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二章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第一章讲了道在本体论上的含义以及体道、悟道的总体方法。这一章,就要讲事物的是非标准,要讲圣人之立身处事之道。美与不美,对自然来说,是一样的,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法则,他产生世界万物总是有其自身理由的,也许用黑格尔话来说明比较合适:“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世界万物,在自然的心目中,也许无所谓美与不美。美与丑,只是人类的思想概念,是人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对事物进行的评判,这里头有很强的系统层次性。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单位的人,他们由于所处的子系统不一样,他们的立场也往往不一样。所以,他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也不一样。

假如,以人类为主体来划分世界这个系统,那么地球就是一个大系统,各大洲(地区)就是一级子系统,而各个国家就是二级子系统,各个省(中国的叫法)就是三级子系统,各地区就是四级子系统,县就是五级子系统,乡镇就是六级子系统,以此往下推,直推到个人。这只是从行政管辖区域来进行划分的,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它的内容来进行划分,就像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的《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样,按人们的地位及阶层来进行划分。各人的条件不一样,所站的立场不一样,对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等的评判标准,就会不一样。这种差别性,既有其客观(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也有其文化自身的原因,总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虽然这些后天的概念不太一样,但它们都有其客观基础。因为自然已经赋予了我们鉴别美与丑的本能,就像男人见了美女,体内分泌的激素就增多,就会兴奋,就产生愉悦感一样,这是有物质基础的,并非仅仅是观念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当人们都从本能出发,感知到了事物的美并把它定义为美的时候,那么,丑的概念也就生产了,与之相应的事物也就归于丑的一类了。当人们把一些品德与行为定义为善的时候,恶的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在人们的观念中,就会形成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等以“对”形式出现的相对概念。这是继上一章对万物命“名”之说的展开,人们对事物的命名,基本上是要针对事物的属性来进行的。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差异,是人们得以认识事物的根本,也是人们形成各种概念的依据所在。也正是因为事物之间有了差异性,才能让我们去鉴别事物,能够鉴别事物,我们才能正常地生活。如果没有鉴别,我们走路都走不了,不是掉到河里,就是碰到石头,因为你分辨不出来哪里是河流,哪里是石头。正因为客观事物本来就存在对立面,存在着相对性和差异性,所以人们的观念中也就有了“相对”的概念和“不同”(事物的差异性)的概念,这种相对与辩证的概念,也正是我们认识事物及自身所需要的手段。我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和来由,而是要告诉大家,我们虽然在描述世界万物,评判世界万物,但要警惕,我们往往会把事物看死,看偏,而看不到事物的对立面,看不到其中的变化,更看不到变化的源头,所以人们认识问题时容易走极端,把好的看成就绝对的好,差的就看成绝对的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可以认为自己的认识很对,但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就不得而知。这要靠实践来检验,要靠时间来检验。如果你的认识符合了实际,你就可以长久,你就可以成功,你就可以健康,你就可以幸福,否则,错误的认识,同样会给你带来惩罚。

能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是悟道和体道的开始,但这也不能教条化和形式化。有一些喜欢抬杆的人,只要你说出一种观点,他们就有一种相反的观点来对付你,搞得你无法与他们正常交流,而且他们还认为自己辩证法的水平很高,而实际呢?他们已经从辩证法走向了诡辩论。辩证法与诡辩论外表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辩证法的基础是客观条件的集合,是一种实际存在,而诡辩论是不以实际存在作前提的观念,它抽去了思想理论得以成立的实际条件,它玩的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它完全可以抛开客观实际。所以,人们就提出了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作评判思想理论及观念的最高原则,这是不错的,这也正是辩证法的根本。

人们用各种“名”来识别世界,也用各种“名”来识别和评价他人,如“好与坏”,“善与恶”等等,每个人也会被别人用各种“名”来评判。如果,我们被各种“名”所牵,而背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恐怕我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自由。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自己要认识大道,按大道而行,如果你能合道,不论外界怎么评价你,你依然可以得到最大的自由,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别人,也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水平高的人,对你的评价,也许接近事实,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能对你给出最恰当的评价,他们把你捧在天上,你未必在天上,他们把你打在地狱,你不一定在地狱。如果自己不“明”白真实的自己,又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你将失去自由,你会围绕他人的评价而东奔西跑。所以,圣人不在乎“名”,也不会被“名”所牵,不会被“名”所累,只有那些愚人才会去在乎名,他们会因名而失去本性。无怪乎,一些注解《道德经》的人在注解这一章时,说是因为有了美与丑的观念后,人们才为了逐美弃丑而不惜弄虚作假,所以社会就更加乱了。这些注解的人,似乎认为我是反对有美与丑、善与恶的观念,好像是我要把世界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统统抹去,这是对我的曲解啊,如果真是那样,我不就成了瞎子吗?!佛陀总在不断地告诫人们,要觉悟啊,觉悟就是要自觉、觉他啊!糊涂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什么话说不出来,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啊!他们也只能如此啊!

