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茂森
一
昨天,独自到陈抟公园游玩,再次拜谒陈抟亭,引起无限遐思。
陈抟亭是今人为纪念陈抟老祖而建的碑亭。据《鹿邑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在这里曾建一座白云庵,乡亲们称为陈抟庵。庵内建有大殿、寝殿和东西廊房。山门上的对联是:华山遗一老,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鹿地建生祠,山河同其久,日月同其明。史志还记载,数百年前,这里曾为道院,后院有陈抟老祖的卧像,水环四面,一径幽通,芦堤柳岸点缀四时景象,游者飘然物外,如在青坪莲峰之间,是城隅胜处。看来跟如今游人如织的胜境别无二致。可是,陈抟庵并没有“山河同其久日月同其明”,而是因战乱和庵院年久失修而被毁。
但是,陈抟老祖并没因为陈抟庵被毁而从家乡人的记忆中褪色,人们对他的故事依然能传其详。据传,陈抟的家世和出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在涡河岸边住着一位陈老汉,靠打鱼为生。有一天,在捕鱼时,捞到一个软体球形物。老汉虽不认识是何物,反正把它带回家去,整治后煮煮吃。他正准备柴禾架火时,突然劈雷火闪,风雨大作,放在地上的软体球形物,蠕动起来,不一会儿,就裂开一条缝,迸出一个男婴来。陈老汉十分惊喜,认为这是上天给他送个儿子,他就把婴儿养了下来。因为婴儿是球形物所生,于是就为他取名叫抟。小陈抟四五岁时,就能在涡河里游来游去,任意逍遥。有个穿青衣的妇女,来给他喂了奶,此后他就变得超常聪明,十分灵异。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陈抟十五岁时,己通晓儒家学说、道教玄理,能诗善文,小有名气。尤其是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不能遗忘。这就不能不相信他神异奇特的天赋和智慧了。
其实,历史上的记载更详,陈抟是位隐士、易学家,更是一个政治家,优秀的书法家。他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属河南省鹿邑县)人。后唐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陈抟接连两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科考入仕的道路,使得他心灰意冷。一场大病之后,他心中豁然开朗,深知学儒简陋,不堪大用,决心放弃仕途,周游四海,寻访救民治国之学,于是,他要坚决离家,出外远游了。
二
陈抟最初漫游京洛间,野冠草服,行歌坐乐,日游市肆,夜卧山林,再加上他诗思敏捷,出口成章,信手拈来,文不加点,名声扬播伊洛。京洛的士大夫们仰慕其清风高节,都想目睹陈抟一面,犹如彩虹贯空,先睹为快。甚至惊动了后唐朝廷——唐明宗李嗣源也想目睹陈抟风采,亲草诏书,召陈抟入宫。
陈抟奉诏入宫,不向明宗行跪拜大礼,仅仅躬躬身作个揖罢了。唐明宗没有因他不行大礼而怪罪,反而更加敬重,特赐他雅号叫“清虚处士”。又赐宫中美女三人,一时轰动朝野。陈抟面对明宗“赐处士”、“赠美女”之举,大为不解,不违清高之志,就不辞而别,离开了宫廷。
至今,在洛阳龙门西山摩崖仍可观览陈抟留下的不少名迹:
“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这副联语据说是赞颂乡贤前辈太上老君李耳的,恐怕也是他自己的写照吧。
陈抟逃离洛阳,周游天下名山大川。
后晋时,陈抟西南游到巴蜀(注:这也许就是陈抟又被称为“西蜀崇龛人”的原因吧)。在云游途中遇到孙君房和鹿皮两位高士,他们说武当山九室崖是隐居最好之所,他遂入武当山。陈抟隐居武当达二十年之久,服气辟谷,恬然自处。他除了修炼外,还潜心研究易学。他还学得一手高级预测术,看相揣骨。他曾对着镜子给自己看相,预测未来,说:“非帝即仙。”这是说不当帝王就当神仙,二者必居其一。又取字“图南”,意味着“企望南称帝”!
