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驻足观看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寓意刚柔之道的老子塑像。 王莉莉 摄
“老子”吐舌,雷倒网友。
龙虎网讯 近些天,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一尊“吐舌露齿”的老子雕塑引发了争议。20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说,这尊老子雕塑寓意道学思想的精髓“刚柔之道”,关于作品的由来及美学寓意,现已着手制作标牌,以便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20日下午,记者在金鸡湖畔找到了这尊老子雕塑。细观雕像,高约两米,以正方形石墩做基底,老子身体微前倾,张大嘴巴,露出仅有的一颗门牙,并向外吐出长长的舌头。石墩上的金字介绍表明,雕塑名为《刚柔之道——老子像》,是雕塑家田世信2003年创作的艺术品。
位于金鸡湖东岸的老子雕塑与位于金鸡湖西岸的苏州新地标“东方之门”相映成趣,两千五百年前的先哲,背对着两千五百年后的现代建筑,一前一后,给人以时空穿越之感。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份,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向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捐赠了这尊老子雕塑,这是田世信两座作品中的一个。
之前,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在发布的官方微博中称:《刚柔之道-老子像》由雕塑家田世信先生创作,关于作品由来及美学寓意,可参见此视频中作者的解说http://t.cn/zj9Oojs或我们之前的微博说明。目前,相关说明标识牌已在制作中,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市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艺术创作需要“百花齐放”,艺术探索更需“百家争鸣”,感谢大家的关注。
令人敬仰的道家圣贤,为何要设计出如此“搞怪”的形象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微博发布的视频中,作者田世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早已做出过相应阐释。田世信解释称,老子“吐舌露牙”在历史上早有典故记载。相传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沉默不语,张开了嘴,露出牙齿,吐了一下舌头。舌头是软的,象征着“柔”的一面。而牙齿是“硬”的,象征着“刚”。岁月流逝,“刚”的牙齿已快脱落殆尽,而“柔”的舌头却依然完好。老子用形象的比喻回答了孔子“刚柔之道”的问题,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大智大慧。
田世信认为,这尊雕塑诠释了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子“入世”,老子“出世”。以唇齿比拟刚柔,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警示。
20日下午,在老子雕塑前聚集了几位前来参观的游客。苏州市民王先生表示,确实有点像网上说的吊死鬼,蛮吓人个,最好么移走。而来自上海的李敏女士则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这个雕塑放在文化艺术中心这里,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不能因为有人说他丑就移走,这样下去,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流失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
新浪微博网友“相里六续”表示,雕塑反映的是老子吐舌露牙、以唇齿比拟刚柔以回答孔子的刚柔之问。但表现手法似乎不妥,让人误解,且百姓大多不具备相关知识看不懂。用文字加以注释会好一些。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城市雕塑最为集中的区域,一系列高品质的雕塑让这片有着“洋苏州”之称的新城区更显国际范儿。但在不久前,金鸡湖畔一排形似裸女椅子的雕塑备受网友调侃,为避免公众误会,苏州工业园区已将其移走。但如今“老子雕塑”再遭调侃,城市雕塑该何去何从社会公众是否应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城市雕塑又是否需先考虑社会公众的文化观念
在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级环艺师孙厚义看来,一个城市建得再好,如果没有文化符号,就像是一个虽然强壮却没有表情的、木讷的人,就没有亲和力,而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的表情。而且,城市雕塑是一个系统,它应该是多轨制的,既要有表现本地文化、民俗的传统内容,又要有表现未来的、抽象的内容。
孙厚义认为,城市雕塑就像是一个谜面。雕塑家应该给出恰当的谜面,这个谜语要让老百姓喜欢猜也猜得出,并且能提升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此外,城市雕塑需要整体规划,重点解决各类城市空间与雕塑作品的协调关系等问题。最后,他认为,地标雕塑要能展示个性美,成为外地游客认识苏州的独特记忆,让影响力扩散到苏州之外。
如今,裸女椅移走了,老子雕塑正在等待发落,但关于城市雕塑的讨论却变得难以平息。
有人以伦理划线,主张城市雕塑应当内容第一;有人从艺术出发,认为城市雕塑不能简单地成为概念读物;有人从求同出发,要求城市雕塑最好能让所有人一致接受;也有人从存异出发,呼吁城市雕塑就应一千个人看了有一千个感受。
伴随着城市文化的日益发展,曾经是欧美人专属的城市雕塑,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现如今,我们拥有了有形的城雕,是不是也拥有了无形的城雕文化作为公共产品,城市雕塑如何在创作者的个性与公众审美之间架起一座桥一座城市雕塑引发争议,是创作的成功还是失败家松钏肌�(黄梅)
(原标题:苏州回应老子吐舌雕塑被指像鬼:属表达刚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