我的目的,跟佛陀说的也是一样的,就是要人们自明(觉)、明(觉)他。但我认为只有得“道”后,才能自明,才能明他。当然,所谓得道,也不是像人们平常说的得到一件东西一样,是占有了它。道,是任何人、任何万物都不可能占有的,我说的得道,是你与道相通,是你的生命节律与道的节律相合拍,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天人合一,所以仅仅明白概念是不够的,必须回到实际当中来。现在人类的一些文化中,从文字上来说,其逻辑与语言都很美,美得让人发馋,但它就是与实际脱离太远,人们越是迷恋它,就越要受到它的伤害。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位女青年很“革命”,在她与一位男青年结婚后,老公要与她行房,她不仅把他踢下了床,还大骂他是大流氓、“反革命”,是欺压女性的大坏蛋,结果,在当天晚上就把老公揪到了“革委会”。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前面我已经讲过了,整个《道德经》讲的都是圣人之道,圣人就基本合道之人,是我们平常人的楷模。因此,也有很多人批评我,说我非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说我还有鉴别心、不公平心等等,甚至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道。这不是我非要分,是因为世界万物本身就有差异性,人也一样,也有差别,特别是人类有了智慧以后,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不过是依据事实说话,并不是我主观上要把人分成高低贵贱。那什么是“无为”?“无为”,是我倡导的立身处事的方式,无为就是无违背天理(道)的“人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现在有很多人误解我的意思,说无为就是什么事都不做,就是去深山老林里找个僻静的地方,整天打坐,这真是冤枉我了。“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处”是动词,就是做的意思,“无为”是用来修饰“事”的,一个“处”字,就反映了我并不是要求大家什么都不做。

无人为,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规律去做,不掺杂人的主观愿望。有为就是人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去积极行事。“无为”与“有为”是相对应的,无为是本,有为是用。无为是事物的本能,是自然而然,有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事物之中。《庄子·养生主》中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为无为”,即有为、无为的和谐统一。“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为难,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

不论是族庖也好,良庖也好,解牛是他们的职业,他们要靠这个而生活,这是应该“处”的事情。但如何能“处”的更好,让生活更加美满,则是一个方法问题。族庖一个月就换刀,不仅会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而且因为他在斩切牛骨、牛筋等难切的东西时多费体力,饭要比别人多吃,甚至用力过猛还会伤了自己,这又会给家里增加其它负担。而庖丁不同,他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在思考,他在寻找解牛之道,他对牛的整体结构了解的非常清楚,他解牛时能找到节与节之间的间隙,不去割,也不会砍,所以不会折刀,也不用老去磨刀,更不用总去换刀,所以一个好的庖丁是一个比较清闲而又效率最高的人,他可以减少磨刀的时间,也可以省了去买刀的麻烦,不说买刀本身就麻烦,还有买刀时还可能惹来无数的麻烦,如果家里穷点,还得为买刀去动用别的方面的钱,这可能就要跟家里人发生争执,累呀,一事接一事,忙不完。庖丁解牛就是处无为之事的最好例子,在生活中,如果你做不到“无为” (儒说的“止于至善”,佛说的“了然”)的境界,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种的事情让你去做,循环不止,直到累死。

道在赋予人功能时,就存在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识功能,一个是本能。意识功能,可以调动我们的四肢及其它感官,但意识功能并不能直接左右五脏六腑的运行,它们的运行由人体构造的原理所决定了的,你硬要干预它,最后只能是破坏它。这种本能,很多人把它称为无意识“功能”,就像我们睡觉能消除疲劳,补充精力一样,你的意识不能起什么作用,如果起作用,你就会失眠,你的身体也就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不仅意味着你的无意识功能会降低,或者丧失部分无意识功能,而且你的意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你已经处在病态中,各种感官的准确性会产生偏差,甚至产生错觉,这会使得你无法正常地生活。我说的“无为”,是该无为的时候无为,我并没有告诉你,走路的时候,你闭上眼睛,吃饭的时候,你闭着嘴巴,但睡觉的时候,你总得闭上眼睛吧,除非你的眼睛有毛病。

我不反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我们求道所必需的,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事物的规律,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才会有好的结果。拔苗助长这个故事,我反复地讲,是因为这又是一个“为无为”的好例子,我们要有“为”,即选种、育种、播种、栽植、浇水、施肥、锄草等等,这些是有为,剩下的事,就是它们自己的事了!它怎么吸收阳光、吸收水分、吸收肥料,以及它如何长大、抽穗、灌浆等等,那是它们自己的事了,是它们本能的事情,它们自然而然地会做,用不着你去干预。

