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的思想与智慧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道家是儒家之外另一个著名的学派,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就是儒道互补。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在于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伟大智慧。《老子》为何又称“道德经”?何为道?何为德?道教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宗教?2013年3月23日,陈占国教授贵阳国学大讲堂开讲

  老子教我们从反面看问题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聃,被尊称为老子。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在周朝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史”期间,有机会整理和阅读大量的图书典籍,因此见闻广博,熟悉典章制度,通晓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见识跟学问的人,这些经历使他形成了深奥、玄妙的思想,为创立道家学说打下了基础。

  陈占国谈到,老子所著经典《老子》一书只有5000多个字,其思想却极其广博深刻,又带有几分神秘,为历代的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崇。流传至今出现了不止千家的注释,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经典。

  《老子》最早只是分为上下篇,到了汉代才分成“道经”和“德经”,世称《道德经》是隋唐以后的事情了;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人称为《德道经》。

  陈教授开篇就谈到,老子的思想里有很多消极的东西,这恰恰是老子以逆向思维,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另一面、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很多东西。老子思想的突出特征是凸显了一个“反”字。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从反面看问题,要比正面看得更清楚;从反面着手解决问题,要比正面解决得更好。因为看到了“反面”,也就看到了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近年来很多人把老子积极化、现代化、儒家化,或者是做很多积极的解释,这反而失去了道家思想的本来面目,”陈占国如是说。“西方人发现了"有",老子却发现了"无"。但是,这个"无"不是没有,在老子这里,"无"的意义要复杂得多,它至少是有着即有即无、似有似无、没有这三种意义。老子要向人们讲这个"无"。可是无只是一种性状,在语言上只是一种否定性的表述,不能做名词用,不能做概念用。一个东西没有名称,也无法定义,这该如何呢?老子说,出于不得已,我勉勉强强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把它叫做"道"”。

  老子的“道”是啥意思?

  陈占国教授说,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对象化的认识,东方人是一种体认。也就是说,老子的道是悟出来的,是他从生活中、从大自然的天体运行中体验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大概有三层意思:一是道路,这是一条天地万物都要走的必经之路、总的规律、原则或者法则。

  第二层意思是原始之气,既有初始物质的之意,也包含有能量之源的意思。

  三是指宇宙空间,是天地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处所。

  在老子的思想中,这三层意思往往是混在一起的,在谈论不同的问题时,他会对三者有所侧重。而在老子的生命哲学中,“道”指的是元气。

  老子在《道德经》第21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种道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把握。它依稀微妙,无形无象,恍恍惚惚,似有似无。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已经认识到天地万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种似有似无的原初物质演化来的。

  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描述中不难看出,“道”包含天体运行轨迹、原初之气、宇宙太空三方面的意义,而这三方面又总是紧密地连在一起,所以老子也总是把它们连在一起说。

  陈占国谈到,从老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道”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二是虚静、柔弱、处下的雌性特征。老子把它们概括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14章)认为万事万物无不遵循这两条原则和规律。

  道家提倡淡泊宁静

  “德”是老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它几乎与“道”具有同等的地位:“德”在原始意义上与“得”同意,都是获得、得到的意思。万物生来都有“得”,都是从“道”那里获得了生命,开始了自己的存在: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名到有名,从不可道到可道。

  陈占国解释,老子认为,人不应有为,人一有为就会背“道”离“德”,就会失去自己的本性。而如果不小心被搅乱了、失去了,可以通过修炼身心的方式重新得到。道内在于生命,就是得(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道”,道是万物本性。我们都是“假人”,扮演着社会角色的人。真正的你是谁?绝不是戴着某一种社会角色标签的你。

  道家提倡比较原始的东西。老子特别对人们提出告诫“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希望人们能够“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第28章)。希望保持人原始的朴素性,淳朴、老实、不要学奸巧的东西。提倡人们过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的生活。

  返璞归真、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首先在于“贵弱守雌”,也即是返朴归真。陈教授讲到,老子说:“若婴儿之未孩”。就像孩子的状态,无知无欲,未受污染,甚至是一种混沌状态的精神世界,这样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从“道”那里得来的东西没有丢掉,保持住自己的本性。赤子一般的纯自然状态,无思无虑、精神与形体高度统一。

  而人在长大以后丢掉了很多本性,可以在精神上尽量保持这种状态。“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寂兮似无所止。”(第20章)。

  老子认为,善于守道的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像正在融化的冰,没有形迹,如没有雕过的木料和未雕琢过原始的美玉,像山谷一样空阔虚静。守住这种“道”的精神,就不会被搅动;被搅乱了,还是可以让自己静下来,守住内气,虚无恬淡的状态,即便丧失一些精神,也会慢慢恢复你的生命力。

  以曲求全、宠辱不惊也是老子重要的人生智慧。“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老子认为忍受委屈才能成全自己,陈教授谈到,做人要忍得起委屈。该忍要忍,不要争强好胜,好勇斗狠,争名逐利。不知足的人会很操劳,享受不到他的成果。

  “过去了就放下了,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一切放下立地成佛……最可宝贵的就是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本是赔不起的,道家讲贵身。老子的方法是无身、外身,忘掉身,自然能无天下,外天下,不把天下看成是你私人的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当得好最高统治者。”

  陈占国还谈到,道教跟道家是相反的。作为宗教的道教是逆自然的,追求返老还童,其养生的东西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跟道家的哲学思想完全没关系。道家讲究顺应自然,不要跟自然较劲,不要跟自己较劲,不要老想逆天而行。

  在心态上要有道家的知足的心态,活得清心寡欲更幸福一些。是一种个人感受。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看似消极,其实是人生另一种大智慧。大智若愚。其实是包含了聪明的一种愚。“你看到现在,我看到的是未来”。陈教授如是说。

  作者:谭芸 一佳

点击数:4317  录入时间:2013/3/26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