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家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黄灿章


    文化是人类存在最本质的劳动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体概念,是由人类创造并制约着人类世界的灵魂,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把人与人联系起来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量。而先进文化是最能发扬和体现人类本质的文化,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发展要求和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实现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的价值源泉。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先进文化同落后文化斗争的过程,也是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的过程。建设先进文化不仅要依靠先进的阶级基础,也要依靠先进的文化根基,还要注意吸取外来的先进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的护国历程,就是以文化立国,即用文化建立天下秩序的过程。以天道与人道互通的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基础,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道家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和合”哲学思想。在商代以前的统治者认为天神、上帝是在统治者之上,人民在统治者之下。从周朝的统治者开始重视人民的地位,把民与天相联系,提出人民与天神同样重要的“民为神主”论点,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政治态度。据《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语:“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是说皇天没有亲疏,它只辅助能给人民带来好处的有德统治者。从此逐渐流行了崇天与保民并重的社会风气。到了春秋时代,老子以意象思维方式探求天道,以否定天神上帝创世的无神论认识和解释世界,揭示了天地只是宇宙运行物质形态的一个区域,对宇宙生成的本原及其运行法则进行了一次哲学飞跃,建立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反对文明异化,使人文建设和社会机制不违背天道自然规律的文化体系。以天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的玄妙德性推论人道“爱民治国"(《老子》通行本第10章)主张治理国家以民为本,以“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通行本第49章))和“恒有三宝恃而宝之”(《老子》通行本第67章))的精神,为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打下了基础。到了战国时期,儒家的天命观吸取道家的民本思想,孟子把重民思想概括为“民为贵君为轻"。孟子认为一个人得到天子的赏识,可以当诸侯,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当大夫,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当天子。一个人本事再大,得不到人民的赏识,不能当天子。由此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肯定了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特别是从强大的秦朝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开始只有几百人的农民起义推翻以后,使西汉思想家对民本思想有了新的认识。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在《新书,大政上》论述民本思想说:“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是说国家、国君、官吏都要以民为根本。道家反对文明异化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吏为民役的异化过程。“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老子》通行本第58章)告诉我们,人民虽为国家之本,还都要在统治者的统治之下,在官吏的管辖之下。官吏本来是人民的仆役,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异化为人民的官老爷。唐朝的柳宗元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食之于土者,出其十一庸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庸一夫于家,受其直,怠其事,又盗若货器,则甚怒而黯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黯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凡是在地方当官的,你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当官的都是人民的仆役,而不是奴役人民的。凡是在某个地方生活的人,都要拿出自己收获的十分之一的财富雇佣官吏,让他们负责为人民主持公道、公平地处理一些事情。而现在天下的官吏都是拿了傣禄,又不为人民做事。何止是不做事,还贪污受贿,剥削人民的财物。假如你雇一个仆役在家,他拿了你给的工钱,不给你干活,还要偷你家的钱物,那么,你必定大怒要惩罚他或者把他赶走。现在天下的官吏多数就像这样的仆役,人民却不敢发怒,也不能惩罚或罢免他们,为什么呢?因为形势不同,虽然形势不同而道理却相同。应当怎样对待呢?只要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惊恐害怕吗?柳宗元以主仆关系比喻人民与官吏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先进性,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基。



    马克思的文化理论基础,是关于人的活动的统一性。关于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说过:"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但是只要我们把社会存在理解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意识就不再是社会存在的"副现象"了,因为劳动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意识为其提供动力和方向。而且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意识的现实性才能得到证明。所以要把社会存在看作是一个与社会意识不可分割交识在一起的总体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因此,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进化而不断进步的,比如社会主义文化优于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优于封建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优于奴隶主义文化等。但是由于文化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以及顽强的竞争性。如在封建社会初期出现"民本思想"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人创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文化。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还存在一些迷信日愚昧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这些腐朽文化不仅滞后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而且还具有顽强的竞争性,极力腐蚀人们的思想,导致先进文化意识形态对民众失去吸引力,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家政权失去了民众的社会支持和舆论拥护,而陷于独立境地,就只能实行赤裸裸的暴力统治。从而出现没有文化领导权的专政局面。所谓“文化领导权”就是指一个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居于支配地位,控制和掌握着广大人民的头脑。统治阶级除了依靠强力来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外,还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保持其统治的合法化。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根据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引发的国内诸多矛盾,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加强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领导权。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四个如何认识”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一切”、“发扬五种精神”等都是避免陷入经济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举措。同时,坚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也是避免陷入文化意识形态中心论的抽象空想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保证。实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系列创新,生动体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辩证法。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霸权主义竭力维持“单极世界”,社会主义亟待走出低谷的历史关键时期,回答了开拓社会主义前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学和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而带有根本性而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执政党的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织保证。


