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诚
一、道教以《老子》为主要经典
世界著名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为教义理论基础。如佛教有《佛经》,基督教有《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伊斯兰教有《古兰经》等。
中国道教于东汉顺帝时(125——144),由江苏人张道陵在四川大邑县鹤鸣山成立,初名“五斗米教”。即入教者每人缴五斗米,作为教友之间互相救济粮。入教者以农民为主,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道陵多年研习《老子》,著有《老子想尔注》(为当时入教者必读之书,后失传)。于是以《老子》为道教主要经典,奉老子为教祖,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第一个字“道”为教名,故称“道教”。东汉末张道陵病死,传其子张衡,张衡传其子张鲁。张鲁据汉中(今陕西南部广大地区)传教,声势浩大,并建立农民政权近三十年。东汉末张角领导的“太平道教”和张鲁领导的“五斗米教”曾联合领导黄巾农民大起义。后被曹操威逼、利用。农民军瓦解,部分人降曹。西晋后,道教开始分化多派,到宋金元时,形成“正一”、“全真”两大派。所谓“正一”,就是纯洁真正之“一”。《老子》(39章)认为“一”,即“道”。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贞”,即“正”,占有天下。所谓“全真”,也是《老子》思想清静无为的意义。《老子》(10章):“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元德”就是“全真”。《旧唐书?高祖纪》:“老氏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因此,“正一”、“全真”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两派供奉一样,经典一样,信仰一样,教规一样。不同点:仅仅是奉信“正一”者,不出家,称“俗家道士”;奉信“全真”者,必出家。
二、“三清境”是道教最高境界
“三清”是什么意思?道教为何称赞“三清境”?
北宋道教学者张君房,据道教书籍4565种,编成《云笈七签》,其书卷三称:“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这三清境居道教供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玉清境居元始天尊(天宝君)、上清境居灵宝天尊(灵宝君)、太清境居道德天尊(神宝君)。道德天尊就是老子。
道教为何称赞“三清境”?是仿佛教“三身”而来。南宋朱熹解释为好:“道家之学,出于老子。其所谓三清,盖仿释氏三身而为之尔。释氏所谓三身:法身者,释迦之本性也;报身者,释迦之德业也;肉身者,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朱子语类》卷125)。因此,“三清境”成为道教最高境界。唐末诗人、道教信奉者吕岩(八仙之一,吕洞宾)多次歌颂“三清境”:“此见至人论九鼎,欲穷大药访三清”(《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七言》)、“彩云捧足归何处?直入三清谢圣颜”(《同上》)、“精灵灭迹三清剑,风云腾空一弄琴”(《同上》)、“津能充饥气充粮,家居三清玉帝乡”(《同上》)、“莫笑老人贫里乐,十年功满上三清”(《别诗二首》)。
三、道德天尊老子代表“三清境”
道德天尊老子代表“三清境”,其原因有三:
(一)“三清境”是以宗教方式再现《老子》思想:
现存明朝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1436——1449),汇编而成的《正统道藏》(简称《道藏》),收历来道教经典5485部,其中《老子》41种。可见道教历来研习《老子》。“三清境”就是以宗教方式再现《老子》思想:《老子》(45章):“噪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正,是主、王之意)”;(57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等,无为、无事、无欲,作到“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日静”16章)。就是“三清境”。
历史上也公认“清静无为”是道家宗旨,影响深远。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唐张守节“正义”:“此都结老子之教也。言无所造化而自化,清静不挠而民自归正也。”事实也是这样。如两汉初期,汉高祖刘邦接受当时政论家陆贾《新语?无为》提出的:“道莫大于无为”,盖公提出的“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史记?曹相国世家》)等建议,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很有成效,出现了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的盛世。北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也称道:“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至到近代章太炎《论式》也称道:“道家独主清静”。因此,所谓“三清境”,就是《老子》思想无为、无事、无欲、清静自守的境界。
(二)“道德天尊”老子是历史人物
道教供奉三位最高天神,唯独老子是历史人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最早记载老子的传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东周末,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职务使老子有机会阅读重要的文献典籍,再经老师常枞(商容、容成)的高明指导,加上自己超凡的智力,终于成为学识渊博,通古知今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孔子往东周,曾洛阳向老子问“礼”。古代的“礼”,含义很广,包括古代的夏商周典章制度。老子最后告诫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实为为人立世之大道。孔子得益不浅,很受感动,对他的学生盛赞老子是“乘青云而上天”的“龙”。因此,历史文献多记载老子是孔之师。老子见东周日渐衰败,遂向西行,到今河南灵宝西南函谷关,关令尹喜要老子著书立说,老子即写“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可见老子在当时就是极富盛名的大学问家。否则,尹喜不会要求他著书立说。
