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泽丰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践行尊老、爱老、养老为主体内容的“孝道”的民族。“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中国人行孝的方式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对健在的父母等老一辈人关照,赡养,侍奉;二是对已经去世前辈亲友的纪念缅怀。放焰口,即施食,就是一种追思、纪念、缅怀已故长辈和亡人的行孝仪式。具体说来,就是斋主以水,食物通过法师的功力,使之变化为醍醐甘露,向死去的长辈及亲友亡灵赈济,使他们得到解厄、超度。道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第310卷说:“诸施食,所谓玉山净供,所谓甘露净供,所谓祭炼,均一法而。”意思是说,放焰口同施食等是同一种道法。为什么会有放焰口法式的出现?因为道教是多神教。相信大千世界,冥冥之中,神灵无处不在,神灵无所不在,神灵无时不在。神灵在跟踪、监视、记录着人们的言行,并且根据人们的善恶表现和天道承负的原则,对人类实施着最终的奖惩。所谓“举头三尺有神灵”,“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相报,如影随形”,即是对道教神灵观的最好诠释。千百年来,道教徒为了取悦于神灵,求得神的护佑,发明了种种科仪和法事,以沟通人神之间的交流。放焰口就是这样一种科仪。通过这种形式,让神认知斋主慎终追远,报答亲恩,超度眷属,纪念故友的孝心功德。从而保佑生者福寿康宁,护佑逝者往生善趣,超度天堂。正如道经中所说:放焰口“上可以消天灾,保帝王;下可以济拔死魂,开明长夜,度人无量。”
早期的道教并无放焰口称谓。佛经《救拔焰口饿鬼陀罗经》自唐代被翻译到中国以后,才有了放焰口的提法。唐代以前,无论是道教、佛教,类似放焰口的施食科仪早已存在。南北朝时期(大约公元420-580期间),佛教的盂兰盆会就已经在北方盛行开来。说的是,释迦牟尼的第十个弟子目连的母亲生前十分吝啬,死后成为饿鬼。目连通过神眼看到母亲在地狱咽细如针,嘴如焰口,滴水难进,痛苦不堪。目连向佛求解脱之法。佛告诉他,于七月十五中元日设斋饭道场,施舍僧人信众,就能够为其在地狱的母亲赎取罪孽。目连救母这个故事符合中国传统的大道至孝的观点,所以也得到了道教的认可。也就在这个时期,南朝宋时成书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称“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朱阳室,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这说明,道教中已经有向饿鬼进行施食的功德主了。隋唐时期,施食在中原大地逐渐普及盛行。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记叙这种科仪时写道:“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现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总的来说,以忠孝为本的道教把阴阳两界看的同样重要。阴间诸鬼,有来路,无去路,游魂无依,终日受苦。向鬼魂施食,让他们饱食经过发咒后的美味佳肴后,永出轮回,证无上道,就是劝人向先祖尽孝,是以特定的方式追念祖先及已故亲友。目的是济度一切众生,彰显的是孝道思想。唐朝时,佛教梵文经典《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被翻译到中国后,正式出现了放焰口的名称。焰口,饿鬼名。一日,佛的弟子阿难见到这个饿鬼,身形干枯,咽喷烈火,饿鬼预言,三日后阿难也将堕为饿鬼。佛为阿难指示避灾之法,要求阿难作一道场,向饿鬼及其他神仙俗人布施斛食,同时,念诵佛经,供养三宝(佛、法、僧),这样就能够达到“汝(阿难)得增寿,饿鬼得升天”的目的。于是,阿难就按照佛的旨意,建了祈祥道场,救拔十方三世一切沉沦于地狱的饿鬼,为他们超度,使他们免受幽冥之苦,早升天堂。于是,就正式出现了放焰口道场。