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的不争之争

 《老子》的哲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厚。老子的哲学,其实是对《易经》的智慧与太极思想的精辟解读。

相生相伴,清醒处世


  一个阴阳鱼太极图,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的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说它简单,是指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对立统一而又相生相伴的关系;说它复杂,就是要求我们时刻都要像“永不瞑目的阴阳鱼”一样,清醒地观察不断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

  《老子》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它们的关系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它们,矛盾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世人无不追求有、易、长、高、声(名声)、前,而厌恶其反面,其结果往往因追求的方式不科学,造成求而不得的痛苦。

  老子所要向世人指明的是,求“有”须向“无”中求;求“易”必须重视“难”;欲“长”必先始“短”;欲“高”必先为于“下”;欲播声于“外”,必先发音于“内”;欲处人之“前”,必先居人之“后”。总之,要以辩证法的观点,从所追求事物的对立面着手,让其自然而然地由量变到质变向正面转化,达到“否极泰来”。同理,我们在成功、拥有之后,要保持清醒头脑,否则,就会“亢龙有悔”,“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据说,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蒙牛总裁牛根生在做出捐出他在蒙牛的全部股份,成立“蒙牛发展基金会”,实现从“大有”到“大无”的转变时,就在看《道德经》,是不是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就不得而之了。

上善若水,善于示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之人(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水的行为表现为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宠,始终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隐蔽之处,所以,水具有近似于道的特性。

  居善地——水停留的地方都是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圣人的住宅则是不显山露水的地方。

  心善渊——水渊则藏,含而不露;圣人胸怀若谷,胸襟宽广,从不自我炫耀。

  与善仁——水利万物而不害万物;圣人处世仁慈,利己利人,自觉奉献而不图回报。

  言善信——水虽不言,却平衡高低,有着至诚不移的本性;圣人言行一致,以诚信为本。

  政善治——水可以冲洗污垢,刷新世界;圣人为政,清正廉洁,治理有方。

  事善能——水能静能动,能急能缓,能柔能刚,能升能隐;圣人做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遵循客观规律。

  动善时——水,冬雪夏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违天时;圣人做事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不争之争,水到渠成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和你争,这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大智慧。

宠辱不惊,褒贬由人

  《老子》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在有些人看来,人得宠则荣,荣则名利双收;受辱则贱,贱则无名利可图。这种观念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在老子看来,因得宠而惊喜的人,是喜名利、贵自身的人,这种视宠为上的人,正是卑下之人,所以“宠为下”。因得宠而惊喜,因失宠而惊恐,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这种人始终生活在惊恐不定的环境中,肯定干不出大事业,甚至不能长寿。

  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点击数:3986  录入时间:2012/8/4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