“不言之教”中的“不言”,也并不是不说话,而是不以教育者的身份来说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家觉悟,要让人家能根据自己所面临的情况使用正常的方法,甚至是发现和创造新的方法,而不是你去告诉人家具体应该怎样做。当然,在学堂里,你必须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你不仅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孩子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是教育的场合,你不言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传播圣人之道,言与不言,什么时候言,什么时候不言,什么内容可言,什么内容不可言,这是一个教育的艺术问题。因为传播圣人之道,面对的都是一些成人,所谓的成人,就是有自己想法和看法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你直接去教育他,他肯定不服你,他会认为你小瞧他,不尊重他,甚至是在批评他,结果却会适得其反。所以说,传圣人之道,难啊,既要有“姜太公钓鱼”的心态(“无为”),还要学会“润物细无声”的技巧(“有为”)。

不言之教,也是身教的意思,你说得再好,但做得不好,有谁会信你呢?因为我活得长,所以那些追求长寿的人,便追随我,抬举我,其目的也是想长寿,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其它方面依然如此,只要你功绩、效果突出,人家就会开始捉摸你,就会靠近你,这时候,教育不再是强行灌输了,而是主动地学习,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到精髓。当年孔子来见我时,我也没有给他讲多少道理,我只指了指舌头,再指了指已经残缺不全的牙,他就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已经作好了学习的一切准备。这有点“拈花一笑”的意思了。“拈花一笑”,到后来就发展成了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禅宗。所以说,不言,也能教,而且能教得更好。这不是我的发明,因为道本来就是这样。道,就是我们榜样。

你们看,道就是这样的:“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生育万物,并滋养万物,不离不弃,任其自由自在,不占其有,不恃其能,不居其功,“万物皆谓我自然”。这是何等之心胸,这正是人们需要效仿的品德。然而,人类自有了私有观念后,人的品性都走向了道的反面了,人人都想着法子要占有更多的东西,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财产,甚至是美女。物质财富的多少,似乎成了人们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使自己更加富有,出人头地,他们相互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强取豪夺,发动战争,人间悲剧从此不断产生。即使在你们这个和平的年代也一样,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无边无际的,而所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原则,也显得残酷不已,别说不恃能,人们逞能还不够呢,没有能力的人还要打扮成能人呢,何况那些还有些能力的人。不居功,更不可能,现代人都是按功行赏,无功就无财富来源,无功就不能升迁,不升迁就得不到更大权力,没有更大权力,就没有获取更大财富的机会。所以,他们不仅要居功自傲,而且要不断地做“秀”,把小功劳变大功劳,把没功劳做成有功劳。

 人们已经背道而驰了,人生变成了苦海了,这是谁之过呢?是人类自己。人类,因为自私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失去了应有的智慧,大家只能见到事物表面的“利”,而不见隐藏在利后面的“害”,只看到短暂的“利”,而看不到长久的“害”,因而他们更像一台掠夺财物的机器,见什么都想占有。但实际上是:想占有,不一定能真占有。比如,发动战争去抢夺别人的财富,本来是想多获得一些,但战争过后,别人的财产被损坏了,自己的财力、人才也消耗了不少。如果你战胜了,可能抢得一些财产,等别人反过来报仇并把战火燃烧在你的地盘时,你的财产照样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两败俱伤,本来想多得到些财富反而变少了,甚至很多人连命也丢了。相反,如果人们能向“道”学习,做到“不占其有,不恃其能,不居其功”,做到强者不去争,强者先礼让,那还有谁会去争,谁还会不礼让。强者争,会带来大家一起争,强者让,让会带来大家一起让。居功,就会有人抢功,就会有人妒忌,原来有的功劳,也会在争夺中被破坏。我知道一个故事,说是两哥们开公司,搞得不错,但每个人都说自己功劳大,最后意见不和,不得不分道扬镳,公司解散,两个人再也不做这方面业务,至此,原来所有的功劳都泡汤了。不居功,就是把它放在它应该放置的地方,既是你所拥有,又是大家所拥有,大家都觉得有分,所以就都会爱惜,这样它能继续存在,而且是可以长久的存在。这里顺便说一个事情,就是:月球或临近的行星将面临着这样的麻烦,它现在既不属于哪个国家所有,也不属于哪个财团或个人所有,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财团或个人都想居为己有,为此而作的争斗肯定会发生。但愿人类必须有理智地处理这件事,否则,未来的人们,恐怕就再也见不到月亮或启明星了。

点击数:2626  录入时间:2013/10/28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