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一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玄德,有“有”之德,也有“无”之德,一般来说,人们容易把“德”理解成品德之意,但从道的层面来说,德也是指道的显现,主要指物质的实际存在。“有”的实在,人们往往容易把握,但“无”的存在,人们往往容易被忽视。只有有无相互配合,才能有玄之神妙。所以,这里我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有”与“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十辐,共一毂(gǔ,音鼓),当其无,有车之用。”用辐条组成车轮,如果中间没有洞,形成不了轴承,车就无法走动,车也就不成其为车,只是一堆木柴而已,当然,现在的车都不是用木头,而是用钢材什么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字,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一个读yán ,名词,地球的边缘或墓道的意,另一个读shān,用水和土的意思。埴,是指黏土。这句话是说,用黏土做成陶瓷容器,它里面是空的,就可以用来盛东西。“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是门,牖,是窗子,有门有窗,才能有房屋的功用,它才能住人。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现在人们说的“利用”一词就出于这里。“利”是有形之物,“用”是与“利”相应的活动空间。车,如果没有路就无法行走,船,如果无水就无法行使,飞机,如果没有宽阔的天空就无法飞行。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根本也离不开这一规律,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或仪器,都是“有”与“无”之间的相互利用。一般来说,人们容易看有的利,而看不到无的用,容易看到有的局限性,而看不到无的局限性,你们看看现在拥挤的城市,狭窄的道路,人类现在几乎没有自由的空间。人们现在讲究房子要住大的,车子要开好的,道路要建高速的,于是乎,耕地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加,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物质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人类必然会面临着资源贫乏和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危机。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人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人类这种思维的习惯,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现代的人们,已经享受不到时间方面的空闲,他们非得把自己的活动安排得紧紧的,只要有空闲了,就想做些所谓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就会觉得不自在,或者责怪自己在浪费生命,结果是人们越来越狂躁,失去了本来该有的快乐。按物质条件来说,现代人应该要比古人生活得更舒适,但是现实表明:经济越发达,人们的精神反而越紧张,人们担心失业,担心生病,担心子女上学,操心买房、买车等等。人们内心很少有安宁,这就是病,是整个人类患了病,这不是夸大其词,你们可以去看看医院,那里人满为患,个个愁容满面。你们不要把这些病人单独当成一个病人来看,而要把这个病人的群体放在社会当中来看,能产生这么多病人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有病的社会。这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政党的问题,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个地步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人类文明进行重新诊断,要防患于未然,否则,人类必然要深受其害。2008年金融风暴,好像只是经济问题,如果这么认为的话,这样的风暴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直至人类作茧自缚,给自己挖坟墓,因为问题的根本不是在经济本身上,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在如何“利用”自然上。

利用,是有限制性的,中国人是反对人利用人的,中国人是讲合作的,讲和谐的,讲求的是人的平等,讲求的是整体性。对于人类来说,自然就是母亲,如果要“利用”母亲,这是我们的文化不允许的,我们的文化是要孝顺母亲,让母亲生活地更好,更快乐,但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母亲的乳汁和母亲提供的食物已经不够人类吃了,于是人类就开始吃母亲的肉,喝母亲的血。这只是一个比喻,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乳汁好比是可再生资源,而血肉好比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反对无休止地对自然进行利用,不是说人类没有智慧利用自然,甚至是改造自然,而是人类没有理智克服日益膨胀的欲望,这就是最可怕的事情,以前我们可以喝河里或湖里的水,现在你们连地下水都快喝不得了,这就是人类自己戕害自己,就像一个纵欲过度的人,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整天“摇精不止”,虽然快感不少,但其结果是:早夭。人类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应该是节欲的时候了。

无之用,也是有度的,拿造车来说,轮毂的洞,不能太大,它要与车轴相配套,间隙要合适,太松了,车容易晃,容易散架,太紧了,摩擦力太大,车走不动。造房也一样,太大了浪费材料,打扫卫生也费劲,特别是现在的房子都有保暖和降温的功能,太大了,还浪费能源,当然太小了,人活动不方便,也不可取。可是,现在的人们一味追求大,追求好,而其实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否,快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这些物质条件。如果要比物质条件的话,古人远比你们差,但你们不能说,古人就生活得没有你们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最大的快乐,就是最幸福的。可人们往往把幸福建立在比较之上,你的钱不如人多,你就感觉不如别人幸福,其实不然,有钱的人去打高尔夫,跟没钱的人去踢球,其快乐感又有多少差别?只是,很多人认识上出了问题而已。当然,我反对自欺欺人的纯粹的精神胜利法,人应该具备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多一些更好,但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它才是我们生活快乐与否的主宰。

这里,我想说个额外的话题,有人说我是完全的自然主义者,说我是宿命论者——人只能听从自然的安排,这是一个误解。这一章,我举例说到了人类造车、制造容器、建筑房屋等行为时,是给予了肯定的,人类的创造能力,也是自然给予的,所以人类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那些说我的人,他们的世界观还是处于主客体认识论上的层次,没有上升到“天人合人”的境界,他们把人从自然中分离了出来,故此,就有宿命论或决定论之说。但我们说的人类的创造性或者叫主观能动性是有限制的,创造也要符合自然法则,就像我这一章中说的要遵循有无之间的相互“利用”的原则。我并不反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是人类在主观能动上取得一些成功后,就忘乎所以,就要凌驾于自然之上,殊不知,人类有的这点灵光,也是自然功能的表现。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死东西”,也只是从牛顿、笛卡尔时代开始后的几百年,到20世界末,很多科学家又不得不承认自然是活的,所以我们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点击数:2269  录入时间:2013/10/30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