    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人类理想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是在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基础上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以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一致,逐步克服自然与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限制为目标,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优越的文化。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了解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因此,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已经创造的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那部分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我们实现文化意识形态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比较而言,文化意识形态的兼容能力也是人类理想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通行本第16章)莱斯特.瑟罗指出:“资本主义乞今取得的暂时优势,是与其强大的兼容能力分不开的,面对来自共产主义和福利国家两方面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竞争,资产阶级积极吸收这两种制度的可容部分,获得了新的发展。”(参见莱斯.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可以相信,兼容了世界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必将大大增强其文化意识形态的创新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想保证。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价值观念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目标。价值观是指人追求价值目标的观念。中国共产党的促进会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四有”公民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第一要务,是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四有”公民的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各级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垂范作用,是培养“四有”公民的正确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执政党的先进地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制体系,融入到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的管理之中和各行各业的行业管理之中,以及社区群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之中,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激励先进,追求高尚,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仰体系和利益观,培养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见利忘义、损人利已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钱交易、权利变异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侵蚀,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保证。


    民主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法制体系的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以法制国”和坚持不懈地“以德制国”,是对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优良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理和建设国家的理论创新,也是构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贡献。中国传统的“德治”,是以人治为导向的治国体系,今天我们实行的“以德治国”是以民主法制为前提,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任为根本目的,为“以法治过”奠定良好的伦理基础。把民主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的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总目标之中。唐朝柳宗元所说的“势不同而理同”,是指当时的封建社会没有民主,人民只有载舟和覆舟的作用,无法保证现金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才出现“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而当今社会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将逐步广泛地拥有选举权,参与管理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培养“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保证。但是民主与法制建设是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类文明全面进步的循序渐进过程。如果单科独进地发展民主,突然完全控制官员成为真正的仆人,会导致政府成本过高,极端民主、无政府主义和民主暴政,削弱政府处理国内外事务能力等负面效应,扭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资本主义设计并主导的全球化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带动整体亿以上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文化价值的全球化的发展,推动21世纪的人类社会卷上必然成为人类追求世界大同的实验场。

    由于先行现代化的国家和民族,以强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支撑着文化价值观念系统与前现代化国家和民族的弱势社会自我生存的文化部落主义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一动因已经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共产主义于资本主义对立的意识形态,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人类文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以其经济和军事地位的优势,使用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干预别国内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非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必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各国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继往开来重塑辉煌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华语文化多元化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关系到全球化运动的前进方向和未来命运。

    文化多元化形成文明类型的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和结果。以道魂儒形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和合”哲学思想,包含着和谐合作的价值观念,不断克服自然和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制约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局限,达到自由、自觉的发展,是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呼唤着人类不同文明思想的交流,与全球化发展达到诚实、公平、正义的合作有着积极的亲和性,在经济全球划时代出现了独特的生命力,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以道魂儒形为主干的东方文化,在政治形态上的反映是依靠文化的力量,传布四方,平章百姓,协和万邦。而西方文化推崇个人本位,提倡克服自然,在政治形态上的反映是依靠政治军事的力量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文化霸权主义核物理扩张的强权政治。然而,在西方文化缺失的地方,中国文化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类呼唤超越民族利己主义和扩张主义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呼声,给中国文化的“和合”哲学思想,为建立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世界文化提供了借鉴和贡献的机会。但是中国文化主张超越对立的统一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思想,只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融合的基础上超越,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历史的合力,才能共同担负起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重任,也是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点击数:6019  录入时间:2012/10/14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