陈抟身处五代时期,战乱频仍,他虽身在山林,而心系天下,时时注视着时局的演变。五十年间,五易其主,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样的迅速。想过把“皇帝瘾”的不在少数,陈抟作为有志之士,有这种君临天下的想法,也不足为奇。
三
陈抟一到华山,种种传说就散扬开来。有的说陈抟的居处没有道士,只有兽迹鸟声;有的说陈抟的睡处看去只是白骨一堆,走近了才见是一人熟睡。据说陈抟有一次在华山中一连睡了几个月,身上都长出苔藓来了,有樵夫过而见之,以为他死了,就在旁边挖了一个坑,准备把他埋了。当他扛起陈抟准备放到坑里时,陈抟醒了,揉揉眼睛,说:“谁搅了我的好梦?”
当时,华州长官罗彦威把这种传说集中一起奏报周世宗柴荣。这周世宗是一代明君,原本不信仙佛,曾在大周境内下诏灭佛;现在却也想了解一下陈抟的底细,说不定这位道士也会献上治国方略呢。于是,立即诏令华州长官护送陈抟入京。陈抟一进京入宫,世宗随即派人把他锁起来,让侍卫们轮番看守,来证明陈抟的睡功。谁知陈抟连睡一月有余,这才使世宗相信陈抟确实有真功夫,于是世宗才在便殿召见了陈抟,并进一步询问有关炼丹术和成仙之道,看样子,世宗一心想把陈抟的真东西学到手。出乎意料,陈抟却很严肃地说:“皇上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国安民为念,怎么能留意黄白升仙之事!”世宗听了很不高兴,但却被陈抟的“睡功”所迷惑,于是就下诏拜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回绝。最后,赐号为:“白云先生”,派专使护送陈抟返回华山。陈抟这趟入京,了解了皇家的方方面面、虚虚实实。陈抟庵又称白云庵原因就在于此。
不久,世宗病故,幼主柴荣继位,仍用世宗年号,称为“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陈抟预料这是夺位登基的最好机会,于是就动员了数百位追随者一起前赴汴京,陈抟骑着白骡领先前行。正当陈抟一行匆匆忙忙急行的途中,得知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已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得了后周政权,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取年号建隆。一日他来到华阴城中,听得市人相与传言“赵点检作官家”(即赵匡胤作皇帝),惊喜大笑,竟跌了下来。人问其故,陈抟道:“从此天下太平日子了!”
相传,陈抟与赵匡胤有着久远的交往。赵匡胤小时候,天下大乱,其母杜氏用两只箩筐挑着匡胤和匡义兄弟俩离开洛阳奔走他乡,陈抟在漫游途中相遇,口里吟哦道:“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担上挑!”赵匡胤长大后,有一年,和弟弟匡义、朋友赵普一起在长安,恰好陈抟又漫游到长安,相遇后,陈抟一手拉着匡胤,一手拉着匡义,到一家酒肆饮酒,赵普无意中抢先坐到上座,陈抟指着赵普说:“你是紫微垣中一小星,怎么能客居此座!”赵普听后只好移居下座,四人喝得酩酊大醉而散。
四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后,又特诏陈抟入宫,垂询治国之策。陈抟献了“杯酒释兵权”的上策,将兵权收归中央,宋太祖很高兴,当即采纳;太祖又问国家之后的事,陈抟只说了“一汴二杭三闽四广”一句,再无下句了,急得太祖连问,陈抟只是笑而不答。到后来,历史验证了陈抟对两宋的未卜先知;赵宋王朝十八帝,一建汴京,二建杭州,结局是,三逃福州(闽)四绝崖山(广)。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里的一个夜晚,宋朝宫廷传出了一个“烛影斧声”的故事来,说是太祖之弟借探兄病的名义,将其杀害,自己登上了宝座,是为太宗。朝臣有所议论。不到百日,宋太宗即派人去请陈抟入京,询问治国之道,更重要是想通过陈抟之口传达“君权神授”的天理,以塞群臣之口。但被陈抟谢绝了。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春,宋太宗又派大臣陈宗颜奉圣旨和御诗,前去华山召请陈抟。而陈抟上表答谢并附诗一首示意拒绝了。宋太宗两次遭到陈抟拒诏,十分气恼,于是他在朝中怒问太监石宝:“你说朝廷谁能把陈抟请来?”石宝推荐了葛守中,太宗立即命葛守中奉诏书和御诗三赴华山。这一次,陈抟被太宗的诏书和御诗的内容所打动,也不敢再违抗了,便决定随同葛守中前赴汴京。
陈抟身著羽衣,头戴华阳巾,脚穿草鞋,一副道人打扮进京入宫了。宋太宗在皇宫延英殿以宾礼会见了陈抟,二人以诗问答,心心相印。
太宗问:“知卿得道数许年?镇日常呑几粒丹?可许鬓边无白发,还疑脸上有红颜。终宵寢向何方观?清晓斋登甚处坛?肯为朕躬传妙诀,寡人拟欲似卿闲!”
