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版所摘为作者自序及“问学老子”部分。
作者名片
鲍鹏山,教授、学者、专栏作家,《百家讲坛》主讲人。安徽六安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思想史尤其先秦诸子研究,怀独见之明。出版《论语导读》、《先秦诸子八大家》、《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风流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数部。作品被选入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各地自编的中学语文教材。
鲍鹏山说
我为什么要写孔子
20世纪,孔子曾经遭遇过两场巨大的苦难和不幸:第一次是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批林批孔”。在这两场运动里,孔子都成了人们否定、批判、声讨的对象。
在这种情形下,自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我们就反思: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新世界面前,我们总是失败?最后,我们发现,在文化上,我们是落后的。然后,我们进一步反思:西方比我们多什么?答案就是:它的文化里比我们多民主,多科学,多自由。由此产生更深入的追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民主?因为孔子。我们为什么没有科学?因为孔子。我们为什么没有自由?我们也把它归罪于孔子。所以就喊出了一个非常严厉的口号,叫“打倒孔家店”。
其中,人们批判的很多东西,比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等,并不是孔子的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孔家店”里摆放的,并不都是孔子的东西,甚至是孔子不喜欢的东西。根据那个时代的特殊情况,“五四”先贤们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文化箭垛”,是传播学的需要。因为这样的口号生动、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感觉,让普通人也能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实际上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
我们之所以把一切的不幸,一切的失败,最终都归结到他那里,恰恰说明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我们把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幸福、自己的荣耀,都归功于他;而有些时候,我们又把我们遭到的不幸、经历的失败、受到的屈辱,也归罪于他。孔子成了我们归功与归罪的最后对象。这是孔子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如此,了解孔子,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问学老子
孔子学生中有两个贵族子弟: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这两人的地位非常特殊,是鲁国最有名也最有权势的三大家族(三桓)中孟孙氏家族的两个同胞兄弟。
他们之所以拜于孔子门下,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孟僖子说起。鲁昭公七年,楚灵王造章华台落成,想请各国诸侯参加典礼。鲁昭公就去了,同时带了大夫孟僖子负责外交礼仪。可偏偏孟僖子不懂礼仪。途经郑国,郑简公在国都城门慰劳鲁昭公时,孟僖子竟不知如何答礼。到了楚国后,楚灵王在城郊举行郊劳礼欢迎鲁昭公时,孟僖子又不知如何应对。在楚国,甚至遭到对方戏弄。
要知道,鲁国的始封君是周公,周公是周礼的制订者。鲁昭公、孟僖子这一趟外交之旅,简直就是转着圈子丢老祖宗的人。好在孟僖子还有羞耻心,回国以后,下决心研究礼仪,向懂礼的人学习。谁懂礼,他就向谁学习。临终之际,他嘱咐自己的两个儿子说: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说(南宫敬叔)与何忌(孟懿子)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
于是,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这一年是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岁,这两个小兄弟十三岁。弟兄二人同生于昭公十二年,可能是双胞胎。
孟僖子两个儿子的到来,还给孔子带来了一次很好的问学机会。
一车两马
孔子曾经到宋国去学习殷商之礼,曾经到郑国向子产学习,入鲁国的太庙做助祭,也能做到“每事问”。他在鲁国学的主要是周礼,但是周礼的大本营,首善之地,毕竟是在周王朝的国都啊!而且在那里,还有一个高人,谁呢?老子。
孔子早就想到洛邑向老子求教,可是距离太远,没有人赞助,他自己不能步行前去。现在有贵族来做弟子了,机会也就来了。他就跟南宫敬叔说:“我想访问周,向老子请教,你能不能够跟国君说一说,让他支持一下?”南宫敬叔找到了鲁昭公,把孔子的意愿说了。鲁昭公当即决定给他一辆马车,两匹马,还给他派了一个人,除了一路上照顾孔子之外,兼做保镖,以确保出行安全。孔子另外还带了一个人,《史记》说带的就是南宫敬叔。现在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南宫敬叔当时才十三岁,不大可能,应该是另外一个学生。就这样,三个人出发到洛邑去了。
鲁昭公对孔子的确非常好,他在孔子人生的两个最关键的时刻,都帮了孔子。孔子二十岁生了儿子的时候,鲁昭公给他送了一条鲤鱼。现在,又给他支持,让他去周问道于老子。
鲁昭公的这两次相助,都是在孔子特别需要的时候,而且都有象征意味:
“一条鲤鱼”,象征着国家、政府对孔子身份、地位的肯定。由此奠定了孔子在鲁国的地位,并为他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搭起上升的阶梯。
“一乘车、两匹马、一竖子”,象征着国家、政府对孔子创办的私学的肯定、承认和支持。孔子所办,虽为私学,却获得了公家的首肯。
更重要的是,孔子得到老子这样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高人指点,对于他这么一个三十而立、雄心勃勃、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非常及时。
鲁昭公实际上是一个很软弱的国君,他最后客死他邦。但死后被谥为昭。昭的意思就是明白人。我们看他帮助孔子,说明他在一些事情上还是很明白的。鲁昭公被“三桓”掣肘,实在是他人生的悲剧。而孔子对鲁昭公,一直心存感激。
收藏智慧
孔子到了周,见到了老子,向他学礼。
据说,孔子见老子,向他求教,大概是孔子先侃侃而谈,向老子展示了一下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见解。老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他们的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是他们的言论还在罢了。君子如果时运好,得到明君的帮助,就可以出来做官,做一番事业;可是如果时运不济,没有明君,那就不妨随波逐流,一切听之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