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教天人同构思想探微

内容提要:学界对道教身国同构的理论研究颇多,然道教尚有天人同构说,体现了道教宇宙一元论的思想。道教认为宇宙万物遵循同一规律,人与宇宙存在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天人同构思想,是道士赖以役使万灵、飞升成仙的理论基础。与身国同构含蕴的儒家思想相比,天人同构更接近于道家思想。

一、身国同构和天人同构

学界对道教思想中“身国同构”的理论研究颇多,如孙亦平教授《杜光庭评传》中认为杜光庭天师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经身理国”,以身体比喻国家,养生和治国类比。而道教还有另外一种思想,与之互为辅弼,即“天人同构”,将人身和天地宇宙进行类比。两者分别代表着儒家道家的精神,白玉蟾真人云“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隐遁。”行法做官即是“身国同构”,有着严格的礼教尊卑;而修道隐遁则是“天人同构”,追求一种物我两忘,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古人认为太极分判两仪,阴阳是也;两仪生四象,太阴、少阴、太阳、阳明是也;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成,而万象在其中矣。这就是周易的以类取象的方法论,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按照八卦来类分,天地鬼神、幽明远近,都可以划入某个卦内。学易者通过这个框架来进行预测,学界称之为“宇宙全息律”。张志春在《神奇之门》一书中解释宇宙全息律说,宇宙好比是人体,而一个卦好比是人身的一个细胞,虽然小,但是却包含了人的所有遗传信息,故可以复制出一个宇宙来,也可以通过这个来推断宇宙内的所有事情。道教天人同构观,从简单的一一对应,而上升到哲学的层次。

阴阳五行八卦的系统论,是我国人观察宇宙、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方法。学术数的,都应该熟记一张图,即是在洛书九宫上,相应的布上八卦、天干、地支、九星、五行、八方等,这即是中国人的宇宙模式,世间万物万事都在五行八卦的囊括之中。这张图可用于人身(经络脏腑),也可以用于天地(风水和法术)。而在这张图中,身、家、国、天,融为一体。其实含蕴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宇宙是一个有意识的活体,祂的演进变化都是有预先的安排的,或者是遵循统一的规律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神”,或者是“自然的客观规律”,亦即是“道”。

还有一点是笔者读丹经所得,从具体形态而言,宇宙有天地,人有头脚;宇宙有五星五行,人有五脏;天有七星,人有七窍。这些都是形而下的一一对应的。其实人与宇宙在哲学的建构上也是一样的,即以先天道气为生天生地生人之本。先天道气,分而为阴阳,又化而为精气神,精气神三者同出而异名。即宇宙由精(物质)、气(能量)、神(信息),三者构成,人也是如此。正因为三者同出而异名,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影响。正因为人与天地鬼神都稟先天道气而生,故可以沟通和影响。这也是道教斋醮所以灵验的一个哲学基础。

二、    道教的天人同构思想

要理解道教的天人同构思想,我觉得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为形而上的哲学上的同一性、一为形而下的物类的对应,而后者正以前者为前提。

甲、天人皆稟一气而生

《太上老君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明确指出,道为宇宙生成的根本。《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谁之字,象帝之先。”道先于天地就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世间尊崇的上帝,其出现却在道之后,确立了道为宇宙之根本的论点。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云“老君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故立乎不疾之途,游乎不待之场。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冶。分布清浊,开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故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之初,运玄元始三气而为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气为玉清境、元气为上清境、玄气为太清境。又以三清之气各生三境,合生九气为九天。此之九天各生三气,气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合三十六天,则四民、三界、上极三清是其数也。”这是道教对于宇宙的认识,认为宇宙一切都是道(太上老君)所化。

三十六天,都是道气所化生,人为万物之灵,稟阴阳冲和之气,含蕴着宇宙的大量信息,人身本来就是道气自然生化而成。《混元述稟篇》云“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稟二气之和,冠万物之首,居最灵之位,总五行之英,参于三才,与天地并德。”《真文经》曰“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真文经》的表述和古代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为日月山川的神话极为相似。

