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读懂老子的人,拿得起,放
·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
·
老子的一句格言,是中国古今领
·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这里面的
·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
老子《道德经》泄露的3条“天
·
在《庄子》中为什么有许多“孔
·
老子:什么是有德之人
·
《老子》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
·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
·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
·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尽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黄帝阴符经》管窥

作者:王十月

    常言道:人生难得,正道难遇。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吧!我自出家学道于函谷楼观,便在任道长(终南山楼观台道观监院任法融道长)的指导下,开始修学了道教重要典箱《黄帝阴符经》和老子《道德真经》。对于这两部道教宝典的产生和传衍,我未曾花太多心思考辩;然而这两部道教圣经思想却伴随着我求道,学道、悟道和证道的始终。作为高度精炼的道教名著在整个道教实践中占居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位置。道教徒们把《黄帝阴符经》《道德真经》和庄子的《南华真经》几乎是相提并论,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被《道藏》所收录的《黄帝阴符经》就有二十二种。在这高度精炼的三百多真言中告诫了人们遵从天道自然运行造化之道,效法阴阳消长变化之理,体应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作为修炼身心、理政、治国、统兵等等诸方面行藏举止都密吻道法术的人大合一(一体)

    《黄帝阴符经》篇幅虽短,而文字精炼。涉及层面之广,内容之多,内含天机之奥,外契人事之妙。全文通篇贯穿天道自然和谐。上、中、下三章行藏道法术妙用,始终渗透着阴符的无为之自然。天道的自然运行,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必然会形成寒暑交替,昼夜晦明、春夏秋冬,风云雷雨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的升迁变化,就自然形成了品物万类,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万物。天地人三才及万物、暗合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生养,相互感应,相互克害,相辅相融,相互依赖的造化之妙。事物之成败兴衰,生死存亡,吉凶祸福,天地与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在这不知不觉中默契着相互偷夺,相互窃取,相互损耗的自然生态造化之玄机。故本经开篇即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提醒人们应紧防天地的五行之气在暗处偷夺损耗人的命体。因旨在暗处,故曰:见之者昌。又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指导人们如何夺天地之造化,和阴阳之大顺,以成人天之妙!

    何以盗天地,窃朝阳,夺造化在《黄帝阴符经》中明确的指出了盗机之妙用,在本经不到四百余言之中就谈到了七、八个不同的字,如:人心机也,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其盗机也,机在目,神机鬼藏等,可见在这部经中频繁出现字的不同之妙用。正如《易大传》引孔子的话所说: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是最微小的动,但可以导致最明显的吉凶结果。字在《阴符经》的上中下三篇中的不同地方的出现,其重点也各有不同,首先上篇是谈到了如何识机;掌握发机所谓: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讲的是:发机。中篇谈到了如何乘机才可盗机,讲到机来了不要失机,要尽量可能的乘机、盗机,只有很好的把握机、乘机、盗机方可功成业就,修齐治平。下篇是主要讲把握天机、乘机、盗机的同时,又不执着于,如何忘机,如: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和八卦甲子,神机鬼藏等。在最后还谈到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的道理。也就是说,人在把握天机、盗机的同时,要很好的掌握分寸和尺度,只有掌握发机、盗机的尺度,才能在杀机中盗取生机,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在掌握发机、盗机的尺度以外,还谈到了一大特点,那就是经文所言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意思是说: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敬仰神灵的有意支配,而是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定理,正如经中所言: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只有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定理,方可懂得自然之定数,洞察自然万物变化之盗机,而加以合理改造运用。这和《道德真经》所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自然而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是相吻合的。经中所言:愚人以天地文理哲,我以时物文理哲,把天地自然变化之理认为是造就的,圣人制定的,不可更移的,是不明事体的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因有由的,且自然的。只要能顺天时,察物情,追本溯源,可以得到合理的改变。这才是本经所言唯一的真理。

    经中所言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正是天道暗合于人道之机也,故曰:阴符。经中多以阴阳五行;三盗五贼为本经的核心思想,全面系统地阐发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而道教的核心信仰在于,坚信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修炼,凭借特定的方法手段及途径来消除自然时空对生命的限定,使现实的个体生命与肉体的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从而实现生命在现实时空与彼岸世界的无限延续与自由。道教是通过对彼岸世界的排斥与对此岸生命的强化来解决自我生命存在与消灭这一根本性宗教命题。

    道教徒们坚信,生命的最高价值决不是虚妄的彼岸天堂或消极的极乐世界,生命的本身才是人生最高价值所在。同时生命本身的价值意义也并非都是追名逐利,贪图荣华美色,甚至亦非忠孝礼仪,内圣外王;而且一种生命自然本质层面上的自由与逍遥。道家道教皆是自由的皈依者和崇拜者。神仙的本质即自由。道教徒们深深企盼的,即是现实个体生命的自由与逍遥,是生命存在本身对于诸般时空束缚和限制的拼死抗争与超越。在每一位道徒的心目中他()们不会去期待天堂和上帝的恩眷。只希望通过个体生命的努力,试途寻求到一条以不死(时间)的自由,与飞升,和空间的逍遥,为目标的生命超越之径。

    在古老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东方道家、道教看来,现代人类社会种种悲剧性境遇的原因不是在于物质或金钱的匮乏,而在于人的本质与精神的失落。在修道的行者们认为:人生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放下名利重负之后的精神逍遥与身心的自由。修道行者们正是不愿做外在名利及内在欲望的奴隶。他()们主张建立独立的人格与价值,不愿意随波逐流,不为外在的物欲所役,而追求人性的自由与生命的逍遥。