陈抟答:“臣今得道几经年,每日常呑二气丹。仙酿饮时添漆鬓,蟠桃食后驻童颜。夜深只宿云台观,晓起斋登法箓坛。陛下问臣修养法,华山深处可清闲。”
太宗听后非常高兴,于是说道:“先兄太祖皇帝功高德厚,宣先生而不至;寡人功卑德薄,烦先生降临丹陛。”陈抟说:“先帝不烦贫道来,陛下不免臣一到。”说后二人都开怀大笑。
宋太宗为选定皇太子,煞费苦心,让陈抟定夺。特让陈抟到各王府给皇子看相,而最后确定。陈抟早就料到太宗用心于寿王,即后来的真宗赵恒,所以,看相只不过是假借而己,主要是依托自己的神妙美名来使各王子驯服,不惹祸于萧蔷之内。因此,陈抟车过寿王府门就返回皇宫,太宗追问此事,陈抟说:“寿王门卫皆将相,那就不用见王了!”就这样,陈抟空走一趟,皇太子就轻而易举地确定了,太宗那棘手劳心的承继大统问题,就这样顺利通过了。
宋太宗多次在皇宫劝说陈抟弃道从政,留京作官,都被陈抟婉言谢绝。太宗曾以谏议大夫作为封赠,也被陈抟坚决回绝,特作长诗《退官歌》以明心志。其中说“时人笑臣不求官,官是人间一大病。官卑又被人管辖,官高亦有人趋佞。或往秦,或经郑,东来西去似蝇蚓。直至百年不曾歇,算来争似臣清静。”
太宗劝说不成,最后以实际行动来考验陈抟。这一次,太宗请陈抟到政事堂(宰相办公处),陈抟己猜到太宗的用意,而宰相宋琪却故意问陈抟的修道养生之术能否面授给大家,陈抟却也直截了当地回答:“贫道不谙神仙黄白之术,吐纳之法,无从奉告,即使有百日飞升,隐身化形之术,却无益于社会,功及人伦。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乃仁圣之君。正值君臣协心同德,兴化治世之秋,理应勤行修炼,无复追道问法。”陈抟宏论一出,宋琪如实上奏,太宗十分满意。而陈抟以为可离京返山了,但却招太宗更加重用之意。太宗执意陈抟献治国安民之策,陈抟无奈,只好献以“远近轻重”四字,他又解释说:“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太宗更加高兴,特下诏赐号“希夷先生”,恩诏陈抟返回华山。陈抟无意于功名利禄,皇帝多次诏他出仕,他都没有接受,曾在谢诏表上说:“一片野心都被白云锁住,九重宏诏休教丹凤衔来。”为了躲避皇帝的一再召请,他就隐居在这里的一个小山洞里,并又写了《答使者辞不赶召》诗一首:“九重特降紫施宣,才拙深居车静缘。三色满庭供画蟑,松岗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如今洞上还有“避诏崖”三字,据说是陈抟老祖亲笔题写。
太宗令华州长官为陈抟修葺云台观;又命在京文武百官设宴欢送陈抟,并各赋诗一首相赠,陈抟也赋诗一首答谢:
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闲,来时自有白云封。
陈抟回到华山勤于著述并持修睡功。他作有一首著名的《睡歌》: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挚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鼾睡。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君子,只争些小闲气怎如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一觉睡去,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以“善睡”闻名天下,有“睡仙”之称。
陈抟一生著述颇丰,撰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
陈抟将《无极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邰康节,邰康节遂创先天易学。南宋朱熹将此图冠于其著《周易本义》卷首,遂风行天下。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初,陈抟吩咐弟子贾德升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贾德升即着手找人帮助开凿。端拱二年七月,石室凿成。陈抟即收表上奏太宗,其中说:“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七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陈抟“如期而卒,经七日肢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享年一百一十八岁。(作者系河南省鹿邑县政府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