三十六天是道气所化,人则是天地灵气所钟,故人与三十六天有内在联系。内丹家的表述则是,太乙含真气即是道气,道气生化天地,也是生人之根本。无论何种阐述,其都认为人和天地存在某种联系,是一个整体,甚至是母子或兄弟的关系。所以人与天之间,有许多相通和对应的地方,这些是道教成仙的理论前提。

乙、万物皆备于我身

人与天地皆稟道气而生,人若能效法自然之道,便可以同天地而不朽,比日月以长春。但是世间万物,莫不是因道气以化生,何以人却可以修仙呢?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人和其他动物植物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究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万物皆备于我身”。

西方学者发现了“在中国的泛对应系统中,身体是一个微观的宇宙,是宇宙的地图,其中每一点都与其他现实领域中的另一点相联系。道士们的生理实践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一套古老而丰富的象征体系,即微观身体世界对应于天体、社会实体、宗教地理场所。再有,道教对生命所下的定义是身体中存在神灵,这些神灵也存在于星宫和他们的人间天堂。生命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加强这些内部之神与天上对应物的交流,来防止这些神灵离开。”诚如此文所说,人身是个微型的宇宙,凡天地有的东西人身都有,如道教法术中的印诀,就是在人的手上排列八卦九宫天干地支,通过印诀来达到调动人身之气以感应天地之气的作用;亦有以手指对应五脏,以摄召脏腑之神的。

而道教长生的追求,也不外乎身中。以三丹田对应三清境、以肘后三关对应蓬莱三岛、以我之元神(心君)比作是天上的玉皇(玉皇统领三界,宰制万灵,好比是人有心君,统御我之身心)、泥丸真人为道的化身(道教有朝泥丸之法,乃是约束身中百神以朝泥丸,使身神安于体内而不飞驰。)。《云笈七笺•秉受部》更是指出,人在胎中受孕结精之时,不同的月份,就会有不同的天界之气下降人身,故知人秉受九天之气而成。在进行超度之时,高功法师将存思腹部肠道这些地方为酆都地狱,以心肾之气相交而成者为太乙救苦天尊。而泥丸顶门,则是说超度幽魂赖以升天的路径。种种妙用,不离乎身中。

三、天人同构与道教修炼

道教认为道气“大道分而为二气,二气裂而为五行,大而为天地,明而为日月,灵而为人,莫不稟二气而生。”这里所谓二气即是阴阳之气,内丹家认为在人身中还有阴阳二气,《上清识语》所谓“肾气之中,暗藏真一之水,而曰阴虎;心液之上,暗负正阳之气,而曰阳龙。龙虎交媾而曰内丹。”

甲、    天人同构与养生内丹

古仙常云“天地与我,皆稟一气以资生,天地而可以长久,吾何以而有老死?”因为天地与我都稟道气而生,天地可以长久,亘古不坏,何以人却有生老病死呢?

《道德经》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可以看作是道教效法天道以长存的最早的提法。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如果能“观天之道”,进而洞察到宇宙运行的规律,进而以此规律来修身养生,则生命可以长久;以之治国齐家,家国可以永固。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以以为天下贞。”这里所谓的“一”即是道。道既是宇宙生成的根本动力,也是宇宙万物所当遵循的客观规律。

人如果能遵守、效法这客观规律,则可以长生矣。故《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清静恬淡是养生之关键。因为酗酒纵欲、纷争好斗不合乎道,故道教徒追求长生,则必须体道,这是大的原则,贯穿道士的衣食住行。故道教戒律要求教徒行柔弱、积善功,是因为“天之道,利而不害”;道士要寡欲清静,是因为天地不自生才可以长生。至于道教内丹之修持,则更是自日月朔望而推知,所谓“日月合则为丹,日月交光则为易。”双修派,以太阴比喻女子,以太阳比喻男子,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推断女子产药之日期;效法日月运行、四时交替之道,来控制炼丹的火候。这些都体现了道教效法宇宙客观规律,期望通过因此而致神仙的愿望。