老子生卒年代历来不详。活多大岁数有两说:160余岁;200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看来老子是长寿者。说明老子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养生家。
老子生活年代,以孔子生卒年代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为准则,大致可以推出:老子大孔子40—50岁,生活年代应在公元前580——公元前600左右,属春秋时代早期。老子生活年代表明:老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家、美学家、养生家、诗人。比我国大诗人屈原(前340—前278)、比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帕拉图(前427—前347)、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前565—前485)、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公元570—1632)等,都早许多年。
道教“仙化”老子,尊老子为“三清境”代表,眼力超凡,更有历史、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更有广泛的影响力。
(三)“李氏始祖”、“大圣祖太上玄元皇帝”等,是老子至高无上的尊号
唐开国皇帝李渊(566—635),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公元618称帝后,追认老子为“李氏始祖”。此后,唐王朝不断加封。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二月,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43)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三月,加封老子母亲圣祖母益寿为“先天太后”;天宝三年(744)五月,又加封老子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六月,又加封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继续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亲自到太清宫朝拜,亲书《先天太后赞碑》。
在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文人多次荣享至高无上的“皇帝”尊号,古今中外唯老子一人。道教拜认老子为“三清境”代表,最有政治、思想、文化权威。实在是最佳人选,无第二人可比,无第二人可当此“神任”。
唐宋后,由于老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和学术思想的至高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道教“仙化”的八仙人物: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唐宋后在社会广泛流传,也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非凡本领,但无一人能与老子并论。因此,道教遂以“三清境”为老子化身,代表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居“昊天上帝”之上。“昊天上帝”,即伏羲氏。南宋朱熹维护“理学”,对此极为不满,怒言:岂可将老子“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朱子语类》卷125)但无可奈何。
四、道教“观”、“庙”、“宫”的出现和名称变化
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记:“秦皇、汉武始好神仙,方土祠祀始有观”。说明方士用于祭祠的“观”(读“贯”),起于秦汉时代。作为道教道士祀神所居之地的“观”,则始于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所建的“真庆道院”,在今江苏苏州市内。唐开元二年(714)改为“开元宫”;南宋大中祥符时(1008—1016),改为“天庆观”;元元贞元年(1295)改为“玄妙观”,取《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清时避圣祖康熙玄烨讳改为“圆妙观”。
后有北周(557—581)所建的“通道观”,在陕西长安。隋开皇二年(582)改为“玄都观”。“玄”,指老子;“都”,古伟国君所在之地。“玄都”,即老子所居之地。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裁。”可证唐时还称“玄都观”。
据《旧唐书?高宗纪下》记: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二月幸“老君庙”;《旧唐书?礼仪志四》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714)改“真庆道院”为“开元宫”:开元二十年(732)正月,两京(今西安和洛阳)及各州设“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太上玄元庙”;天宝二年(743)三月,两京“玄元庙”改为“太清宫”,东京“玄元庙”改为“太微宫”;天下各州“玄元庙”改为“紫极宫”。“太清宫”初名“真仙观”;南宋大中祥符(1008—1016)时改为“上清观”;南宋政和(1111—1118)时改为“上清正一宫”;元时中期又改为“正一万寿宫”;清初又改为“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直到目前,各地仍称“上清宫”。
五、道教与道家有严格区别
道教虽以《老子》为教义理论基础,但与道家有严格区别。道家是春秋战国时代(前722—前221)500年间形成的学术思想派别六大家之一:阴阳家、儒家、名家、墨家、法家、道家。道教是在东汉时期产生的宗教派别。有许多宗教祭祀活动、许多宗教仪式、许多宗教清规,道家则无此。活动内容上,道教“炼丹”(炼汞),是我国古老的化学实验,其他宗教从不“炼丹”,道家也从不“炼丹”;道教有“斋醮”、“打醮”、“祭炼”等祭祀活动,道家从无此活动。因此,道教与道家不能混为一谈。有人认为老子是道教创始人,道教就是道家,是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