从这里不难看出,佛教的盂兰盆会、放焰口、道教的炼度、施食等科仪,它们的基本内容,都是在向鬼魂施食,替幽魂恕罪,为生者迎福纳祥。宣扬的都是至孝至善观念。因为放焰口的称谓比较通俗,好懂易记,所以,道教信士做施食道场时,就称为放焰口。宋朝时期的佛教经典《施食正名》明确的归纳说:“施食一经,凡两译,共三名:—曰救面燃,二曰救拔焰口,三曰施饿鬼食。”这是外来佛教同中国本土的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学习的必然结果,是佛教接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异化的必然趋势。
(二)
放焰口的主要科仪程序是来自于道教经典,其中最主要的有南宋道士王契真、金允中编集的《上清灵宝大法》,道士林灵真编辑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民间集成的《太上祭炼铁罐施食》,《萨祖铁罐炼度施食焰口》经典等。同时,也汲取了佛教焰口的很多做法。长期以来,历代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在演绎先祖留下的放焰口科仪程式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有所变动,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出现了在细节的操作上的区别。但总的说来,道教放焰口的仪程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一是搭建焰口坛场。放焰口,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进行的:一是逢鬼节放焰口。道教把每年农历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定位鬼节。每到这一天,地狱的阎罗给鬼魂放假一天,此时,打开鬼门关,让鬼魂们到阳间接受亲友的奉祀;二是人死后的第三天,所谓“三期”之时放焰口。因为亡人三天在望乡台上回首故乡,给亡魂布施,让亡魂饱尝人间最后的晚餐后,再毫无遗憾的到阴曹地府报道;三是,随时应斋主之约,为斋主的九世父母等亡灵放焰口。放焰口首先要搭建坛场。焰口坛场主要搭建在室外的较为空旷的场地里,四周环境要洁净,无污秽。坛场的主题既要体现出神秘幽灵的地狱情景,又要彰显出道教不畏天命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坛场用新木料搭建,坐北面南,东西通透,法天象地,和合阴阳。坛场中为焰口台,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神像,正中设“一元无上萨祖”牌位。左边为孤魂台,挂有书写放焰口原因的黄榜。右边为阎罗台,中间高挂阎罗鬼王画像,供桌上摆放有香,花,果等供品。焰口台设高功,提科,表白三经主位,台前的桌子上铺搭为黄色绸缎,上面摆放着焰口“十宝”法器:笏板——三法师的念诵的咒语尽在板上,上达天庭,下诣地狱;令牌——高功招役神将、驱妖赶魅的器具;法印——加盖法印的符咒才能生效;法尺——量度鬼魂罪孽之用;如意——灵通如意;灵幡——法师用灵幡,给鬼魂指引转祸为福的通途;阴阳镜——即鉴别神鬼的照妖镜;桃木剑——降妖除魔;水盂、米盂——盛装济度鬼魂用的圣水和法食的容器;杨柳枝——高功用以播撒法食圣水赈济饿鬼的法器;灯——为鬼魂开启黑暗、照亮脱离苦海的道路。另外,摆放的供品还有鲜花,水果等等。
二是高功礼官、具职、兴身。具体说来就是高功,表白,提科等三经主穿戴好法衣法冠,带领参加仪式的高道们(现在大多为专门的经忏班子人员)全体起立,高唱城隍诰等经文,绕坛三匝后,高功具职,报请职位,说明自己是玄门弟子,修道有年,受无极上道,奉行祭炼科事。今天,臣谨同坛下,恭请天尊垂慈,大赐恩光,施食普渡。具职奏请的内容报告完后,礼官上香,念表说文,开篇明意道:“救苦放祥光,莲盖作慈航,朱陵炼度后,送生仁义乡。”接着,经忏道士们同声应和:“上荐灵魂生内苑,红莲台上礼金仙,花开闻妙法,灵魂早归大罗天”。于是,拉开了道教放焰口道场的序幕。
