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宗教作为国家精神的形象,这是文化背景和当下社会人们主流思想的境界所决定的,一旦主体宗教形成势力后,必将决定该国家的意识发展形态并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欧洲的宗教最终都取得了这样的地位,在整个几千年来强势影响力一直存在。但是中国的宗教是产生于一个具有强大国家机构的国度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天道与人心,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弥补主流文化不足,并且使得国家政策可以平稳施行等上面起到微妙玄通的作用,所以中国几千年来并未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顶多是政府的特定文化传播机构之一而已。中国在上古时代直到唐宋时期,主体宗教一直都是道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这些朝代也都是中国国民经济军事文化最发达的朝代。
1 中国宗教(道教)的特点和现状
2 中国本土宗教的特点(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中国本土宗教的土壤深厚,已经深深扎在社会各个领域,和人们心中。因为这些精神的高地已经被几千年的自然大道文化,无孔不入的精神力量自然和化,而这个高地的主要占据者是自然之道和精神上的超脱之法。如果要想是的这些宗教对人类社会有益,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就是合理自然的移风易俗,利用宗教的对精神文明方面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对整个社会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吐故纳新,自然淘汰,合理进取。相信这样将会必定会事半功倍,在国际形象,文化层面,心灵取向,等方面,取得不可思议美妙的结果。
道教的特点是古代圣者,以极端非常妙法,体悟宇宙人身自然大律(道),获其极至妙理而取用以适社会人性(德),并使其化同为一(玄之又玄),共达真元妙乐(众妙),如此演绎成教,而后展开随于人类社会发展,进退反复而后得至道。其道广大悉备,可与天地等同,使自然大势,役虚空灵冥,乘势则普化天下,无事则湛然寂静,同化为妙乐上界,是大道极归。其本体清净自然,旨趣正当宏深,用心清净无为,意属天地万类,法则灵妙殊绝,途径简易方便,使天地得益,人生潇洒,古今妙士无不由此而上达。绝非民俗迷信,庸陋神鬼之所执者。
3 道教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虽然正式的道教出家人(主要是指名副其实的全真道士)不多(全国才两万多人),但教众却是十分广泛。比如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祭祀拜祖,生意人都要供财神,百姓家要供灶神,凡婚丧嫁娶都要请人择吉选时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道教活动。而道家思想于中国文化更是无处不在,比如阴阳五行理论,自然和谐的观念等等。
4 道教活动的民间性,自发性以及松散的组织性
当代的道教活动具有很强的民间性,群众自发的依附于一些他们认为“有本事”的人,进行求医,问卜,消灾,乞福,‘锻炼修行’,甚至建立各种庙观(南方称为老爷庙等)。这些活动经常少受,甚至不受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在合适的社会条件情况下可以迅速的发展为庞大的民间社会组织。
其实如果透过这些表面的类似迷信活动,去看待这些内涵,就发现道教的术,就是竭力在使人们脱离迷信,在理性和合理化解释的引导下,使得人民对人生具有更加自然的态度和行动。譬如一个人出了意外的事情,无法用当下的主流文化体系解释之际,道教的术士们却可以找到比较合理的原因,而且可以证明是相当合情合理。这说明道术的确可以动态随机地弥补主流文化的不足。假如这时候说这些东西是合理的,固然会对主流文化产生动摇威胁,但是完全禁锢,会使人们更加迷惑,这将会使主流文化产生更大的变革,那也并不是大家期待的自然景观。
5 本土宗教感情上的亲和力和的单纯性
大多数的道教教众是社会的中下人士,包括有各种难以解决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的中老年人。他们对道教的追随主要来自朴素的宗教感情,以及期望从宗教的活动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道教活动的中信仰成分加上对教众生活的体贴,很容易使宗教感情不断加深高涨。由于大多数教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宗教的认识有限,使他们的这种感情很容易被利用。
6 利用宗教感情现象的普遍性
利用宗教感情的活动十分普遍,一般表现为借此敛财。比如很多人穿上出家人的服装到处“化缘”;比如很多人认为盖庙好赚钱就集资盖庙,合伙分利;又比如宗教场所收取高额的门票,烧香费,经忏费等,反而把基础教众排斥在外;更有甚者利用宗教从事反社会的邪恶活动。
7 高尚宗教精神的缺失
大多数民众包括一些教众并不清楚道教的精神是什么,道教要做什么,更谈不上发展和宏扬道教,而高尚宗教精神的缺失会使道教日渐庸俗化,迷信化。如果从道教的崇尚自然这一根本原则出发的话,道教的许多贵生重和,自然发展的普世精神显然有利于社会的意识境界提升,有利于建立起来一个高尚精神文化圈文化氛围,使得百姓在日用生活达到自我完善,并且得益。
8 道教自身的问题
首先是道教的自然和谐等核心思想虽然包含现代的,合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素,但是缺乏完整系统的全面阐述。这种阐述一定是基于对道家思想以及当今社会的高度理解,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而缺乏这种阐述,道教的活动以及发展难免陷于盲目,迷信和庸俗。
道教缺乏合理的人才和组织结构,包括宫观体系。这个体系结构的作用是作为道教的思想中心和旗帜,引领教众正确的修行,使修行成为有益于个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活动。使教众的宗教感情和认识得以提高和升华。