    在道教看来人类的生命体都是形与神的结合产物,由此不难看出这种生命体在宇宙中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封闭的。在修道的行者们看来,有限的生命要获得无限时间的延续,首先要解决生命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准确的知道生命体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及其生命自身的内部机制。而在此基础上道教便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1、自然宇宙,2、神仙世界,3、人类生命的内部机制与外部活动,4、道教徒们的生命修养活动与前三方面的各种关系。(詹石窗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50)

    英国学者坦斯利(AGTansley)指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了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有机体与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并非孤立存在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在生态系统内,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相关因素也跟着变化,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詹石窗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2)在道教的诸多修行炼养体系中除了内丹等方术以外;通常也通过诵经、微祝、歌诀及优雅道乐舒爱的旋律来疏导人的内心世界,涤清人的思想境界,以此来促使堵塞的心灵通道畅通而得其平和。

由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心的驱使,道教的历代祖师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如《抱朴子内篇》记载猕猴寿八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则变为狸。不仅飞禽走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道藏》28231页,《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葛洪著)

   生存问题,在道教看来,不仅看到了天地阴阳大化的状态,而且看到了人与天地大化的对应关系。道教认为:人乃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产物,因为天地之原初乃是元气,元气恍惚自然,共凝为一,得名为天;分而为阴则成地,名二也;因为天在上地在下,阴阳相互交合施生为人,名三也。共统共生,长生万物(王明《太平经合校》305页,)人乃天地自然之产物,生存于天地之间,如何按自然之道的方式生存生活呢?在《阴符经》看来人类只有观天道自然之运行变化,执而行之方可逢凶化吉,应天道之变而邀游于人间,此乃人类生存准则的至理也,正如《清静经》所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即言天地自然之大道的造化,乃是天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人为成份,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人类如坚守至道之运化规律一切自然万物皆归之。清浊、动静、天地、男、女,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本到未的运行,永无停止,人在其境,如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老病死,生死轮回呀!唯有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方是至真崇高的人。(智亭主编;《玄门日涌早晚功课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常静经》46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10月第一版)

    又言: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即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真静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智亭主编;《玄门日涌早晚功课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常静经》51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10月第一版)此即是说要遣欲澄心方可做到无心无形无物的境界,要把及湛然之也当做有名之物,遣而忘之,方可达到真常清静,从而得道。此言得道,非指有形有象之道,而是证得虚灵本性圆满无缺之大道,得悟此道者,便可玄同万物,洞观无碍。妙合先天之气,而运化于万物之内,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教经》第六章)

老君再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即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此即是说世人之所以不得真道的原因是因人类的妄念四起,贪心不断,执着于身外的有形之物,以至于自身元气大损,精气神全散,导致了人们浪流生死,常存于苦海浊辱之中,受苦受难。只有一心向善潜心修炼真常之大道,如《阴符经》所言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只有了悟大道的规律,修之不辍,达到常清常静,至乐而永无苦难的真常之境皆是自然而然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九章)

    从不断丰富而完善的道教修行炼养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生命、生存、生态的观点和认识,自始至终都抱守着体天道而行之,道法自然而无为的核心思想宗旨。故在《黄帝阴符经·神仙抱一演道章》开卷即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在道教看来天道即是自然界运行变化规律的真理也,因为古代天往往是自然界的总代表。所以观天之道可以说是道教对于自然宇宙,日月星辰等运行的轨道和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运用天道的运动变化规律来指导人道(即人类自然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所以《阴符经》进一步谈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在道教看来宇宙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变化,不仅只是敬仰神灵的有意支配,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以纠正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某些错误的自我复制信息,维护国家内在生态平衡。道教认为遵循自然的法则决不是要弱化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能动性,恰恰是为了人自身的更好生存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的理想和谐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可能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延续生命的生存时间。而那种因任自然,与万物居而不相伤害,乘云气,御飞龙,餐风饮露,陆行不避猛虎的理想社会不正是道家道教的天然生态世界吗?

    在道教看来,人道和天道的关系,即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提高生命存在质量的生存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必要,同时也是天道自然运行法则所决定(即自然规律的客观主导作用)。人即为天地阴阳之产物,理应法天效地,执而行之,乃阴符生态观天之道,执而行之的核心。由此也证实了道家道教对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探索,实践研究都力求采取科学的客观事实和冷静的态度。《阴符经》的观天道执而行之的思想强烈地反映了道教对于天然生态的渴望和热爱之情,体现了道教徒们历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美好情操。主张不同个体生命之间的同构互动的自然生态观。在阴符自然生态思想中,不断的启迪和激发生命存在的内在智慧潜能,如何利用客观自然发展规律,潜移默化的提醒人们在永恒无穷变化世界里去求得生存,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给予无穷动力。

    在《黄帝阴符经》的阴符自然生态中,虽然存在着生命生存的互动互盗之矛盾关系,然而也反映二者对立统一的根本原因,天人之间的同构互动其最终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地验证了天道暗合于人事之机的阴符自然生态观。同时也说明了在阴符三才相盗的互动中,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道律、自律方面的重要性,即经中所言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的观念,告诫人们,不同道德观念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张继禹主编,《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华夏出版社)

在人类利用迅猛发展的现代高科技,向大自然展开肆无忌惮的大规模征服的今天,人类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前危机时刻,古老东方的大道的智慧,是否能给予我们生活在时代前沿的心灵世界重新过滤;让我们在纯真自然的世界中找回本真的自我,这不能不唤醒更多的贤人智士去不断的思索和觉醒,充满无限神奇智慧的大道,如甘泉一般滋润着世间每一个生命,它必将成为未来人类荒芜心灵世界的重要精神食粮。(来源:道苑 秋卷)

点击数:756  录入时间:2011/11/3 【打印此页】 【返回
本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Copyright @ 2005-2011 中国老子网 邮箱:laoziguli00168@163.com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6772号    技术支持:华夏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9109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