三是高功变坛,请圣。也就是念诵经文,诚邀各路神仙降临焰口法会,聆听真诰秘文,品尝斋宴佳肴,共度冥界幽灵。萨祖铁罐施食科仪中,仰启降临法会的诸神有:三清四御,太乙救苦天尊:“稽首先天一柱香,香烟缭绕遍十方,此香径达青华府,奏启寻声救苦尊”;太上灵宝天尊:“此香径达无极界,奏启十方灵宝尊”;萨祖王:“此香径达都天府,奏启西河萨祖王”;还有道宝天尊,接引天尊,达信天尊,沉沦天尊,拔罪天尊,长夜天尊,五帝混合天尊,总朝上帝天尊以及汉钟离,吕洞宾等。仰启诸神的目的是由高功代理诸路神仙说法念咒,普渡众生:“法鼓三通和,金钟执十方,请师登宝座,说法度众生。”
四是高功念咒破地狱,召请各路鬼魂参加施食。在祈请诸路神仙到位后,高功就要召唤各路鬼魂来临法会。高功到孤魂台前,宣破地狱符命:“道祖法传,开明长夜,普渡幽灵,真符诰下,冥官停刑,酆都铁围,及时破坏,地狱苦魂,化生诸天,三恶道苦,一时解脱,疾除罪薄,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度人功大,星火奉行。”众经忏道士和声:“迢迢玉漏寂无声,万象森罗夜气清,水池火沼潜魂魄,玉兔金乌养气精,五色采莲随地涌,一双白鹤白天迎,亡魂快整云霄步,直造丹天流火庭。”而后,高功宣唤鬼魂:“历代帝王,前朝君主;尊而后妃,下而嫔御”,还有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层次之人,例如:“千古英雄,历代将帅;戎门率众,军阵兵行;文场秀士,学海儒生;九流之士,杂艺之伦;江上渔人,溪头钓叟;耕稼之民,农桑之众;川陆经商,江湖贩鬻;割烹之众,宰屠之行”乃至于“街衢游子,市井闲徒;伶人乐部,俳客倡流;路歧市艺,南北杂能”,还有“真祠羽士,琳馆黄冠;山林逸士,岩谷幽人;宫观女冠,寺院尼众”乃至于“绝荤之众,吃菜之徒”等等。无论在阳世的尊卑贵贱,在斛食仪中一律都是孤魂,都沉沦于饥渴幽暗之中,都应该同样享受法食,经过符咒之化而升登仙界。饿鬼冤魂,在高功的引导下,冲破十八层地狱,云委川赴般地来赴法会。这时的高功“存神变化,将自己变为救苦天尊。……左手甘露盂,右手杨柳枝。灵功在,目运金光,舌书祖讳,放下玉轮匙,提起千金锁,开通冥路,运动三关,……冥府一十八狱,存一切幽魂,尽从地户而出”。
五是高功以救苦天尊的名义施法食。高功法师为二十二路鬼魂破狱后,鬼魂齐聚焰口坛场,为的是得到施食,早升天堂。然而,鬼魂久处地狱阴霾之中,饥渴难耐,特别是饿鬼道的众鬼,见到的食物化为火炭,见到的水就化为脓血,根本无法下咽。此时的高功在意念中,就是救苦天尊,必须运用九阳真气,在坛前施法雨,遍洒幽灵,开启咽喉。念诵咒语:“尚虑汝等,诸仙子众,自离阳世,久住阴司,神魂荡散,精魄飞扬,咽喉闭塞,饮食难通,教有开咽喉灵章,当众持诵。”继续念咒语七遍,幽灵饿鬼俱能接受圣水法食。与此同时,劝诸鬼魂皈依三宝:“第一皈依,无上道宝,不堕地狱;第二皈依,无上经宝。不堕饿鬼;第三皈依,无上师宝,不堕畜生。”道经细说施食效果:“高功思存,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俱在空中。金光之内,分明现出救苦天尊,手执杨柳,遍洒甘露,变食如山,充满世界。天下九州分野,十类孤魂,犹如细雨密雾而来,受沾法食,各得饱暖,万事俱忘,冤仇和释,明心见性,闻法超生,逍遥快乐,尽承道力,各登仙界。”
六是圆满奉送,道场结束。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节奏的加快,现在放焰口大都是一天道场,从下午六点左右开始,到夜晚十一点结束。这是因为,鬼魂每天的食时就在晚六点到十一点钟之间,过了此时,鬼就不能再吃东西了。也有少数情况下,做三天道场的,不管那种情况,道场最后圆满结束时,斋主供奉的灵位和各种纸俑全部焚烧。红红的烈火,给阴阳两界带来了光和热,折射的是地狱无情,人间有爱,鬼魂得到超脱,人间彰显孝道。与此同时,并且把作为供品的糖果,向坛场内外抛洒,让围观众人争抢,以表示功德圆满。最后,高功同做经忏的全体道士同念救苦诰:“东极慈尊,放祥光而接引;南丹真老,指云路以超升;道国三千锦世界,常安常乐;天京十二玉楼台,爰居爰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夜好承功德力,当来果报善因缘。”至此,放焰口圆满结束。
(三)