我国古人认为,天地的节律寒暑,对人是有影响的,人身各项机能也随着天地阴阳的消长,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修道之士,若能明了其变化的关键,抓住合适的契机,便可以调动人身的潜能。
天师道早期经典《上清黄书过度仪》,记录了当时五斗米信徒进行黄赤合气之时与天神交流的仪范,其法术的理论即是男女分别代表天道和地道(黄气和赤气),法官通过引导年命合适的弟子进行交合,也即是效法天地阴阳之媾和,认为这样可使天地正一生气流布合气之人的身体,解释其罪孽,度为种民。隋唐时期房中派经典《洞玄子》曰:“夫天生万物,为人最贵。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矩阴阳。悟其理者,则养性延龄。慢其真者,则伤神夭寿。出入深浅之规,并会二仪之理,具合五行之数。”又曰“夫天左旋而地右回,春夏谢而秋冬袭,男唱而女和,上为而下从,此自然之理也。以此合会,乃谓天平地成矣。”足见道教修持效法天地自然之道,由来久矣。

我们发现道教的天人同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天与人都是道所化生,故都遵循同一个规律;二、天与人都是道所化生,人与天地同号三才,仙人(圣人)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人与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三、人和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与天保持互动和联系(这点与儒家天人感应说相同);四、从哲学上说,人的胚胎孕育是宇宙生长的微缩版,而其所赖以成为生命的物质即是先天真一之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由此真一之气生发;五、万物有一个共同的究竟的本体,即是道,人虽然有精气神,但是其本质上宗于一元,所以炼化精气神而为一,复归于自然(道)便成为可能(以现代科学观点看来精气神即对应于物质、能量、精神,三者相互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

乙、    天人同构与法术修持

道教认为三界的结构和人相同,而三界里所有神明在人身都能找到对应,道士之法术,即是以自身内在的神气,去合天地之神气,从而达到驱遣鬼神,祈禳祸福的功效。赵宜真在《道法会元•祈祷说》中云“清微祈祷,本无祭坛...所谓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天地。我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我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故清微祈祷之妙,造化在吾身中,而不在登坛作用之繁礼也。”

《侍宸王先生家话》云“念头起于一点,报应验于一身。头圆象天,足方象地。眉间之验,使者从天门而来;足下之验,使者从地户而至。”“将者,一气也。出吾之气,以合天之气。”“云之出也,其气蒸;雨之至也,其溺急;雨之未至也,其气炎,而膀胱之气急;电之动也,其目痒眼光忽然闪烁;雷之动也,三天沥沥而响,五脏倏忽而鸣。行持之士,又当急心火以激之,涌动肾水以冲之。先闭五户,以验五行,此其诀也。”通过《侍宸王先生家话》,我们不难看出,当时雷法的基本理论,乃是以内身的五行之气,模拟天地阴阳之气的激荡,以我之气感动于彼,从而达到祈晴祷雨的功效。

《太极祭炼内法》,乃郑所南先生传葛仙翁灵宝一派祭炼之精髓,然其作用之理论,也是以人身模拟天地,其行持之妙在乎一身之中。其内炼之法云“入室端坐,澄心静虑,息调气定,寂然良久。方存我下丹田真气如火,如大红玉丸,左右九转,甚是分明。良久,自觉玉池水满,即肾水上升之外侯也。其真火一丸,即上升至绛宫心府,号曰南昌上宫,亦号曰朱陵火府流火之庭,即发炎炎流金之火。存想己身,尽为火所焚。良久,炼身如婴儿状,端坐绛宫中,己身复完如故。婴儿渐登十二层楼上,金阙玉房之中,乃顶门泥丸宫,婴儿即化成天尊圣象,端坐宫中。左手执碧玉盂,右手执空青枝,号曰太乙救苦天尊。”而其水火炼度,皆配合内丹修持,在于肾水与心火之交媾。泥丸之上,即是天宫;两肾之下,即是地狱;朱陵火府,即是心宫;泥丸之下,即是河源,十二河源,即十二经脉之源。“心中运真火,肾中运真水,皆不出身内造化。道在迩,求诸远,非良法也。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断断无身外造化。”法师以自己之心神炼而为火铃,火铃从从顶门冲出,指引亡灵往生玉清。若火铃不能从泥丸冲出,而亡魂断无升天之理。种种妙用,不离乎身中。