当代道教缺乏一大批优秀的有见识的真心从事道教事业的人才,教众要靠他们来引导,知识要靠他们来传递,迅速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9 南宗宗庭和道教今后发展规模方向
9.1 道教发展的方向
道教发展要明确一个核心思想,一个符合现代和谐社会要求的核心思想。以前的道教发展一般是任其自由无目的的进行,这样就导致了有时这种发展与国家社会利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自由无目的发展并不是理想的发展模式,道教发展应该有核心,有目标,有办法。这种规范化必须符合发展现代和谐社会要求,必须有益于国家人民,同时它不应该是对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宗教生活的压抑和限制。
9.2 道教的“理(治)身理(治)国”思想
道教以自然和谐为本体,清净无为为手段。人可以以此修行以治身,君可以以此以安邦治国,故古来有道者常为帝王之师。道德经中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又有:“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是将身与国看作功能相似的系统,将国看作是身的外在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强调修身为修邦的起点和基础。
自然清净和谐的思想应该是如今道教发展的核心思想。这种理念是道家修身的核心,同时也是道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因为在道家看来国家和人身一样,必须自然清净才能达到全系统的优化和和谐。
大凡社会上人欲鼎沸,杀戮横行的时代,多有奸雄操弄民众的宗教感情;而太平盛世则多缘于为君者规戒贪欲,施政从简,尊重宗教,师法自然。
9.3 道教南宗的修身养生思想和方法
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道教的自然清净和谐理念,这种方法必须既可以个人实践,又可以实施于大众。
道教南宗的修身养生法从个人身心入手,是解决个人修行问题的切实可行方法。善加调整实施,它又是达成自然和谐社会的一个强有力工具。这一点是其他许多宗派所不具备的,也是过去一直被忽视的。
南宗的修身养生法由身到心,由切己到社会,有办法有层次。这种调养身心的方法具备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第一,从身心健康入手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长期的强大的吸引力;第二,从身心健康入手则非常具体的而易于行动,可以有效的避免空想式的修行;第三,以自然清净和谐为精神的修行使人从身体上到思想上都不容易出偏差;第四,以自然清净和谐为精神进行修身养生易于成功;第五,以自然清净和谐为精神进行修行其结果是造就具有良好社会意识,心身健康的公民。
(各种邪教异端十有八九是从养生修行下手,进而蛊惑人心,因为他们看准了养生修行的社会需求和必然性,看准了由身心而涉及社会是一条捷径要道,因此这条要道决不应该由无正信的人和宗教来占领。)
从道教自然法则养生功法入手,可以使人类更加习惯于理性的思维,摈弃迷信色彩。同时智慧发展,排出非理性的玄虚态度。
9.4 南宗的发展要以南宗宗庭(天台山桐柏宫)的发展为依托
一、南宗是道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一个最主要流派。宗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新阐述道教南宗的思想精华,使其明了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南宗的精髓是以自然清净和谐为手段目的的修行。南宗思想及方法的精髓是道德经的精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这个精髓应该是道教发展的重心所在,道教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自然清净和谐”这个基本点的。
(道德经全面地阐述了形而上和形而下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关系:即玄之又玄是形而上的修持,而众妙之门是形而下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精神的层次和纯度,使得人的形下素质得以改善;所达形上的层面越高,所具形下的素质就越妙。)
二、南宗宗庭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建设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地。
南宗法门乃至上达道,以养生作为基础,培养道士和真妙大道人才。这些人才要能够体悟道妙精髓,南宗奥意;要能够以道家的方法济世助人;还要能从国家社会宗教等大局层面入手来考虑和处理宗教以及修行的问题。要有这样一大批人,道教才有希望发展和繁荣。
在人才的培养上,要从人才的最初甄选上就开始下工夫,不惜资金和精力,持之以恒的进行,要舍得投入。
三、南宗宗庭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道家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心,是一个精神文明的传播中心。
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故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可以传乘,研究和发展的传统多不胜数,如道家医学,道家养生学,道家政治学,道家环境学,道家社会学,道家心理学等等。因此道教的传乘和发展完全没有必要仅仅限于宫观建设,烧香拜神,磕头祈福之类。
四、南宗宗庭的建设必须本着为国,为民,为教服务的理念,屏除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等庸俗做法。
五、南宗宗庭庙宇的建设已有比较完善的规划,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支持。
来源:道教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