道教施食道场——放焰口的宗教意义和社会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放焰口体现了道教教义中最本质的东西——积德行善,追求的是阴阳和谐。放焰口把道教教义的最本质的要求演绎的淋漓尽致。通观道教的经典著作,虽然浩如烟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实质就是一个“善”字。可以这么说,道教历时近两千年而还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善”就是它的支撑点。放焰口,是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做道场,为死去的众生超度,为四处漂流的饿鬼超度,为已投胎的众生超度。具体的说来,就是活人以慈悲之心给死人布施、行善、积德。通过放焰口,道教的愿望就是,让实施逝者,脱离苦海,超生乐土,远离恶道,解脱轮回,到达理想中的无忧无虑的天堂。在这个过程中,道教把死者看得同生者一样重要,放焰口实际上是道教慈悲精神和积德行善行为的一种衍生。在道教看来,阴间地府里的鬼魂在经过阳世人间的善施超度后,众生心安理得,和睦相处。那么,人间社会也就会和睦和谐了。
二是放焰口彰显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大道至孝。放焰口最主要的目的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追思祖先和已故的亲友。每逢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及亲友亡故,斋主就会请道士们做放焰口道场,不但布施饮食,而且还烧焚火纸冥钱以及用红绿纸张做一些死者生前嗜好的生活用品,以安抚亲友亡灵和那些无主孤魂。当事人及其家属在放焰口的熊熊烈焰中了却自己慎追远,报答亲恩,超度眷属,纪念故友的心愿,这是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最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孝道的重视,天经地义,人的行为品德的最高标准就是一个“孝”字。作为汉民族的特有的道教,孝道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本教安身立教的核心观念。在放焰口道场的现场:庄严肃穆的坛场与灵堂,寄托着斋主和世人一片赤诚孝道的斋饭饮食,高功法师们为三途五苦饿鬼幽灵招魂布施的虔诚念诵,乃至于道场最后焚烧冥钱冥物那照亮阴阳两界的彤红火焰,无不使现场的看客观众为之动容。就这样,孝顺祖先,尊重老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弘扬下来。
三是能消除罪业,禳灾解厄。道教相信,人生在世,身体做的,口里讲的,心中想的,只要有不合乎道德的成分,人生就有罪业。至于一些人的身上,曾经或者将会发生预想不到的灾厄,也都是因为天道承负,罪业循环报应的结果。做放焰口时,道士们口诵皇经,对天祈祷,依靠超度的加持力,不仅能够超度历代宗亲亡魂,而且能够释解前世冤愆,业报。自己和旁观者都能够从经文中受到启示,有效制止“身业,口业,心业”,进而从内心深处忏悔,还没有发生的灾厄将由大化小,由小化了,直至消除罪业,清净众生业障。因此,芸芸百姓,从放焰口道场中,观看或体会到道教的除罪消业,消灾解厄的巨大法力。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了对道教的信任和崇拜,道教的广结善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四是能够祈福迎祥,增满福德。无论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还是道教的天道承负,都讲究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宗教定理。放焰口时,众道士在神仙面前顶礼膜拜,虔诚诵经,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心在经中为“心善”,口诵经文是“口善”,眼看经书是“目善”,身在诵经是“身善”,可以说是“众善奉行,一定能够带来善报。诸如,大道神明的恩赐,福祥并临,益寿延年,报答四恩(天地恩,日月恩,国家恩,父母恩),增满福德。总之,放焰口,做道场,不仅能够消灭前世今生的各种罪业,还能够积累来世的善因福果。(来源:道苑 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