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杨钧仁:道德经系企业发展之根

  文/杨钧仁 内蒙古民营企业国学商会会长

  老子,一位历史深处的温润老人,他的思想,如水一般流淌在我们周围,浸润着我们的心田。须臾离不开,却并不为人所重视。在当今五浊恶世,人们会越来越发现,只有水的品格能够洗涤我们的思想与灵魂。

  老子的思想,并不是要我们超脱世俗,亦非逆来顺受,“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作事”才是正道。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道经》,言宇宙之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流传二千五百年而不衰,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也是最伟大的哲学著作。

  围棋、《易经》、《道德经》最为相近相通,乃同根所生,皆为阴阳变换之妙法,皆追求“道”之本源——即揭示宇宙万物演化的根本原则。它们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基因,历经数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是中国古典文化最灿烂的瑰宝,是中华文脉之根,是中华文脉之魂魄。

  《道德经》是最接近宇宙客观真理的朴素哲学,老子言“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其永恒之智慧,下可修身、养性,中可齐家、置业,上可治国、平天下。

  老子修道而长寿,长孔子二十余岁,孔子数次向老子求教天道,感叹:“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回到鲁国后对众弟子称赞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老聃,真吾师也!”

  虽然历代中国的统治者独尊孔子的儒学,而能成大业者,却无不是依靠《道德经》的思想来平天下和安天下的。当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实孔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源于老子思想。《道德经》却因过于简单又过于深奥,容易被误读和误解,所以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想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先要有优秀的思想,以《道德经》为企业文化本源,以“上善若水”的境界为鉴,才能保持企业内在的活力。仅此摘取《道德经》与企业文化最为关切之部分共五章,以窥其妙。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此善并非善良之“善”,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高尚”,而是指“好”和“对”,才更接近老子思想之本源,最大最正确的好为“上善”,特指圣贤高人的心智和品格,如水一般滋养万物而不争先,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所以水的本性最接近于“道”,水无所不利,道无所不在。

  上善之人总是像水一样: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心如深渊一般平静、深邃、损而不竭,善为渊也;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坚持原则,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于控制而不滥用自己的能量,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所以只有水能做到不争,所以水没有过失,是完美的化身。

  企业之灵魂在于“上善若水”,一切皆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流水不争,顺其自然,所以不受任何困难的阻碍而汇成江河,成“百谷之王”,终归于大海,如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企业是最值得尊敬的。

  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的孔洞当中,当中是空的,才能有车轮之用;揉和陶土制成器皿,当中是空的,才能有器皿之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和内部空的部分,才有居室之用。所以“有”的部分只能作为某种约束来利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无”的部分才真正有用,作用是无限的。

  企业之品格在于“以无生有”,做企业如做人,应处理好“有”和“无”的平衡与转化关系,能不断把有变成无,才能进步,经常清空自己而不自满,则愈加“无中生有”,无我的境界才是最高境界。顺境中不可目中无人,逆境中不可自卑气馁,始终留有余地。在团队中,别人的缺点,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无为的心境去有所作为,以不带目的、无事的心态去做事,品味平淡无味中玄妙的味道。大生于小,多源于少,用德行来平抑怨气;图谋要从易到难,做大事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天下难事一定从简单做起,天下大事一定从微细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贪大,不自大,所以能成大事。轻易许诺必定难以守信,多变必然遇到更多困难。由于圣人更容易遇到困难,最终反而没有困难了。

  企业之成长在于“厚积薄发”,再大的企业也是从团队做起,从我做起的。以小见大,日积月累,抱着求“道”的心态,而非求大的心态去发展,企业自然也就成长并强大了。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然而攻克山石等坚强之物,又没有什么比水更厉害,这样的特性无可替代;水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是天下人皆知的道理,却没有人能完全做到。所以圣人说:能承受国家之诟病,才是圣贤的君主;能够承受国家之灾难,才能够称王天下。这些正言听上去就像反话一样,令人难以理解。

  企业之功力在于“柔之胜刚”,抓住事物的本质,便能以较小代价攻克难题;弱小的企业可能是最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如果能够承受暂时的困难,共渡难关,企业便一定能做好、做强、做大。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可信的话往往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可信;有能力的人不争辩,善于争辩的人没有能力;真有知识的人并不炫耀,好炫耀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圣人不保留自己的学识,而是尽力传给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得到的反而更多。天之道,是利万物而不伤害它们;圣人之道,只用心去做而不与别人争先。

  企业之凝聚在于“为而不争”,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应相互谦让,相互促进,相互信任,少空谈多实干,少算计多帮助,少猜忌多正气。给与越多,得到越多,这样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道”是永恒的,老子言:“死而不亡者寿”。

  孔子亦有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道”之珍贵,得到它只活一天也值得,用生命换取也值得!引申的含义是:“只要精神上领悟了‘道’,即使身外之物遭受损失甚至都失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可以重新再来。”

  孔子后来名垂千古,享誉世界,然而老子之教诲如此高深,孔子自觉难以企及,“夕死可矣”当出自肺腑之言,含有对老子的崇高敬意,老子才是真正的传道之师。

  大道无形,孔子如茶,老子似水。茶香浸心,而水育众生。

  有德之道为“道”,无德之道为“术”;术有形,道无形;术存于身,道存于心;术以利己为本,道以大义为重。无德之“术”,必然害人损己,有德之“道”,可以治病救人,治国安邦。

  商人之术在于利益,企业之道在于育人。

点击数:1774  录入时间:2012/2/18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