙细雨。卡普拉说:“根据量子理论,物质永远不会静止不动。从宏观角度看,我们周围的物质客体是消极的、无自动力的。但是,当我们把这样一些‘死’的东西——例如一块石头或一片金属——放大,我们就会看到,其中充满运动。观察越细,活动越强。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所有物质客体均由原子构成,它们不是僵硬不动的,而是根据自身的温度振动着,并与周围环境的热振动相和谐。”(出自《转折点》)即使是物质在成型后,它们也与外界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接受阳光,也接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分子等;其实,动物也一样,包括人在内,他们都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我们同样会接受各种光线的照射,散发身体的热量等。所以说,这个“为”是生成与支撑的意思。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在古代,我们在观察和体验这种现象时,是要进入一种气功状态,但在现时代,你们有科学仪器设备做工具,比我们那时候方便多了,所以我们就不能像科学家那样能用准确的学术语言来描述这种现象或过程,我们能感觉到,在这种恍恍惚惚中,好像有形象的存在,又好像有物质的存在,在渺渺茫茫中,又好像有精华的存在,这种精华又是确确实实的物质状态,其中还有信息的存在。在前面讲过,西方人对物质的描述是用质量、能量和信息,东方人对物质的描述用精、气、神,这里讲的信,就有点像现在科学中说的信息,有信用、信证、信验之意思。精,是什么?它就是构成世界万物最基本的东西,就像你们现在说的基本粒子一样,它身上带有一定的信息,但不管它们是什么,它都是从道中产生的,它载有道的信息。著名粒子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利昂•莱德曼在《上帝粒子》一书写道:“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周围的物质都是非常复杂的。一共有100多种化学原子,这些原子的有用的组合数是可以计算的,但却非常庞大,以数亿亿计。自然界就是利用这些组合即分子来构成行星、恒星、病菌、高山、支票、安定药片、文人以及其他有用的事物。但事情也并非一直是这样。在大爆炸宇宙创生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像今天我们所知的这样复杂的物质。没有原子核,没有原子,除了最基本的粒子以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这是因为在宇宙创生之初的炙热温度下,是无法形成任何复合物的。假如经过短暂的碰撞形成了这种物体,它也马上就会分解成最原始的状态。此时可能只有一种粒子和一种力——甚至是一种粒子与力的统一体——以及相应的物理定律。”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从古到今,道都存在,各种事物的痕迹、信证都印记在道上,也许事物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痕迹、信证都存在,所以,我们才能了解万事万物的起始与终结。这里的“名”要当信息来讲,是事物留下的痕迹、信证之意。这个“名”是与第十四章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相对应的,夷、希、微是道在物质性上的基本特性,而“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跟这一句话有相通之处,正是因为“道纪”,才能知古始。中国神话中有个“灶王爷”,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上天去陈报每户人家善恶。这虽然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反映出这第一种思想:人的所作所为是会汇报到天上去的,用现代话来说,人的行为是会在自然中留有印迹的。现代科学中的全息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整体中取出一部分,从部分中找到其整体信息,所谓“管斑窥豹”之法,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就可以还原出整体,就像我们现在从远古留下的恐龙化石能还原出恐龙的整体形象一样。不论什么物质,它都是一个信息集合体,根据它的一些信息,我们就能了解事物本来的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就像现在的克隆技术一样,用单个的细胞就能还原出一个生命来。现代信息科学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加深了对自然的认识,让我们既享受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如手机、电视、网络等等,又能为我们修身养性的理论提供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持。
人们往往只知道手机、电视机是信息的接受体;其实,人体是更高级的信息接收体。人体可以接受到来自自然的高级信息,同时,人体也可以向外界发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有语言型的,有文字型的,有图像型的,有声音型的,还有实物型的,等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只要我们一睁开眼,我们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在不断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数据支持。比如看到外面下雨了,出门就会想着带雨伞;感觉天气凉了,就会提醒自己多穿衣服。还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都要通过信息来实现。这些情况,理解起来并不难,但信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出现会伴随着能量的出现,出现能量的重组,甚至是物质结构的改变,要理解这个就得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信息,是一种有序的表现,它与信号不同,信号并不一定有序,但信息却是指稳定而有序的信号。当然,信息本身也有针对性,失去了针对性,信息也可能成为杂乱的信号。如跟说同样语言的人在一起,你们之间的说话就能听明白,相反,如果你不懂别人的语言,别人说什么,你都跟聋子一样,他说的话跟其它你听不懂的声音没有区别,如果你还能领悟到一点什么的话,那也是通过表情或手势悟到的。人体,本身就在不断地发出各种信息,即使你不说话,他人也能通过你的表情,你的姿势,你的气色来了解你。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脾气、性格、修养等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察颜观色的功夫,这也是人们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功夫,如果连周围的情况(信息),你都摸不透就想采取行为,那必然会遭倒霉。比如,你想给领导提意见,领导正在生气,这时你还喋喋不休,你不是挨领导骂,就是会遭到领导的报复。
人通过信息可以与人交流,通过某些信息,人也可以与自然沟通,这是我们可以“食母”的前提。我国传统的气功文化中,就掌握了很多这样与自然交通的方法,其根本道理就在于:人与自然本来是合一的,人是自然大系统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人体结构中本身就有与自然直接相沟通的功能,只是我们自己受一些思想意识的影响,阻碍了人与自然直接沟通的通道。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测试:当人在静坐或心情愉悦时,大脑中会出现 α谐波,这种波会与自然界中相同的α波相干共振,使大脑中的α波更加稳定,更加有序,同时大脑中将分泌出大量的β内腓肽等激素,这些激素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这充分说明,人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去“食母”的。
通过分析事物表现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性及特征,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