这些都体现了道教的一个指导思想,即人身小天地。《太极祭炼内法》批评当时的一些流派,存思救苦天尊,而不能用自己的救苦天尊。蔽师兄朱国辉也说正一道士的法术比其他派道士的法术更灵验,其原因也在于正一道士所召之神将,都是自己身中的。

四、余论

我们对于儒家的“天人感应”、“家国同构”的思想,耳熟能详,近来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道教的“身国同构”思想,如孙亦平教授认为道教徒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于“经身理国”最早提出身国同构的是抱朴子,我觉得葛洪熟读儒经,以一身比喻一国,或许受了儒家的影响。然而儒家家国同构,所重视的是人伦忠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纪;而道家身国同构,所需要的是清静无为,因为心君清静则气血充盈。将养生与治国结合起来探讨,体现了道教向封建皇权靠拢的倾向。

道教提出身国同构论,或许是因为失落的士子,在入道炼养之时,可以从养生中感受到治国的意境,也可反映其未能忘怀于庙堂之上。窃以为身国同构,不仅表达的是养身如治国,而且还暗示着持此观点的人,对于国家(亦即是群体)观念的认同。而持天人同构观的,则在某种程度上强调的是个人,庄子所谓“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个体的自由精神。就这个角度来看,身国同构切近乎儒教精神(重视集体);而天人同构则更切近乎道家之精神(重视个人、自由平等)。按照天人同构的观点,每个人都是大道之气所化,与天地参为三才,是宇宙最有灵性的生物,也即是承认个人生命的珍贵和个体的平等。然道教的箓职,仿世俗朝廷的官阶而来,道士通过天官的封受,来弥补其在世俗没有得到的位置。儒道两家精神在此汇合,互相弥补,成为建构道士内在精神的重要元素,而天人同构更具有道家意味。白玉蟾云:“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隐遁。”即是将儒道两家之精神结合的人格。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以肉体的不坏,飞升大罗为最高境界,《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云“不失凡身得道身”即是。所谓凡身即是凡夫的肉体;道身即是得道不死的仙体。和佛教视肉体为臭皮囊不同,道士并非欲抛弃此凡躯,相反的道教认为人身难得,是一个微型的宇宙,凡天地所有皆备于我身,非常适合修炼成仙。天人同构思想,其最古的版本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毛发化为草木、双眼化为日月、牙齿骨骼化为山脉、血脉成了江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模糊界限,宇宙万物与人的一种内在的联系。而后世道教经典就有的宣扬老君创世说,其大体继承了盘古化现的结构。 “天人同构”是道教之长生不死、役使神灵的理论前提,为理解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关键。

参考资料:

《杜光庭评传》、孙亦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清•仇兆鳌、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年

《悟真篇集注》、清•仇兆鳌集注、同治癸酉广州三元宫藏版翻印本

《洞真黄书》、出自《中华道藏》、第八册、华夏出版社

《上清黄书过度仪》、出自《中华道藏》、第八册、华夏出版社

《云笈七笺•秉受部》、宋•张君房纂、华夏出版社、1996年

《西山群真会仙记》、施肩吾、出自《中华道藏》、第十九册、华夏出版社

《修真太极混元图》、宋•萧道存、出自《中华道藏》第十九册、华夏出版社

《太极祭炼内法》、郑所南、出自《中华道藏》第三十二册、华夏出版社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出自《中华道藏》、第三十一册、华夏出版社

《道法会元•祈祷说》、出自《中华道藏》、第三十六册、华夏出版社

《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法•索安、吕鹏志等译、中华书局、2008年

本文作者:万景元      曾发表于鹤鸣山《道源》癸巳年春季刊

来源:道教之音

点击数:5946  录入时间:2013/4/9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