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阿不都热合曼·肉孜
哈萨克族青年翻译海拉提·木拉提因他
从事的翻译工作感到很幸福,他愿意成为哈萨克族和汉族之间交流观念、思想的桥梁。他认为日常生活中各民族的交流是生活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是具有深度的交流。
两年前,海拉提将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哈萨克族文字,在《木拉》杂志上发表了。这个作品让他费了不少功夫。为了让哈萨克族读者对老子有更多的了解,他把《史记》中的《老子传》翻译成哈萨克族文字,同《道德经》译文一起发表了。
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海拉提感到,《道德经》在中华民族形成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
海拉提翻译老子的《道德经》时,几乎没什么可参考的哈萨克族文字资料,但他的努力结出了硕果。曾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胡赛音·瓦里夏在他的题为《软实力有用软方法有效》一文中,引用了海拉提翻译的《道德经》中的一个段落,并做了注释。
一次,一位哈萨克族读者专门找到海拉提,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原来你就是《道德经》的翻译啊!见到你真高兴,翻译得真好,好!”说完话那人转身就走了,海拉提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现在意识到他翻译的《道德经》,是多么受哈萨克族读者的欢迎。
海拉提从高中开始,就热爱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在《雏鹰》、《少年科学》、《曙光》、《伊犁少年报》等哈萨克族文字刊物上陆续发表诗歌、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
大学时,由海拉提作词的一首歌颂哈萨克族诗人唐加里克的歌曲,在新疆电视台“五四青年节”的节目中播出时,令他激动不已。
海拉提有一个漫长而有趣的求学之路,他上过哈萨克语学校、汉语学校,大学预科时曾在主要由蒙古族同学组成的班级里上学,还曾在主要由维吾尔族同学组成的民族班上过学。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了解到各个民族的性格,让他明白了不同民族间要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的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