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初“抛弃传统”到本世纪初“国学热”,历史似乎来了个倒转,国学被屡屡提起,是真热还是虚火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一种独特的价值思考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似乎潜伏着全面危机。有些危机,业已爆发且愈演愈烈,如人们熟知的环境、气候、能源、生态等,这些均属于构成人类生存处境的自然方面。此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观念、思想、精神等,这些皆属于构成人类自身存在条件的社会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已被反复研究,达至繁密,但其大方向却逐渐迷失;而在所谓“国学”的语境中,上述两个方面被十分简要地概括为天、地、人三材(才)之道。而天、地又皆属自然,于是所谓的“三材(才)”又被简化为“天、人”两端。国学中的天人关系说,虽然简要,但其大方向却始终明晰,它关涉或涵盖着人类生存的基本信息和基本原理,故中国古人所创造的“天人合一”理论,始终从源头上把握着人类生存的大方向、大道理或大智慧。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国学阅读热”或“国学热”,其意味虽多,而其最大的意味,莫过于试图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面危机寻找一个可能的解决之道或提供一种有别于西方文明的价值思考。
这里,我们无意夸大“国学”的作用,因为对“国学”概念本身,即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诠释和理解;甚至在所谓的“国学”中,尽可以找出许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不合时宜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国学中包含的合理因素和合理内核。最近,一位法国哲学家在其文章中说,文明政治的任务,是汲取西方文明之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融合东方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创造出新的文明体系。这位西方哲学家的上述言论,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之前说的,他似乎已敏锐地预见到西方文化及其指导下的发展模式,对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已显得“贫乏”和无能为力。
我们无意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正如不能因国学中含有某些糟粕而全盘否定国学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总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会出现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全面危机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危机。一些聪明的西方人已通过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提出“融合东方文明的重大贡献”,以纠正、补充和调整西方文明的不足,从而创造出一个既能超越西方现代性指导下的工业文明,又能解决当今人类所遇到的生存发展危机的新文明形态。可以预见,东西文化及其他优秀文化的互补共生,是今后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